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突破品牌天花板:自主車企集體探路歐美

2015-09-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自主品牌不再滿足于現有的海外市場,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歐美。“未來,奇瑞將進入歐美國家的高端市場,國際競爭的打法就是‘田忌賽馬’。”日前,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無獨有偶,9月16日,上汽大通成功中標愛爾蘭郵政260輛政府大單的首批車輛從無錫正式發往愛爾蘭。9月12日,一支由16個自主品牌主力車企組成的五星紅旗車隊,也浩浩蕩蕩踏上橫穿15000公里的歐亞之路,他們將橫穿歐亞大陸、出征米蘭世博會。

  “歐美市場付出一分,能收獲十分,無論是市場還是品牌。” 上汽大通海外業務部總監楊峻嶺告訴記者,自主品牌愿意試水歐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歐美發達國家市場足夠大,二是能夠從側面證明自主品牌的體系力和產品力,對品牌的信任度提升有莫大作用。

  “40年前,日本車到了歐美;十多年前,韓國車也來了;眼下正是中國車進入歐美的時候。”楊峻嶺的這一判斷得到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的認同,他說:“中國汽車走向海外的時候到了,絲綢之路上的許多中亞、中東地區和國家已是中國車企現在主要的海外出口市場,未來我們的市場將逐步向歐洲、南美擴展。”

  實際上,自主品牌對歐美市場已經蠢蠢欲動。2015年上半年,奇瑞乘用車出口50130輛,占中國品牌乘用車總出口量的26.7%,繼續保持國內汽車出口第一。然而尹同躍并不滿足于此。

  尹同躍計劃在國際市場構建奇瑞高中低產品的競爭格局:奇瑞捷豹路虎定位豪華品牌,與ABB(奧迪、寶馬[微博]和奔馳)等豪華車競爭;觀致定位為溢價品牌,主打中高端市場,與豐田、大眾和別克等品牌競爭;奇瑞將面向大眾消費人群,主要對標現代起亞、榮威、雪佛蘭及斯柯達等品牌。

  “奇瑞戰略目標將分為三個階段實施,中長期目標則是2020年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汽車企業。”尹同躍說。

  上汽大通也完成了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海外戰略路線規劃,即以愛爾蘭為跳板,進入西歐;隨后,以英國本土為發力點,覆蓋荷蘭等歐洲大陸市場中右舵區域,預計于2015年完成歐洲右舵區域的覆蓋。而在此之前,上汽大通已經完成了美洲戰略規劃設計,并開始進入實質性推進。

  除此之外,上汽、吉利、江淮等其他自主車企也開始逐步實施進軍歐美市場的計劃。“自主品牌進入歐美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了。”吉利汽車[微博]公關總監楊學良認為,歐美市場的開拓,能使自主品牌尋找到更多發展空間。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趨于飽和,增幅降低,這種低增長的態勢很可能成為新常態。在此情況下,合資企業紛紛實行產品和價格下探,這使本來溢價不高的自主品牌,更加艱難。

  相反,歐美傳統發達市場,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是最高的,需求量也是最高的。全球汽車銷量三分之一在歐美,且與中國企業傳統的出口市場相比,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歐美成熟市場都更加穩定。

  除此之外進入歐美,還能為自主品牌帶來品牌效應。歐盟的汽車使用標準在全球最為嚴格,消費者也最懂車,能夠進入歐美市場,說明產品品質及設計等軟硬方面均能得到最嚴格市場檢驗,這對其他市場將會產生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所以歐洲市場對提升自主品牌的國際形象大有裨益。

  而當下,如何突破品牌天花板也是自主車企集體面對的問題。今年1-8月,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451.47萬輛,同比增長22.0%,增幅遠高于乘用車整體的5.0%;市場份額達37.3%,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

  即便如此,自主品牌仍是以SUV車型取勝,轎車入圍單車銷量前十的,僅帝豪EC7一款車型。SUV銷量大增的原因仍是合資企業在低價SUV市場鮮有布局,這才為自主品牌帶來了機會,而一旦合資企業愿意放棄利潤,進入低端SUV市場,自主品牌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

  如何來維持長效增長?進入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對自主品牌轎車的品牌力提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歐美市場不管商用車還是乘用車,拿一個百分點,所得到的銷量和品牌,相當于其他市場的十倍。”楊峻嶺認為,歐美市場,要么沒資格進入,一旦進入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與傳統海外市場相比,歐美市場相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但相關標準、法規嚴格,一旦違反將有可能面臨重罰。之前,包括福特、雷克薩斯等在內的一些知名汽車品牌,都曾有過類似經歷。

  2012年7月,福特在展開FORD Escape車系的召回時,由于沒有在第一時間將發現有瑕疵的問題進行匯報,因此遭到NHTSA1735萬美元罰款,是NHTSA依法所能夠執行的最嚴重懲罰。當年雷克薩斯也曾因為類似原因被要求相同罰款。而就在日前,大眾正涉嫌違反美國環保法而面臨罰款。

  上述事例意味著自主品牌進入歐美不僅產品要過硬,還要具備強大的體系能力。“沃爾沃在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賣到了美國。”楊學良說,關鍵原因是,沃爾沃打造的產品全球品質一致,此外還有完善的海外售后服務能力,這對自主品牌進軍歐美市場很有借鑒意義。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