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珍惜和平 毋忘國恥

2015-09-02
来源:香港商報

  方潤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和平,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非常榮幸國家僑務辦公室有意推薦筆者上京參加慶祝典禮,惜敝人年事已高,考慮到健康因素惟有放弃,實在遺憾。

  日占時期生活艱難

  作為一名倖存的九旬長者,每當提起這段歷史都是傷痛的回憶。記得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約8天占領了新界、九龍后,開始以炮彈射擊港島,英軍、印度、加拿大士兵及部分華人義勇軍,雖在柴灣及黃泥涌奮力抵抗,但節節失利,隨后日軍在北角登陸。大約有7000多名戰俘被關在深水桋、赤柱集中營(后來一部分被遷往遼寧),從事奴役的勞務,但供應的糧食及醫藥卻不足,80%的人骨瘦如柴,20%至30%餓死或病死(日軍不遵守國際公約予以救治)。筆者親眼看到柴灣有幾十個士兵因缺乏食物、飲水及受傷流血得不到救護,慘不忍睹,大部分人最終死亡。

  同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到半島酒店會見日軍代表簽署投降書,香港正式淪陷。日軍中將磯谷廉介成為日占時期首任「總督」,政府總部設在港島豐銀行大廈,香港踏入三年零八個月的痛苦歲月。

  在日軍鐵蹄踐踏下,本港巿民過着最黑暗、最艱難的生活,那時物價飛漲、苦不堪言。日本人占領香港后隨即成立軍政廳,將所有貨倉、銀行戶口及保險箱全部凍結,筆者家中的貨倉也被平山部隊封閉,待覆查才解封;存於貨倉、酒店、辦館及商店中的洋酒、罐頭、藥品被搶掠一空;先父亦因銀行戶口、貨倉被封閉,匯款給上海一洋行代買芝麻款無法收回,精神受了打擊終於病倒,當時只有17歲的筆者不得不輟學協助家父經營小生意以維持生計,這也是筆者青年時期最艱苦、傷痛的歲月,歷久不能忘記。

  為掠奪更多的資源、財富,日本統治香港后在沒有任何儲備金的情况下發行一種「軍票」取代港幣,1942年1月宣布每2港元兌1元軍票,同年7月再規定4港元換1元軍票,用沒有價值的軍票換取港幣購買物資、物品運回日本,還強迫豐銀行大班簽發500元大鈔,至1944年價值比戰前貶值了23%至30%,被稱為「病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軍票一夜間變成廢紙,當時被迫換成的軍票超過57億港元,重光后日方只賠償港英政府1500萬元,巿民損失慘重,沒得賠償。

  崢嶸歲月、災難深重。當時各種物資匱乏、民不聊生,1943年開始定額配給糧食、砂糖,每日只能排隊購買6橭4錢米糧,后來再減少,白米每斤要軍票50多元,三分之一的巿民吃不飽只能以木茨粉及番薯充飢,2橭黃金可買一幢舊樓,巿民因營養不足死亡率很高。日占時期西醫、西藥都非常缺乏,瘧疾大增,筆者也患上,差點沒命,因病乏醫及被驅逐還鄉途中餓死、病死的不計其數。戰前香港人口約有120萬,到1945年8月只剩下50多萬人。

  日軍入城后無法無天、作惡多端:四處搶奪珠寶、首飾及名表等貴重物品,羞辱婦女,小部分被拉去強奸、當慰安婦,在石塘咀設立紅燈區。淪陷期間香港不但經濟重創,思想上還被「洗腦」,他們強迫當時的華人代表發布安民告示,把占領各地說成是脫離殖民統治,宣稱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皇后像廣場的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銅像被拆掉(幸好沒有熔解運往日本)以示占領;青少年限讀規定的課本及必須學習日語;所有街道改為日本名,如「皇后大道」改為「明治通」;在半山建忠靈塔以紀念陣亡的日軍,該塔戰后遭港英政府炸毀;前港英政府官邸(現為禮賓府)加建日本模式的瞭望塔,推行日化政策。國家積弱,巿民毫無尊嚴可言,日軍在各區設立憲兵站崗,路過巿民要鞠躬敬禮,如腰彎得不夠低就要被掌摑,受盡凌辱。他們還強迫勞工擴建啟德機場及海南機場軍事設施,應付盟軍反攻。

  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燃

  1944年2月,盟軍開始轟炸香港軍事要點、憲兵部之后,日軍加緊搜查反日巿民,憲兵及親日的警察遵命搜捕親中愛國分子,施以灌水、倒吊、毒打等殘酷刑法。為對付盟軍制造武器,又發起「獻銅運動」,強迫巿民交出家中銅器,豐銀行一對銅獅也差點不能倖免。日軍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在此重要的紀念日子,回顧歷史是要讓子孫后代不忘國恥,提醒世人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燃,促進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