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央行雙降提振信心 市場樂見其成

2015-08-2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市場總容易被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的情緒左右。這一次彌漫全球的風險資產“拋售潮”,或許真的被夸大了。

  繼周一暴跌8.49%之后,上證指數昨日再度下跌7.63%,失守3000點大關。與A股不同的是,亞太、歐洲和美國等地區的股市在調整之后出現反彈。

  對于股市下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現在美國都在談論中國的問題,他個人認為這一擔憂被夸大了。2007年中國股市也曾出現大幅下跌,而中國經濟并未受到很大影響。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和不太牢固的經濟企穩,昨日中國央行[微博]決定“雙降”。自8月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75%。自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受此影響,截至發稿,包括德國DAX指數、法CAC40指數、富時意大利MIB指數都上漲4%以上。美國道瓊斯、納斯達克[微博]和標普三大指數出現2%以上的反彈。

  多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本輪股市下跌再次演化為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可能性不大,發達國家股市下跌主要受到新興市場危機外溢的影響,全球系統性風險仍可控。

  在解釋這次央行“雙降”原因時,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可能通過預期等渠道影響我國和全球經濟,為了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保持合理流動性,幫助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這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基本面向好“雙降”彌補流動性

  實際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均增長7%,符合7%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

  昨日,李克強總理在會見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薩金塔耶夫時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撲朔迷離,市場波動較大,也使中國經濟受到一些影響。但中國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而且支撐實體經濟向好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聚。

  在談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李克強說,近期我們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順應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的合理舉措,也是寓調整于改革之中。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能夠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MarkWilliams認為,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恐慌情緒已經過度。

  Williams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股市泡沫的破滅并不能夠反映中國經濟的狀況。”他說,實際上,近期的中國經濟數據比之前更積極,這也暗示中國經濟仍舊很強勁。同時,中國決策者們也做好了必要時進一步擴大寬松的準備。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則承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是“雙降”的主要觸發因素。

  陸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國際經濟低迷促使我國以擴內需作為主攻方向恰逢其時。7月進出口總值同比負增長8.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負增長0.7%。外需的波動性要求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陸磊認為,已到了以降息促使企業財務成本進一步降低、以降準促使金融機構具有更充分的金融資源調配能力、以定向降準推動金融機構支持消費的時間窗。

  而且,利率與匯率政策配合也恰逢其時。近期央行對人民幣對主要貨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實施進一步完善,勢必對金融體系本外幣流動性構成結構性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實際上為金融體系注入了無期限流動性,可以有效增強金融機構針對貨幣市場波動實施流動性管理的能力。

  除降準外,近期央行還實施了擴大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增加市場流動性和可貸資金的舉措。

  “流動性緊張肯定不利于股市穩定。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是必要的。而央行確實放松了銀根,給市場注入了流動性。政府限制高杠桿融資和投機活動的措施也是正確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余永定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余永定認為,鑒于中國經濟繼續處于增長乏力狀態、通貨膨脹危險不大、企業融資成本偏高、企業債務負擔嚴重、股市持續下跌等因素,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無法避免。但對匯市的影響也會相當巨大,如何應對是對央行的重大挑戰。

  股市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本輪股市大跌,不少市場人士擔心發生系統性風險,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股市對銀行體系的影響有限,對實體經濟影響更有限。在余永定看來,目前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主要是財產和收入分配問題。

  余永定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于這種看法要有分析。首先,必須搞清什么是系統性風險。股市暴跌是否會引起系統性危機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其次,救市的含義也有所不同。

  “股票暴跌,一般情況下不會對經濟造成致命的打擊。當然,也有例外,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香港。當時香港受到國際炒家的攻擊,政府不直接干預,買進股票,逼退國際炒家,股市就會崩潰,而股市崩潰意味著香港經濟的崩潰。中國2007年股市跌得更厲害,但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因此而受到的傷害是有限的。”余永定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余永定認為,系統性風險是涉及整個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的風險。并沒有證據證明,銀行體系受到股市暴跌的嚴重影響,更遑論實體經濟。

  “雖然發達國家股市近期也出現大幅下跌,但從經濟基本面和它們的金融系統來看,發達國家并沒有比2008年更差,而且在結構性問題上有所改善。”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微博]表示,本輪發達國家股市下跌,更有可能與1987年美國股災類似,是一次估值回歸的階段性調整,而非系統性股災的爆發。

  還有市場人士擔心由于恐慌、去杠桿等等,中國一度出現流動性危機。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這種流動性危機大概局限于證券公司等與股市密切相關的非銀金融機構。”余永定說,有意思的是,在股市暴跌的同時,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利息率并沒有出現明顯上升。這同香港當年銀行間拆借利息率一度上升到300%不同,同美國次貸危機出現時短期資金市場凍結也有很大不同。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