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倫敦金融城市長:期待人民幣加入SDR

2015-09-19
来源:香港商報

   倫敦金融城市長香港發聲

  期待人民幣加入SDR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兆琦、周倩穎報道: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Alen Yarrow)近日率商業代表團訪華,並於昨日在港召開記者發布會。他表示,非常支持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倘若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英國將增加人民幣儲備量;而就上月人民幣匯改引發匯率波動,他認為政府有權通過匯率改革作為振興經濟的工具。

  中國新匯改做法無可厚非

  今年IMF原本將對SDR一籃子貨幣進行五年一次的審查。然而,8月19日,IMF宣布將現有儲備貨幣籃子維持至2016年10月,並稱理事會將在11月份作出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的決策。上個月,人民幣匯率改革後曾出現較大波動,創2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場懷疑IMF推遲審查與此有關。

  倫敦志在成為最主要人幣離岸中心

  就最近一輪人民幣匯率波動,葉雅倫表示,這僅為人民幣的階段性表現。作為一個巨大市場,中國在過去10年持續增長下,其經濟增速即使放緩,但基數仍然巨大。而政府通過匯率改革來振興經濟的做法也無可厚非。

  面對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葉雅倫並沒有感到壓力。他認為,相比其他人民幣離岸中心,倫敦金融城的優勢不僅體現在人民幣的交易量上,還包括國家本身的法律、制度、乃至語言等方面。葉雅倫指,倫敦金融城的目標是成為西方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葉雅倫表示,倫敦一直致力於加強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在不斷增多的人民幣中心中保持重要地位。

  據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計劃已開展了3年多。倫敦金融城最新研究指,倫敦人民幣市場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顯著增長,有更多積極的市場參與進來。此現象不僅在英國發生,尤其在人民幣成為世界上五大最常用的全球貨幣後,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認受程度也在增長。

  據倫敦金融城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倫敦市場人民幣外匯交易保持高速增長,總體交易量較2013年增長143%,超過一倍有多,日均交易量達到615億美元,將近2011年該數據的6倍。通過引用這些數據,葉雅倫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很順利。該報告亦指,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仍面臨挑戰,包括如何實現資本項目完全兌換以及如何將其形象向全球主流貨幣靠攏。

  西方國家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稍後記者提問環節,葉雅倫特別就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發表看法。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此過程中將有多方獲益,英國很願意在其中幫助募集資金。此外,在「一帶一路」涉及的基礎設施項目上,英國先進的建築設計、施工經驗以及金融服務亦可為之作出貢獻。

  人民幣走出去 大勢所趨

  最近,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主席、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M. Huntsman)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環球經濟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當中國向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進發,經濟合作夥伴自然支持加強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上的地位。人民幣「走出去」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人民幣終將成為強勢貨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元受到大量批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對美元過度依賴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問題,圍繞新貨幣體系建構之聲席捲全球。中國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美元波動令中國對外面對匯率風險,對內面對通脹風險。當時,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最大出口國及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在危機中所受打擊相對較小,加上經濟增長率持續高企,因而被推到世界舞臺中央。為加強自身貨幣體系穩定性,中國政府更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爭取獲得與經濟地位相符的話語權。

  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乃至關鍵貨幣,通常須遵從一個基本路線圖,即:計價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錨貨幣。國際大宗商品例如能源計價和結算,往往是貨幣崛起的開始。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要做的是成為大宗商品貨幣,例如爭取成為國際碳交易計價與結算貨幣。

  人民幣「走出去」趨勢已成且不可逆轉。近年,人民幣不單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被多國接受,至2014年底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5大支付貨幣、第6大外匯交易貨幣。過去幾年,發達經濟體開始購買中國國債,讓人民幣成為發達經濟體儲備資產的一部分。同時,國際貨幣基金(IMF)、歐盟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均公開支持人民幣加入成為SDR(特別提款權)籃子。

  香港商報記者 黃兆琦

  倫敦訪團下一站:深圳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倩穎、黃兆琦報道: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強調,2015年標誌著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開始。今次他率領商業代表團訪問中國的香港、深圳、廣州、上海與北京。在香港3天行程中,他將訪問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等官員及香港商界代表,探討進一步雙邊商業合作以及教育合作。在內地行程中,他將會見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並參加倫敦金融城與上海市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北上廣深」都將拜訪

  作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人民幣存款近萬億元。截至2015年7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達9941.09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數目147家,與跨境貿易結算有關的人民幣匯款總額5836.01億元。倫敦方面,截至2014年底人民幣存款200億元,同比增加37%,升勢強勁。

  早前,倫敦金融城政策主席包墨凱(Mark Boleat)稱,倫敦金融城人民幣交易中心計劃開通已經逾4年,研究顯示人民幣離岸市場深度和參與者都顯著增加,這情況不單在倫敦出現,在其他人民幣離岸中心也一樣。葉雅倫說,「即使阿根廷建立了南美洲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歐洲也有多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倫敦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優勢強大,我們很有信心成為西方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樞紐。」

  人民幣國際化踏出 新步調

  2009年以來一直穩步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今繼續加速踏步向前。據中新社報道,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支付貨幣,7月人民幣排名繼續保持第五位,2.34%的市場佔有率則創歷史新高。今年下半年,人民幣國際化更將迎來5年一遇的「窗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評審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人民幣國際化的表現之一是其在國際領域的影響力和使用情況,而是否被納入SDR正是前者的重要評判標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一旦「入籃」,意味著人民幣影響力獲各方認可,國際化腳步進一步加速,「這看起來是一個『面子工程』,實際上卻蘊含著許多業務機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亦強調,這一時間「窗口」的重要性,指人民幣加入SDR相當於IMF為其背書,將有助於人民幣未來成為跨境貿易與投資結算貨幣,甚至被他國央行作為外匯儲備。

  有分析認為,人民幣加入SDR更大的「紅利」在於倒逼金融體制改革。人行上月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提高市場化程度,客觀上就是向SDR準入條件靠攏。

  CIPS最快下月上線

  另據媒體報道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最快10月上線,人行測試已進入最後階段。業界認為,CIPS如期推出,代表中國決意推進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於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穩步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並將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直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此外,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亦將於年底前建成,以利於人民幣離岸市場更好發展。

  目前,人民幣跨境交易均透過「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但CNAPS只支援中文輸入,與使用英文的SWIFT系統並不相容,既增加跨境交易成本,也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業界認為,CIPS有助提高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特別是語言障礙消失,清算營業時間拉長;歐洲、中東、北美增設離岸清算中心後,人民幣流通將更快捷。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