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庫召集人、觀塘區議員 洪錦鉉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的風波,從學生冲擊校務委員會會議開始進入一個高潮。但是誠如請辭的委員袁國勇所說,學生冲擊并非事件的起因。筆者以為,學生的行為只是結果,原因是各方政治勢力進入大學校園。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觀察事件。一是人選本身的問題,二是手法、程序的問題,看看各種「干預」是否超出了應守的界線。
誰在干預港大校政
我們且看反對派力挺的陳文敏。一些人質疑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學術資格不夠,是不合適的,我們不應落入唯學歷論。問題是,他作為法律學者,在去年的霸占街頭事件中高調支持,帶頭破壞法治精神。我們對他的質疑本來就在於操守方面,而非學術能力,不必刻意「去政治化」。在很多港人眼里,他就是一個政治人物。明顯地,反對派給陳文敏保駕護航,也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直到目前,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的討論存在政治成分,委員們的獨立性毫無疑問的。我們只是看到反對派、特別是公民黨橫加指責,甚至動員學生冲擊和阻止會議,要求委員違反保密守則公開「解釋」,余若薇、梁家杰、陳淑莊等人親身到場支援冲擊者。鏡頭上的陳淑莊持咪毴喝指揮,七情上面,這不禁令人懷疑,究竟是誰(超過上述底線的)政治干預大學方面?難道那些校友、學生的訴求就不是一種政治立場?這種直接的、毴喝的、肢體碰撞的干預,不就是干預香港大學校政嗎?
學生遭灌輸暴力民粹
這變成一場政治對壘。可是,反對派政團搞錯了對象,這準將矛頭指向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這可能只是一個開端,其他的大專院校將會面對同樣粗暴的壓力。已有國際知名的香港學者辭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一職,這是一個警號,他們是搞學術,不是搞政治。
至於學生,很多人說學生喪失了尊師重道的精神。不過筆者看到的是,學生沒有喪失什麼,我們的教育仍屬世界先進行列,年輕人的日常行為也沒重大缺陷,只是到了一些政治節眼,少數學生拋卻平日的良好品格,換上另一套價值準則。所以學生沒有喪失什麼,而是被灌輸了什麼。所灌輸的,明顯就是反對派的暴力民粹價值觀,這是反國教、霸街占領等事一脈相承的「核心價值」。如果我們要檢討這次香港大學事件,確實要問誰在政治干預大學——不是校委會,而是年輕人每日體驗的校園生活。是誰將政治對壘蔓延到大專院校,變成一個批斗不同聲音的場所,再也看不到包容?
政治對壘也有一條底線,就是不能干預相關大學條例所給予的行政自主,不能干預學生享有包容自由的學術生活。這是法治精神的基礎,而法治是香港的優勢,也是我們幸福、自由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