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IMF:人民幣不再低估

2015-08-1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人民幣匯率正是眼下炙手可熱的話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昨日上午發布的對中國的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中表示,雖然近期人民幣匯率有所下跌,但人民幣在過去一年裏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當前人民幣幣值未被低估。這是IMF近十年來首次在年度報告中作出人民幣幣值「不再低估」的評估。

 
  年度報告一改過往觀點
 
  今年以來,IMF官員已在多個場合表示,人民幣匯率已不再被低估。IMF亞太部副主任、中國項目部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昨日說,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建立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機制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表示,過去幾天人民幣匯率下跌尚不會改變IMF對「人民幣幣值不再被低估」的判斷。
 
  按照IMF的測算,人民幣兌美元自2005年以來已經累計升值了超過30%,這一數字遠遠高於人民幣本周的貶值幅度。
 
  在當天中國「第四條款磋商」報告電話會議上,羅德勞爾說,目前人民幣中間價報價參考上日外匯市場收盤匯率,與市場的關聯比之前更加緊密。按照中國央行新的匯率機制,理論上講,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範圍每周可達到10%,這就基本上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了。他說﹕「我們不能期待中國明天就建立起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機制,但我們希望中國的匯率在未來兩到三年能夠有更大的靈活度。」
 
  期待匯率未來3年更靈活
 
  羅德勞爾認為,隨著中國開放資本帳戶、融入全球金融市場,匯率以外的宏觀經濟工具並不足以應對伴隨而來的跨國資本流動問題,因此對於中國來說採取更加靈活的浮動匯率制度變得越來越重要。
 
  羅德勞爾認為,完善中間價報價僅是邁向靈活的浮動匯率制度的第一步。IMF報告建議,應增加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在兩到三年內實現有效浮動的匯率機制,包括進一步擴大浮動區間、改革匯率中間價制訂方式等。
 
  「對人民幣匯改的重大肯定」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表示,IMF認為人民幣已經不再低估,這是對中國多年來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認可。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也認為,IMF近十年來首次作出了人民幣匯率「不再低估」的評估,這是對中國過去10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大肯定,意味著在IMF眼中,人民幣匯率水平已接近均衡水平。徐高並認為,IMF報告中有關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的建議與中國今年8月11日剛剛推出的「新匯改」不謀而合。
 
  「在這點上,IMF觀點是一貫的,沒有『葉公好龍』。」樊綱所指「葉公」,說的是國際上一些機構「天天讓人民幣浮動,可人民幣一浮動,又說人民幣不是為了浮動,而是為了貶值」。
 
  專家:IMF未「葉公好龍」
 
  本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要求外匯市場做市商參考上日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其他主要貨幣匯率變化來提供每日中間價報價。此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兩天大幅貶值逾千點,13日繼續下跌700多個基點,3天累計貶值逾4%。在本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止跌反彈,報價為6.3975。
 
  隨著中國央行表示人民幣持續下跌沒有基礎,人民幣中間價在周五結束下跌,環球市場也從此前的大幅波動變得平穩。
 
  報告稱,近幾年中國在應對經濟脆弱性方面取得了進展,如社會融資總量增速下降、加強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房地產建設也有所放緩等。
 
  IMF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關鍵挑戰在於,在降低經濟脆弱性的同時要防止經濟過度減速。IMF認為,中國應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以釋放潛在經濟活力,措施包括:進一步推進金融系統市場化改革、完善財政管理制度、為國有部門和私營部門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等。
 
  股市對中國經濟風險仍較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5日發布的年度中國經濟評估報告中稱,儘管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增長都在放緩,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中翻了一番多。新投資者的湧入、保證金貸款激增、槓桿不斷加大、證券公司間的互聯性加大,也對金融穩定帶來了潛在風險。股市對經濟增長構成的風險正在上升,但仍相對較小。
 
  對於內地出現的股災,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在早期措施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迅速出臺強有力的全方位應對措施,措施出臺後,股市開始穩定,建議中國政府在市場穩定後逐步減少干預,恢復市場功能。
 
  估值遠高於其他新興市場
 
  評估報告稱,自2014年中A股價格開始上漲,市場開始擔憂未來股價波動性和其可能給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中國股市150%的上漲與國際市場溫和的價格變化形成鮮明對比。各行業普遍上漲,幾乎包括了所有股票,尤其是一些領域比如科技領域內的股票,迎來了巨大漲幅。這些發展使中國股票估值比其他一些新興市場要高出很多。
 
  報告分析了導致股價上漲的幾個可能因素。一些市場參與者指出,政府高層官員的評論有可能被理解成為了「官方支持」。政府和證券交易所已經針對包括放寬保證金融資規定(2013年4月)、基金開放(2014年8月)和允許投資者開設多個證券帳戶(2015年4月)在內的股本投資採取促進措施。股票市場大量流入的原因還有可能包括家庭儲蓄方式從房地產方面轉移,和對股東有利的國有企業改革抱有信心。
 
  金融發展獲益於股市增長
 
  報告注意到中國金融發展獲益於股票市場的可持續性增長。報告指出,在起點較低的時候,增加股票發行可以促進企業融資多元化、減輕對債務和影子銀行的依賴、為更多負債行業加快去槓桿化並通過混合所有制促進國有企業改革。一個高效的有代表性的市場能夠為家庭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機會,讓他們的儲蓄和資產獲得更可觀的收益。截至5月底,通過A股IPO的資金募集規模並沒有顯著增長。
 
  報告強調了股市反彈導致風險上漲,比如保證金融資激增。一群消息不靈通的新投資者湧入股市,加上槓桿的加大,都增加了市場無序修正的風險。新的投資者湧入市場,散戶投資者佔據了交易量的80%。自2014年第二季度末開始,投資者從證券公司借來購買股票的資金增長了5倍,達到了2.2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是自由流通市值的8%(GDP的3.2%)。監管者對證券公司加強了借貸監管,但對放緩借貸增長並無幫助。直到最近,富有的投資者們通過「傘形信託」的結構性產品,獲得了遠高於證券帳戶的槓桿倍率,其融資由其他投資者提供,包括理財產品等。據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像這樣的借貸已經達到了人民幣1萬億元,監管者最近開始加強對傘形信託的監管。
 
  財富效應仍然較小
 
  A股價格變動帶來的財富效應正在上升,但之前的一些研究認為財富效應可能較小。儘管考慮到了近期市場規模和投資者數量都在增加,這一結論仍然成立。從自由流通的市值來看,股價每變動25%都會帶來家庭、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價值變動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的10%和2013年末家庭金融資產的9%。而同樣的股價變動發生在美國,則會帶來自由浮動值變化達到美國GDP的30%。
 
  此外,數據顯示金融資產僅佔中國內地全部家庭資產的5%,金融資產的形式主要是銀行存款和現金,只有9%的家庭持有股票,4%的家庭持有共同基金。金融服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日益上升,尤其是自股票上漲以來。市場修正,尤其是如果影響到了金融業,可能會直接削弱經濟增長,並對經濟的其他方面帶來連鎖效應。
 
  中德刺激內需利修正全球貿易失衡
 
  IMF稱,擁有龐大的經常帳戶盈餘的國家,如中國和德國,需要刺激內需,以修正限制全球經濟增長的貿易失衡局面。
 
  周二,IMF在其年度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減少失衡的進展甚微,這對金融動蕩也產生了影響。儘管自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經常帳戶盈餘和美國的赤字均有所收窄,這兩項仍然是全球失衡最大的驅動力。
 
  IMF高級官員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過度失衡將意味著失去機會,全球經濟增長和穩定將表現『平庸』。」這位官員強調,「若沒有足以減少過度赤字的行動,對金融穩定而言,將意味著額外風險。」
 
  IMF表示,中國採取靈活的匯率市場化「至關重要」的同時,認為人民幣不再被低估。對於美元匯率,IMF則認為,美元目前正以「溫和高於」基本面的水平進行交易。IMF報告估計,去年,美元已被高估10%。他們建議聯邦政府中期的基本預算盈餘目標應為GDP的1%。同時,IMF還建議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提高生產率和勞動力增長。
 
  中國經濟已更安全 更可持續
 
  【香港商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昨日上午8時發布了對中國的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即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在這份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中,過去一貫話語嚴苛的IMF,對中國經濟多個領域給出「高分」。IMF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已經進入了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新常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7%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具體預測為6.8%,與年初預測一致。基金組織指出,6.5%至7%的GDP增速對中國而言均屬適宜區間。
 
  ●貨幣政策目前無需寬鬆
 
  關於宏觀經濟政策,IMF在報告中稱,如果未來經濟增速下降到6.5%以下,可採取更寬鬆的財政政策。中國目前不需要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否降息可靜觀其變。
 
  IMF還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在推進改革方面取得的進展,特別是以利率市場化為代表的金融改革表示讚賞,並建議未來繼續推進金融、財政、國企等方面的改革。IMF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對世界經濟非常重要,並建議中國繼續推進向「新常態」的轉換,迎來更為持續、以及更為安全的增長。
 
  ●冀中國續向「新常態」轉換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在經濟增長方面,IMF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將接近7%,與中國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相一致。「在IMF的預測中,儘管今明兩年的GDP增速會小幅減速,但消費的增長卻會穩步加快,表明IMF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前景抱有充分的信心。」
 
  而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看來,IMF預測中國GDP增速今年為6.8%,並希望明年的政策能夠支持GDP增速達到6%至6.5%,「這些預測和觀點偏謹慎了一些」。
 
  馬駿認為,最近的一些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企穩回升,今年下半年GDP的環比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全年有較大概率達到7%左右,明年的GDP增速也可能繼續受益於這個回升的勢頭。
 
  ●專家指IMF預測偏謹慎
 
  他進一步指出,從需求面來看,支持經濟企穩回升的有三大具體因素。
 
  其一,穩增長政策在下半年將體現出積極效果。「我們的模型估算表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在6至9個月的時滯之後其拉動增長的效果會達到峰值。中國從去年底開始降息降準,今年上半年又加大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這些政策調整都應該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發揮正面的作用。」
 
  其二,商品房價格和銷售從今年4、5月份開始企穩回升。一般來說,房地產銷售回升2至3個季度之後,就會拉動房地產投資。
 
  其三,地方債置換和發行基本解決了地方在建基礎設施項目的再融資問題,在鐵路、保障房、水利、環保等領域開工的一系列新項目也有望加速下半年和明年的基建投資。
 
  根據《IMF協定》的第四條,IMF每年會與成員國進行一次雙邊磋商。其中,IMF與美國、英國、中國、歐元區和日本等五大主要經濟體的磋商受關注程度最高,其磋商報告對全球經濟發展態勢具有指向性作用。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