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土地財政趨緊並非什么壞事

2015-09-17
来源:中國青年報

  財政部數據顯示,1~8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為1.76萬億,同比減少約1.1萬億,下降38.4%;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30%以上。若按這個趨勢變化,2015年土地出讓金可能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高達4.2萬億。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縮水,除了近兩個月稍有好轉外,土地財政亦頹勢明顯。(《21世紀經濟報道》9月16日)

  對於某些對土地財政形成依賴的地方政府來說,樓市趨冷最終會變成土地收入的銳減,也會給當地財政收入帶來極大壓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的財政收入中,土地出讓收入占很高比例。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縮水也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如地方債的償還、地方經濟建設都可能受到影響,財政增收也可能因此很難實現。

  出現這種狀況,當然有宏觀經濟如國際經濟整體形勢的影響,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長期以來,在樓市過度紅火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忽視了對房地產之外的產業的扶持和發展,在轉方式、調結構上關注不夠,取得的成效不明顯。當初年年喊“狼來了”,恐怕沒有人會引起重視,但現在“狼真的來了”,才感覺到問題比想像的要嚴重,也容易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市場有其自身法則,誰不敬畏和尊重市場,終究會為此付出代價。企業運營如此,城市經營和經濟建設同樣如此,再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再強勁的土地財政,都應當考慮到其可持續性,如果人為制造一個泡沫而不斷吹大,終歸會有破裂的一天。如同其他行業一樣,重複建設之後的“去庫存”壓力巨大,今天所面臨的處境,其實就是為之前的透支性發展買單,還要付出極大的時間成本。

  土地出讓收入當然可以成為財政的來源之一,但不能成為主要來源。像那些資源型城市一樣,當資源被開發殆盡之後,也就是檢驗其轉型是否成功的時候——如果轉型成功而不再成為依賴,那就可以實現持續發展,反之則可能迅速衰退而陷入困境,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煤都”、“油都”,很多今天都處於發展的瓶頸之中,這跟未能未雨綢繆有很大關系。

  只有意識到土財政財的不可持續性和不可過度依賴,才會在經濟轉型中占據主動,在其他產業的發展上占據先機。多年以來,在同一種發展模式之下,土地財政大興其道而不斷擴容,其他傳統產業的升級、新型產業的發展,都往往停留在口號上。不少地方,除了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增加之外,其他產業的貢獻率不降反升,這本身就說明其荒廢了主業而把自己捆在了一條獨木舟上。未能實現多元化、多極化和全方位的發展,那么所處的陣痛期就會更長。

  土地財政陷入當下的窘境,其實在情理和預料之中,早一點出現並非什么壞事,反倒可以堅定調結構、轉方式的決心,讓之前已然逐漸形成且初具雛形的共識轉化為行動。比如,在大量去庫存、化重複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和創新,不斷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的基礎上,帶動新型產業的迅速發展。 (作者:唐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