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執業,這個話題從2009年新醫改推出后,就頻頻被圈內圈外關注。今年3月1日,浙江省正式推出新版醫生多點執業辦法——具備執業資格的醫師,無需原單位同意,只需要將相關材料提交給去多點執業地點的主管衛生計生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即可,這讓公立醫院醫生去外院多點執業環境變得更寬松。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執業醫生數量12.5萬人,其中副高以上比例22.9%,主治醫生以上比例58.5%。而據浙江省衛計委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浙江省已經有2800多名醫生通過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合法收入。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多點執業以公立醫院醫生去民營醫院“走穴”為主,不過以浙江醫院為代表的醫療機構,也在探索一條公立醫院的多點執業模式。
浙江醫院開出“名醫館”,42位名醫中近半來自外院
在名醫有限的情況下,許多醫院推出以名醫館的形式,讓名醫們增加門診次數,浙江醫院就在7月14日推出了他們的“名醫館”——名醫門診。
這個“名醫館”很有特色,和其他醫院的名醫館相比,浙江醫院的名醫門診42位名醫中有近一半的醫生來自省內其他公立醫院以及北京和上海的專家。他們正在積極探索一種公立醫院專家之間的多點執業。
記者從醫院獲悉,浙江醫院推出名醫門診一個月來,預約的人還是挺多的,為了保證門診質量,每個專家一個上午或者下午的門診時間就只看20個病人,讓患者和醫生之間能夠有更深入的溝通。
浙大醫學院附屬某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就在浙江醫院多點執業,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不過對于愿意選擇到浙江醫院多點執業,他講了這樣兩點原因:
“首先是科室之間本身有交流,我們科室主任和浙江醫院外科主任交流比較多,而且這次多點執業不光我一個人,科室里有兩名高年資的醫生也來坐診。”這名外科醫生說,另一方面,和民營醫院比起來,他們去公立醫院多點執業心理上更能接受一些。
“之所以不想公布自己的名字,就是這個顧慮,社會上部分人認為我們這些多點執業的醫生是沖著錢去的,去公立醫院多點執業相對來說這種非議少一些,如果去民營醫院,就直接把我們和賺錢畫等號了。”該外科醫生說,另外,公立醫院之間多點執業,文化相通,更容易融合進去。
公立醫院院長親自出馬請專家“多點執業”
民營醫院搞多點執業,這樣的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了,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公立醫院,為什么也要去搞多點執業呢?而且還是直接從兄弟醫院引專家。
“多點執業,在我看來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借助多點執業,優質的醫療資源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另一層就是通過醫生的流動,進行一種學術上的交流。”浙江醫院院長嚴靜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嚴院長在浙江省出臺多點執業政策后,就一直在醞釀出臺這樣一個平臺,更甚至他親自出馬,到北京、上海等地邀請著名專家來醫院坐診。
而這個政策剛一付諸院內討論的時候,不少院內專家是不理解、不支持的。
“從外院請專家來坐診,特別是一些我們本身就很強的科室,為什么也要從外院請專家呢?”這是嚴院長聽到最多的反對聲音之一。
嚴院長的解釋是:學術的發展也應當兼容并蓄包羅萬象,一個科室做得很強了,如果能夠把外院的一些也很強的專家引入來坐診,不但讓周邊的居民受益,也讓這個科室有了外來的新鮮血液,學術上的切磋,只會讓技術更一步精進。
“原本各個科室就會時不時邀請一些專家來會診,現在還要醫院出面來做,這不是浪費人力物力嗎?”這是院內另一種不理解的聲音。
“的確,現在許多醫院之間都會請專家相互交流會診,包括我本人也會時不時被外院邀請去參加會診,但是這些邀請都是不成體系的,而且僅僅是科室層面的。我們為什么要從醫院的高度去建設這樣一個平臺?”嚴院長說,目的就是讓這種交流常態化,而且有醫院在背后支持和提供平臺,可以更好地做好醫療安全的整體保障。
家住浙江醫院附近的陳奶奶,已經從浙江醫院推出的公立醫院之間的多點執業平臺獲得便利,她表示最大的便利是不用倒公交車去別的醫院看專家了。比如她想看浙二的一位名醫,至少換兩班公交車,而現在浙江醫院就能看到專家,對他們這些醫院周邊的老患者來說方便了不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對于未來,嚴靜院長表示,除了繼續力推實體的坐診平臺,還將打造一個網絡的互動平臺,讓醫患之間有個更好的溝通渠道。
民營醫院有望迎來首位外籍注冊醫生
在公立醫院積極探索新模式的同時,民營醫院也感受到了新政策帶來的變化。
昨天,記者從杭州阿波羅男子醫院了解到,他們正在引進一名韓國男性生殖系統的整形醫生,杭州衛生管理部門對于他們這個舉動也很支持,在韓國醫生來民營醫院多點執業的注冊辦理非常關注,目前正在走相關程序,有望成為杭城民營醫院首位拿執照的多點執業的外籍醫生。
“今年3月1日推出的這個多點執業的新政非常好,我們已經感覺到了政策帶來的利好,除了這名韓國外籍醫生注冊上的便利外,還有兩名杭州省級和市級醫院的在職醫生已經來我院多點執業。”杭州阿波羅男子醫院院長黃萬順說。
之前,因為多點執業的政策還不是很到位,大多數民營醫院都只能聘用退休的專家,在職的專家一般都是采取一些擦邊球的方式邀請來院,醫生和醫院都很無奈。今年3月1日浙江省這個多點執業政策出臺后,其中有一條明確醫生無需向所在醫院報備后,許多在職醫生都解除了心理包袱,愿意到民營醫院執業了。
不過,和公立醫院比起來,愿意到民營醫院執業的在職醫生還是顯得少了點。
“我們也理解這樣的情況,畢竟公立醫院里一些年富力強的骨干醫生,公立醫院也不太愿意看到他們出來坐診,因為這意味著公立醫院的技術、病患都會被帶到民營醫院來。”黃院長說。
正在調整緊缺專業目錄 鼓勵更多醫生“走出去”
昨天,記者從浙江省衛生計生委了解到,從3月1日浙江省出臺多點執業的新政后,截止到5月份,已經新增了1500多名多點執業的醫生和1300多名自由執業的醫生,和浙江省老版的多點執業的新政相比,這個增長已經非常客觀了。
“浙江醫院的模式我們也聽說了,我們鼓勵各家醫院做有益的探索。國家鼓勵多點執業的目的,是希望以這個為突破口,探索醫務人員人事制度的改革,讓醫務人員能夠流動起來,不管是流動到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都是有益的探索。”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孫建偉說。
讓醫務人員真正流動起來,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合法的收入,是無可厚非的,也希望社會上能改變醫生去多點執業就是為了多掙錢的偏見,因為在國外,醫生是流動的,醫院只是一個平臺,這樣的流動模式,最終獲利的還是患者。
除了這些有益的探索,業內人士表示,必須更加合理地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才是多點執業更好開展的基礎:“現在之所以看病難,原因之一就是名醫太忙了,連基本的看病時間都很難擠出來,更別提多點執業的時間了。如果分級診療制度能更好地推進開展,對患者進行合理分診,幫名醫騰出更多時間來,他們才有流動的可能。”
“3月1日出臺的多點執業政策并不是終點,我們還將根據后續實施情況,進行修正,比如在政策中提到鼓勵一些緊缺專業的人去多點執業,這個緊缺專業的目錄,我們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另外,我們也鼓勵符合資質的醫務人員到基層去多點執業。”孫建偉副處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