首页 > > 81

華大基因王俊:下一個目標是“大白”

2015-08-12
来源:网易科技

  文/溫泉

  7月17日,華大基因CEO王俊“離職”的消息在科技圈傳得沸沸揚揚。

  華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研發機構,也是中國生物產業的領頭羊,目前全球大約一半的基因數據是由華大基因生產。王俊從23歲在北京大學讀碩士的時候就加入華大基因,並在之後成為華大基因重多代表性科研項目的核心參與者,在華大基因並不平順的創業曆程中一直榮辱與共。如果王俊果真離職,就意味著一定有大事發生。

  當天,華大基因官方發布公告,原華大基因CEO王俊主導組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關注前瞻性業務發展的新業務機構。王俊繼續留任華大基因董事會,出任董事合夥人。並稱“本次調整,旨在推動華大基因對前瞻性業務的戰略布局,為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生物產業發展再創輝煌”。

  8月6日,王俊接受網易科技專訪,詳解了其中原委。

  “所有的要素都具備”

  華大基因的公告中,王俊即將牽頭組建的“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關注前瞻性業務發展的新業務機構”,聽起來似乎有些遙遠。

  然而王俊的判斷是,“所有的要素都具備”。他認為,目前促使基因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科技和商業的要素都已經具備。他說:“就像你做一個木桶,沒有一塊板是完全短到要漏水的,你看不到這個,你覺得基本上這個木桶能做起來。”

  從科技方面來講,王俊認為核心的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瓶頸的突破已經是可以看得見的。他分析,人工智能包含三個要素:算法、計算能力(即能夠處理的計算量)、數據量。王俊本科階段即輔修計算機和人工智能,他看到在過去20年中,人工智能的算法和計算能力就有了巨大的進步,同時基因檢測的成本已經可控並且會越來越低,“一旦到了這個時候,所有大數據的各個方面,包括可穿戴數據的發展,包括現在電子化病曆和很多醫學數據的信息化,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讓這件事情已經到了一個可以聚焦和合並,和會聚的一個時間點。”他說,“在這個時間點上,事實上這件事情是真的可以去做。”

  人工智能的轉折點正在來臨的判斷,在科技界正在逐步形成共識。

  美國科學家、人工智能專家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預測,2045年,奇點來臨,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類智能(科學家們將機器變得超級聰明的時刻叫做“技術奇點”)。

  而在今年2月百度舉辦的“The Big Talk”上,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康奈爾大學機械制造實驗室主任Hod Lipson(霍德•利普森)也都基於各自的工作認為,人工智能的轉折點正在來臨。

  當時,美國奇點大學生物技術和信息學項目負責人Raymond McCauley(雷蒙德•麥考利)介紹,現在摩爾定律已經和生命技術聯系在一起了。斯坦福大學獨立訪問學者Walter Greenleaf(沃爾特•格林利夫)指出,所有基因意義對健康的影響,現在已經變成了計算機計算能力問題。

  王俊所指的“要素”中也包括商業模式,他認為現在大家對互聯網企業先投入、再謀求長期商業回報的模式已經普遍接受,只要正確的事情最後一定可以得到應有的回報。這使得基因和人工智能結合這件事,可以在早期不必過於計較短期的商業回報,而著眼於更長遠的發展,從而形成“科學與商業雙贏的局”。

  甚至,他認為對他自己來說,這個風險是“可控”的,他說:“我自己這20年的積累,我要是覺得它真的是一個特別做不成的事兒,我可能也覺得時機不到。但是對我來說是個很自然的轉換,就是走到這兒了,就像華大過去很多曆史階段的每一個裏程碑,都是看上去好像都是很大的變化。但是其實走過來,回頭看看都是一些很自然的決策和轉換。”

  籌劃“二次創業”

  王俊把這個視為自己的“二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始於加入華大基因的1999年。當時華大基因的幾位合夥人自掏腰包,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擔了其中大約1%的測序工作。拿到了全球基因核心圈子的“入場券”,並發展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

  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基因信息被檢測出來,成本也越來越低。但是王俊告訴網易科技,對基因信息的真正理解,目前還非常初步,還遠遠沒有能夠真正的把基因的生命奧秘完全解讀的地步,也遠遠沒有能夠真正地在這個原點的基礎上促進未來生物產業蓬勃發展。要想做到對基因信息的真正理解,需要一個大型的生物鏈數據化的一個數據庫,同時需要人工智能系統來處理這些數據,從中找到規律。

  對於這項工作未來可能取得的成果,王俊用了迪士尼動畫片《超能陸戰隊》中的健康機器人“大白”來形容。片中“大白”能夠快速掃描,檢測出人體的不正常情緒或受傷,並對其治療。而華大基因的“大白”,可以解讀人類基因和健康信息,從而對健康風險進行預警、進行精准醫療和個性化醫療。

  王俊告訴網易科技,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很快搜集健康類的大數據,就是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征和信息的大數據,然後在這個數據基礎上,去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的內核模型,然後把它對接起來,做這樣一個整合。”

  目前,新的機構還在籌劃當中。王俊透露,希望能夠和擅長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公司合作,用3年時間至少籌資100億來完成這個計劃,並且希望這個計劃的實施是全球化的,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希望在年底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構架,能夠開始啟動這項工作。

  同時,他已然拿出了在這件事情上長期投入的決心:“當然它不會一蹴而就,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十年的時間才會做出一個真正的雛形,能夠往前走的一個雛形。但是我覺得很值得,我自己本人也很願意,用我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來主要聚焦在這件事情上。”

  他解釋:“做這個事情的出發點,其實背後就在於,我認為生物產業的整個生命產業的發展,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數據的不可或缺性,以及這么大規模的數據的不可或缺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核和引擎。只有把這樣一個東西做好,才有可能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上,形成各種各樣的前瞻性的應用,所以它是一個內核和引擎,這是非常重要的。就跟計算機工業的CPU一樣的東西。幾乎所有的生物產業的發展,最終都會需要這個引擎。”

  他坦言,現在全球頂級的生物產業公司並沒有都在做這個工作,很多還在思考和觀望,但是華大基因必須做,“再晚點不怎么樣,就像中國很多的行業一樣,晚一點沒關系呀,但是你願意晚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