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新季玉米收儲政策重磅發布,收儲價格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期貨盤面卻出現近似跌停的走勢。目前C1601合約價格已經明顯貼水于政策底價,后期臨儲玉米入庫數量將決定臨儲托底的有效性。而現階段東北地區仍承載著近1.4億噸玉米陳糧,考慮到長期投資回報率以及資金問題,庫容資源仍相對稀缺。因此,玉米能否大量流入臨儲庫仍是問題,優質玉米托底的成功具有相對不確定性,而劣質玉米則不在國家保價范圍之內,因此優劣玉米價差有望放大。而淀粉所需要的玉米原料對質量容忍度較高,因此成本或將因供應端放量而坍塌,加之淀粉產能過剩已經極為嚴重以及木薯淀粉的大量替代,隨著臨儲政策價格下調的確立,玉米淀粉或陷入漫漫熊市。
玉米臨儲政策發布,價格下調符合預期
“中央結合地方”的模式在玉米收儲的分割點在于玉米質量。中央部分只收購2%生霉粒以內的玉米,而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則由地方政府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負責制組織收購。換言之,2000元/噸的臨儲價格只能成為生霉粒2%之內的玉米價格底部,而霉變程度高的玉米則不受臨儲價格的托底支撐。
這一模式帶來兩個后續問題,一是,目前供應明顯放量,在只有低霉變玉米存在政策保價的大環境下,優劣玉米價差有望繼續放大,鑒于深加工行業對玉米霉變程度容忍度較高,因此深加工玉米成本下滑程度明顯高于飼料玉米。二是,對于盤面來說,雖然玉米基準交割品霉變程度小于等于2%,但2%—4%霉變程度的玉米可以跌水50元/噸交割,也就是說,玉米期貨合約標的并非由優質玉米所組成,霉變程度略高的亦可生成倉單。因此,若期價上漲至國家政策底價水平,將迎來大量霉變2%—4%玉米在期貨盤面賣出的局面,政策價格對期貨盤面來說,是“頂”絕非“底”。
供應過剩格局進一步凸顯,熊市結構貫穿整年
我國玉米供應端嚴重失衡,產量逐步累積,目前尚有2012年產玉米未被消化,而2015年產玉米已經進入集中收割期,經測算,2014/2015年度的結轉庫存已經高達1.4億噸以上。在新季玉米上市之際,若庫容不足,農戶無法交儲,則可能出現“賣糧難”的現象,此時貿易商以及下游企業將掌握絕對的議價權,進一步打壓市場價格,從而導致臨儲政策托底的有效性下降。因此,庫容問題將是今年臨儲收購的難點,也是決定未來玉米價格重心的因素之一。
需求端來看,2016年上半年仍難樂觀。鑒于玉米需求七成以上是飼用需求,而豬料又占玉米飼用需求的絕大部分,因此生豬養殖情況將與玉米需求形成聯動。近期,受飼料原料價格持續下跌影響,生豬養殖利潤可觀,養殖戶出欄積極性提高,屠宰廠因需求不佳壓價收購,部分屠宰廠降低開工率減少收購,生豬價格整體高位調整。不過,生豬存欄仍處歷史低位,對豬價有較強支撐。長期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將制約生豬存欄量的上漲空間,延長生豬恢復性上漲周期,預計2016年上半年生豬存欄恢復程度較為有限,玉米飼用需求將持續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