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院士們走出體制,醫生多點執業新潮流?

2015-08-25
来源:建康界

 

  這兩天,“醫師多點執業”又熱鬧起來,緣于鐘南山院士簽約浙江大學國際醫院,成為該院的特聘專家。這則新聞在驚起一灘鷗鷺的同時,也給醫生們選擇多點執業起到示范作用。如果鐘南山院士也多點執業,也沒有不妥,那么會不會推動醫師多點執業呢?

  國家層面上的醫師多點執業新政自去年年底發布以來,各省陸續出臺了醫師多點執業政策,但似乎上熱下冷,醫師們對多點執業的熱情并不高漲,廣東也同樣如此。自3月實施新政以來,盡管廣州、深圳、中山等地還出臺地方政策推進,但從統計數據上看,雖然相比前幾年廣東試點多點執業同期略有提高,可相比于廣東省21.7萬的執業(助理)醫師,多點執業的醫師依然少得可憐。然而實際上,多點執業的醫生在路上、在天空,只是他們沒有備案而已。為何他們不備案?他們究竟在擔心些什么?現在鐘院士否定自己是多點執業,也許是他的價值取向,其實不同形式的“走出去”是央府希望的,我也真希望院士們引領這一步,希望其名人效應可以讓更多的醫師走出去,為更多的人服務。如果把多點執業當做是“創收”,未免眼光短淺了一點,沒有把多點執業看作是醫生成為社會人的戰略的一步,最終是醫生價值的體現或回歸。

  院士“出走”與否,完全是個人意愿,本無需過度解讀。院士“出走”也并不是始于鐘南山院士,早在N年前,其他院士也在多點執業。這些院士級的“大咖”在以各種形式在不同屬性機構多點執業,他們的團隊與門徒也支持了“掛單”機構。在廣東就有不少的“大咖”到民營醫院執業,比如郭應祿院士到東莞掛印,王忠誠院士到順德升帳。王忠誠院士是“體制內”德藝雙馨的神經外科泰斗,他與“體制外”的企業家達成共識,親任院長在順德建立以神經外科為核心科室的廣東同江醫院。人們之所以對院士們到民營醫院有雜音,也許中國的民營醫院在大多數百姓的印象中是很負面的,他們背著“低水平、亂收費”的“原罪”。說實話,中國民營醫院這種印象與國際上的“私家醫院”的概念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局面,我們是需要去糾正的!資本的屬性本來就是賺錢的,如何賺錢就是取之有道的問題了。“私家醫院”本來的屬性就不是提供基本醫療(不是說私人診所和全科醫生),如果要他們做基本醫療就是強人所難!因此,院士級的“大咖”到民營醫院也應該是指導他們如何做提供基本醫療,這個任務由政府去做。再說院士能夠“出走”在一個民營醫院自然是作一番思考后做出的決定。院士與民營醫院簽約后,不管是當顧問還是親自執業,自然會有一份責任感,會千方百計思考如何發展好這家醫院,利用自身力量為該院的發展提供幫助。所以,如果有“大咖”加入,將為民營醫院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活力,并通過“大咖”的改造,進一步使“私家醫院”在不同領域與公立醫院錯位發展。

  對于院士等優秀專家“出走”,會不會影響公立醫院的質量呢?我認為不必過于擔心。這個醫療市場很大,也很窄!很大,你可以到處走;很窄,合適你的地方不多!因此整個市場是非常有限的,美國就是一個充分自由職業的體制,為什么50%的人待在醫院(不管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打工”呢?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醫院也給了他價值實現的平臺。有不少院士不愿意“出走”,因為他價值實現了的同時,他還有很多任務需要完成。一些優秀醫生之所以能夠跳出來,是因為對自己非常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價值只有離開了原有的體制的“束縛”,才能夠充分體現。但是,能夠走出去獨擋一面的醫生并不多,整體不會影響到原有公立醫院的“強勢”,即使出走的多了,公立醫院所提供的基本根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優秀醫生出走帶來的是整體醫生職業的尊嚴的提升,不管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有優秀醫生的產生和進駐。人們擔心優秀醫生脫離“體制”影響醫院的質量應該是一個習慣思維在影響著。我們可以做一個調查,隨機問門診患者:“你為什么來這家醫院看病”,一定是說:“我信大醫院”——有大廟就行,不管里面有何方神圣。不管大病還是小病,都跟著大醫院走,而不是認醫生,跟著醫生走。所以,也造成醫生對“廟”的依賴性:一旦我離開,是否還會有這樣多的患者?我是否還是專家?這大醫院怎么不人滿為患呢?這又使醫生怎么不往大醫院鉆呢?

  當然,越來越多的醫生“出走”會促使醫生價值提升,使醫生的勞動價值回歸到正道。醫師多點執業之下,不管是公立醫療機構還是民營醫療機構,都會思考怎樣去吸引并留住優秀的醫生,從而倒逼提升醫生的勞動價值。當醫院提升了醫生的待遇之后,不愿意走出去的醫生自然會留下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認為走出去的才是優秀醫生。究竟走還是不走,取決于醫生自己的選擇,與優秀與否沒有直接的聯系。

  也有人質疑,越來越多的醫生“出走”會影響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加劇看病難、看病貴。其實是不會的!現在,患者不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接診的是大專家還是實習醫生,患者也不知道,但是看了之后會心安理得。也有患者是奔著名家而去,比如有不少的朋友和領導找我聯系鐘南山院士,我真的不好意思打擾他,因為他還有很多他要看的病人。鐘院士是呼吸專家擅長哮喘、肺部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很多,而且很多不是只有鐘院士可以看,而其他人不可以看。既是鐘院士學識百斗、學富五車,但他的能力也非常之有限,時間機會成本決定它不可能去治百病,而是選擇他最專長的病,其他專家同樣如此。如果并未前往醫院進行初期診斷,一下子就找院士,這不是無形中浪費了專家資源嗎?因此,只有當醫生樹立起品牌,并被知曉,才能讓患者找到合適的醫生,讓醫生找到合適的患者,服務更加需要的患者,減少醫與患的盲目性。醫師多點執業其實是讓有需要的人能夠找到名家,是最公平的一種服務模式。而在診療服務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的情況下,患者也才得以分流,醫生的價值也才得以體現,不會通過過度醫療去額外創收,獲取所謂的獎金,從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還有人質疑醫師多點執業會影響醫療質量。現在的醫生是在薄利多銷,本來10分鐘看一個患者,可為了創收,變成10分鐘看3個,這意味著患者的利益受損,因為這樣流水線作業的就診,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是難保證的。而多點執業之后,醫生會更加規范自己的醫療行為。一旦沒有了單位的背景或平臺,醫生會更加尊重與珍惜自己的名譽,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名聲就會一落千丈,品牌也將大打折扣。同時,患者是為醫生提供工資的,醫生沒有理由去得罪患者。如果以往在公立醫院看病是3分鐘,那么離開公立醫院之后,醫生也許會看30分鐘。由于收費更高,醫生會更加有責任心。此外,醫生的法律意識也會更強,不論是在法律上、醫德上,還是在醫療技術上,都會更強地自律,以保障患者的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

  醫師多點執業遠非“多點”和“創收”這么簡單,任重而道遠,它將撬動人事(編制和職稱)制度、支付制度、監管機制、醫保體制改革,是落實“政府引導、市場推動”最為活力的杠桿。真希望院士們引領這一步。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