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民幣走出去大勢所趨

2015-09-19
来源:香港商报

   最近,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主席、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M. Huntsman)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環球經濟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當中國向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進發,經濟合作夥伴自然支持加強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上的地位。人民幣「走出去」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人民幣終將成為強勢貨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元受到大量批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對美元過度依賴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問題,圍繞新貨幣體系建構之聲席捲全球。中國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美元波動令中國對外面對匯率風險,對內面對通脹風險。當時,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最大出口國及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在危機中所受打擊相對較小,加上經濟增長率持續高企,因而被推到世界舞臺中央。為加強自身貨幣體系穩定性,中國政府更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爭取獲得與經濟地位相符的話語權。

  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乃至關鍵貨幣,通常須遵從一個基本路線圖,即:計價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錨貨幣。國際大宗商品例如能源計價和結算,往往是貨幣崛起的開始。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要做的是成為大宗商品貨幣,例如爭取成為國際碳交易計價與結算貨幣。

  人民幣「走出去」趨勢已成且不可逆轉。近年,人民幣不單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被多國接受,至2014年底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5大支付貨幣、第6大外匯交易貨幣。過去幾年,發達經濟體開始購買中國國債,讓人民幣成為發達經濟體儲備資產的一部分。同時,國際貨幣基金(IMF)、歐盟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均公開支持人民幣加入成為SDR(特別提款權)籃子。

  香港商報記者 黃兆琦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