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新思维

2015-09-11
来源:新华社

 9月9日,习近平会见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新华社资料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於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跨越太平洋伸出合作和友谊之手。但此行的意义绝不仅限於两国关系。

  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相聚讨论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其影响将遍及世界。

“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的新创举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已数十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他不断阐释这一命题,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并将其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打交道的中心思路。

  既然“命运共同”,就要在全球化中实现和平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近年来,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怠行到“一带一路”,“共同体”的内容正不断充实具体。

  建设“命运共同体”战略将在未来很长时间主导中国的外交政策,它既包括“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也包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项创举,但在实践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不少挑战。

  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理念,但仍未被所有国家理解。因为在此前几百年间,大国和平崛起的故事从未出现。

  中国经济体量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使得一些周边国家难以消除疑虑心态。

  而中国也意识到并正视这一点。习近平曾说,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

  要让一些国家对中国不再忧心忡忡,看得惯,中国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其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

  此外,“命运共同体”的建成与否,不仅取决於中国,也取决於现有和既往大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态度和行为。

  目前看来,仍有些国家固守冷战和“零和”思维,甚至热衷於强化军事联盟或大搞历史修正主义,造成地区紧张态势。因此,构建“命运共同体”绝不会一帆风顺。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约翰·罗斯义看来,这一理念必会最终胜出,“因为所有国家都希望平等、互利”。

  伯格鲁恩研究员高级顾问内森·加德尔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值得高度赞赏。现在全世界要做的,就是让它变为现实。”

  这是个艰巨的挑战,因为没有先例、没有参照指南。但中国必须要取得成功。

合作共赢:中国外交的核心内涵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亟需建立一种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模式。

  但由於过去的“零和”博弈思维仍然存在,国家间不平等加剧,地区冲突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暴露了经济旧模式的不合理性,凸显了国际合作之重要和紧迫。

  这就是“命运共同体”产生的背景--只有与他国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本国的最大利益。正如习近平说,通过务实合作,能产生“一加一远远大於二”的积极效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合作共赢无疑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内涵。”

  他说,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实现合作共赢确定为国际间交往的根本目标。“它符合21世纪的世界潮流,是通向和平与繁荣的道路。”

  这种“共同体”不仅对改善全球治理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保障。

  从国内看,中国要深化改革,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外部来看,中国利益已与世界利益深度融合,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这亟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成功与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竞争不可避免,但必须让位於合作。

“两条腿走路”:中国外交的新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国的外交新思路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俄等发展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大力拓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连接这两条腿的则是周边外交。

  大国关系方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获得了“早期收获”。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习近平主席与其“瀛台谈话”,加之2013年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习奥两次“不打领带”的会晤,不仅书写了两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而且向世界发出鲜明信号:两国可以开诚布公地探讨一切问题,增强互信,管控分歧,促进共同发展。

  对於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到义利兼顾。例如,中国在同非洲国家交往时以道义为先,力争通过合作让非洲早得利、多得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

  无论是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先方向是周边外交。

  从“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怠行,到丝路基金、亚太自贸区建设等,周边国家都是直接受益者。这些都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反映了中国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承担的更大国际责任。

  这种努力也频获世界点赞。许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亚投行,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对接,发展机遇对接,形成了良性互动势头。

  在“两条腿走路”基础上,中国正构建起“全球夥伴关系网络”,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目前,中国的夥伴关系已基本覆盖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其基本特徵是平等、和平、包容。

  由此,中国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已从国与国、区域内,拓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了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案”。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贡献。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说。

  郑永年教授认为,所有客观条件,使中国迎来了大外交时代,而中国领导层抓住了这个机遇。“到今天,习近平的外交大战略已经形成。”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