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今天逼歉,明天你會被逼著當蠢貨嗎

2015-09-07
来源:光明網

  繼天津災難“逼捐”過後,北京閱兵後驚現“逼歉”。

  事情是這樣的,閱兵日那天,明星范瑋琪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親子照(如果是她的粉絲都應知道,她和黑人都喜歡曬親子照),而讓她始料不及的是,這種在平日稀疏平常的動作,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在其微博後面跟評攻擊,甚至上升到“不愛國”層面。後來,范瑋琪居然道歉了,原文是——真是對不起,因為分享了一張兒子的照片,讓大家不高興了。

  我不知道范范在“道歉”之時,是真的心生歉意,還是被如潮的攻擊給嚇到了,至少從這句道歉來看,是很難構成邏輯的——因為分享了兒子的照片,所以讓大家不高興了?

  我寧願相信,這是范范的無奈妥協,於是也有論者開始站出來擺立場,如評論員李方先生率先著文——范瑋琪道個P歉,噴子們網個P友,言詞不可謂不激烈,爾後,評論員曹林先生寫有——昨天逼捐,今天逼歉,明天會逼你跟他們一起當蠢貨,鞭撻之意顯而易見。

  兩位評論大家對這些網絡“噴子”們進行了或憤慨、或激烈的抨擊,而抨擊點主要如下:他們是潑糞者,怎么能把隱形的鍵盤俠們這種毫無理性的聲音當成“民意”呢?怎么能被這種本應無視的奇怪觀點設置議題呢?他們是敵,不是友,他們是在輿論場中尋釁滋事,用隱形的多數暴力裹脅正常思維,拉低著社會的整體智商。

  他們的基本觀點,我是贊成的,不過,與憤慨激烈的抨擊相比,我更願意將這種情形的出現,視為烏合之眾的集體無意識,必須聲明的是,烏合之眾在這裏它是一個中性詞。

  這裏需要厘清的幾個常識是,那些背後的噴子到底是誰?是一個集結的群體嗎?然後,我們所看到的多數暴力是如何裹脅了正常思維的?又是如何成為一種駭人的暴力的?

  如果真如曹林先生所言,那么多惡毒、毫不講理的謾罵大行其道,可仔細看看,基本上沒有實名的人,都是一些沒有頭像、沒有身份、沒有實名的隱形人――他們隱藏在匿名的賬號背後,釋放著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但仍要看到的是,這裏的“他們”,其實是割裂的個體,是許許多多分隔在不同地方,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世界”,每一條“惡毒、毫不講理的謾罵”, 無論是不是情緒宣泄,都只能代表一個人的“噴”,而如何成為一個群體的呢?這並不是其中暗含的牽連或組織,而是因為網絡的力量。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沒有了網絡,或者說沒有網絡的表達平台,我們看不到這洶湧的謾罵,但你能說就沒有“情緒的宣泄”嗎?如果每個人只能在閉環中宣泄,我們看不到“他們”。我們坐享網絡所帶來的便利,那就得做好接受網絡噴子所帶來的惡感。

  而即便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在一個分母無窮大的網絡世界裏,他們也只是一個非常微型的分子群體,而如果我們還要去承認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集體無意識,這樣宣泄所代表的劣根性,又是我們所能避免的嗎?過去存在,今天存在,我相信在很久遠的未來,仍然還會存在。但他們永遠也只能是代表一小撮的不入流的聲音,也正如曹林先生所說,我們身邊那些有名有姓的人,有哪個會持這樣的觀點呢?於此而言,這樣的“暴力”又如何能裹脅現代文明滾滾向前的正常思維呢?又如何成為一種駭人的暴力呢?只要在現代法治文明的格局內,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從法治層面,這種聲音恐怕都不會過得好。

  我們無須把隱形的鍵盤俠們這種毫無理性的聲音當成“民意”,也沒必要被這種本應無視的奇怪觀點設置議題,當然,更沒必要祭奉出一個“實名制”的網絡世界,以及去做敵友分明的群族區分,即便是那種堅硬的集體無意識,我們依然相信社會結構的改變,足以讓我們“看到或聽到人類原始意識的原始意象或遙遠回聲,並形成頓悟,產生美感”;即便是篤信生物的多樣性存在,我們也相信人類的劣根性可以在曆史長河中得以消褪。最起碼,我們應該自信——昨日逼捐,今日逼歉,無論如何都不至於會逼著當蠢貨嘛。(高亞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