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分類整頓非一刀切 券商配資“掃尾”現分化

2015-09-24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近9月末,場外去杠桿進程已近尾聲。

  9月10日,證監會[微博]發文要求違法違規配資存量規模在150億以內的券商,必須在9月底前完成清理整頓工作。9月17日,證監會再度發布《關于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對相關清理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盡管清理工作已近尾聲,但目前各券商執行力度卻并不一樣。

  部分券商認為,只要信托產品賬戶存在二級分倉、非實名子賬戶,或由劣后份額出資方直接參與信托產品投資決策等行為,都需要被清理。

  這也意味著,券商清理配資信托的范疇相應擴大了,原先只是清理傘形信托,現在連單一分層式證券投資類資金信托、單一結構化陽光私募信托產品(包括基于結構化架構進行杠桿融資的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都納入清理范疇。

  分類清理不“一刀切”

  9月23日,有消息傳出,幾家大券商已開始安排對單一信托產品的調查和清理準備。對此,一家私募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也在開會討論此事。單一結構化非常麻煩,這幾天在為這個事情發愁,不知該如何處理,公司也是抓狂。”

  通常情況下,單一結構化信托中,其委托人的資格是資產在5000萬以上,信托公司另外找來1∶3到1∶5的優先級資金配資。

  現在,按證監會規定,優先級資金不能保證固定收益,同時劣后級投資者不能操作優先級資金,配資也被明令禁止了。

  9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一家大型上市券商處獲悉,其根據最新監管精神作出了分類清理的安排。目前正平穩清理違規賬戶接入,不做“一刀切”。

  其中,對于傘形產品清理,該公司提出了三條處理意見。“若信托公司能提供合規方案,可通過紅沖藍補的方式把子傘規范成單個賬戶;如果不能用以上方法合規化,則直接斷外接系統,改用專業版II交易。”

  該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進一步解釋。“大一點的傘,可在9月30日以后開放原系統賣出權限,但限制買入。”

  而非傘形賬戶則包括個人、一般法人、產品賬戶三類。

  “個人、一般法人盡量終止外接,若賬戶規模較大可先展開盡調,盡調合格后可繼續維持接入。”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產品賬戶也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類進行清理。

  結構化產品中,如果涉及有以下三點情形的,則必須清理,即優先級為固定收益;劣后方有投顧參與以及投顧下單情形。

  “公司對此提出了二類四個清理方案,保持外接信息系統三種,不外接信息一種。其中,如果保留外接必須作相應調整,即改成非分級產品;改成優先級為不固定收益;投顧不下單,改由信托或基金子公司(管理人)下單。但需提供管理人的勞動合同、社保單據、MAC及IP地址。”該負責人強調,“不外接的話,則改用PB平臺,但只能由管理人下單。”

  該負責人表示,至于非結構化產品的外接清理,目前公司合規部要求從緊不從松,能停盡量停。

  而前述私募機構人士聲稱,他們得到的信息是,只要是投顧與管理人分離的三方接入全部不合法,都在清理范圍內。

  PB承接難題

  而在清理過程中,私募對券商的PB系統疑慮不小。

  PB系統即券商設立的私募基金綜合托管業務,即券商向私募基金提供產品設計、份額登記、凈值計算、交易經紀、清算、資產托管等一攬子服務。

  上述私募機構人士認為,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一旦將交易端口移植到PB系統,必須做出不小的犧牲,不少券商PB系統還無法支持私募基金執行相對復雜的量化投資策略交易,導致私募基金不得不舍棄很多量化交易策略,令信托產品預期收益面臨縮水窘境。

  “即便私募基金將信托產品交易端口接入券商PB系統,券商仍需對信托產品涉及的二級分倉、虛擬子賬戶進行排查清理,其結果是私募基金不得不將原先分散在信托產品不同子賬戶的各類量化投資交易策略,集中到一個賬戶操作,由此大幅抬高私募基金投資策略的交易操作難度。” 上述私募機構人士表示。

  對此,安信金融團隊也表示,目前券商的PB風控要求很難達到信托的風控水平,同時券商在客戶達到警戒線的時候也沒有權利采取平倉的措施。對于優先資金和信托公司來說,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風控體系,很難真正做到賬戶轉移,因此大規模的轉移可能缺乏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