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減稅下的經濟思考

2015-09-07
来源:南都

  隨著上市公司2015年中報的陸續披露,人們看到上市公司的整體收入和淨利潤(剔除金融行業)都在下滑。這讓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感到:如果不改善基本面,A股股價就難以得到有力的支撐。鑒於這個原因,有人開始呼籲給實體經濟大規模減稅,以支撐股市。例如,某大型私募基金的創始人認為,救市投入的資金以萬億計。如果再用同樣規模的資金,用於給企業減稅,則企業的利潤可以提升一倍以上,股市自然而然就會火起來。

  從中國稅收增長趨勢看,大規模減稅似乎也可行。社交媒體上最近有一篇轉發頗廣、署名格隆的文章,認為:中國財稅收入在過去20年裏增長了30多倍,年均增長率19.5%,遠高於G D P的增速。按大口徑指標,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稅負率達44%。而全球低收入國家的宏觀稅負平均為13%左右,高收入高福利國家才達到40%左右。所以中國減稅是有理論上的空間的。

  對我個人來說,這個觀點並不新鮮。我早就曾積極倡導大規模減稅。早在2008年7月,我就公開發表過《厲行減稅以預防經濟金融危機》一文,第一次預測了中國可能面臨通縮周期,認為“如今C PI指數的上升,反而只是通脹末期的所謂翹尾效應,恰恰是流動性緊縮可能到來的標志”。我並且建議道:“防止實體經濟衰退導致國民收入銳減,防止金融體系失序導致國民財富蒸發,這兩個防止才是重中之重……具體來說,在對外政策上,我主張立即停止人民幣升值……。而在國內政策上,我認為目前最有效、最應當采取的政策,就是大規模減稅。”

  不過,由於通縮危機已經成為現實,中國的國內外形勢又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大規模減稅,在現實操作層面,目前反而必須慎行了。

  這其中,對中國經濟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負債率。根據社科院上月初發布的最新研究,從2010到2013年,短短3年間,中國政府負債率從37%快速上升到了超過50%。同時,鑒於人口老化造成養老等負擔在可預期的未來還會繼續上升,短期內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並不現實。

  一旦再大規模減稅,就有可能造成政府財政急劇惡化。繼而導致政府信用危機,直接危及基本金融秩序的穩定,其影響將波及幣值彙率資本項目平衡等,可能是災難性的後果。即使不發生上述最壞情況,政府財政惡化也會加大政府融資成本,迫使政府借貸利率上升,從而推高全社會利率。通俗說就是有可能又造成一次“錢荒”。這對中國目前面臨的通貨緊縮形勢,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我仍然認為,大規模減稅終究是必要的,不過要把握好時機。更加可行的方法,是結合一次溫和、小規模的減稅措施,輔以人民幣貶值,同時通過體制改革,向經濟系統中釋放大量資產,通過提升資產負債端的資產質量,來降低負債率。

  關注我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一貫認為中國在長期高增長之後,或許會經曆一些經濟波動,這像人人都要生病發燒一樣,並不是什么壞事。對政府而言,如果一次危機可能已經難以避免,那么不妨先在手頭留足彈藥。如果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繼續去庫存去產能,讓經濟下滑速度觸底,那個時候,再實現大規模減稅以重新刺激經濟增長,或許效果更明顯,更容易促進中國經濟的新一輪騰飛。

  這個策略同樣適用於私營經濟體:也就是說,對很多企業來說,目前經濟進入通縮周期,更急迫的任務是提升資產質量,尤其要考慮處理掉那些現金流預期差的資產。而不要逆勢而動,強行試圖擴張市場份額或提升利潤率。 (作者:吳向宏)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