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最后一个形象”与“多种情节模型”的智慧创建

2015-10-09
来源:搜狐读书

     刘斌立就像微型小说作家群里的“80后”,他一上场就像“横空出世”一样。尽管他并没有在微文学圈里“磨砺”很久,尽管他的微小说大多在“出差途中完成”,但他的微小说作品却能为“微文学创作原理”的构建提供鲜活的、有底蕴的研究案例:《额尔齐斯河畔》里有一组描叙新疆哈萨克族人生活与情志的作品,典型地呈现微小说在“精短”中追求“丰盈”的立意智慧;一组刻画官场、商场人物真实的多重性格作品,较有显示度地展示微小说在揭示人性的深度和人格的两面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一组讲述现代人或让人啼笑皆非、或让人掩卷深思的生活悬疑故事,最为精彩地体现了微小说充满阅读情趣的情节方法。

  那篇获得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的《转场的哈萨克》,以及《额尔齐斯河畔》《老人与马》等在选材上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基本上从故事“即将到达的高潮时刻”起笔,写出哈萨克族的“最后一个”微小说形象。“转场的哈萨克”实际上是写了一个马背上民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的“最后一次转场”。《额尔齐斯河畔》用忧伤抒情的笔调抒写了“最后一个吹楚尔(草笛)的人”。《老人与马》更是淋漓尽致地写透了巴音和他的“最后一匹库卡马”的情感纠结。因为是“最后一个”,精彩的微小说故事正处在“高潮即到又未到”那一刻,处在历史与生活发展中新与旧、情与理、美与丑等矛盾时刻,处在过去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大容量信息即将集中爆发的关键时刻。刘斌立的微小说从这里切入选材、炼材,为转型期的生活与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命运,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和演示的人生舞台。

  刘斌立微小说在创建“最后一个”形象时更有值得研究和归纳的“微小说智慧”。“父亲”毫无情面地要“我”辞职回家“转场”;“父亲”毫无商量余地要“我”独立完成“转场”的工作……这是从微小说人物言行的“反常”起笔描写。鄂尔德西两年来不肯教“我”吹楚尔,为什么?巴音老人在白驹库卡已经老得不能再干活了、而自己孙子上学又急需学费时,却不肯把“库卡”交给马肉店老板,为什么?这都是从人物言行的“反常”开始来集中浓墨彩笔进行渲染。微小说篇幅有限,从生活的“反常”、人物的“怪异”来展开故事,容易在极短的阅读时间里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然而,微小说作家的功力在于“微小说高潮”和“人物结局”的智慧处理,或者说,微小说立意的关键在于他机智构思里的意外结局。“我”和读者们都没有想到那么固执、不通情理的“父亲”,最后居然让“妹妹”不要嫁人,去考城里的大学,离开已经越来越不能活人的牧场;更没有料到,“父亲”要“我”辞职、“独立转场”,那是因为这是他们家的最后一次“转场”,一个哈萨克人要学会“转场”,“我”只有这最后一次“学习转场”的机会了。那个鄂尔德西两年后要“我”找5个图瓦少年跟他学吹楚尔了;那个巴音老人在最后一次套住狂奔的“库卡”时,竟默默走开听任“库卡”的长嘶和哀鸣……这3篇作品的结局构成,实际上都是或直写,或暗写,或略写,把微小说人物的“正常”的“行为动机”与“反常”的“人物言行”真实地、艺术地建立起因果关系。当人物的“反常”与“正常”的因果相连一旦建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作品立意的丰富性、新颖性、深刻性就和盘而出了。我们可否领略,“父亲”在最后一次转场中的言行表现了一个哈萨克人在顺应时代的转型而坚守民族信仰、民族文化、民族传统;那个鄂尔德西只为艾琳娜吹楚尔,在离世前终于将吹楚尔的技术传授给5个图尔少年,你是否想到,这里面有个没有写出的凄美爱情,有个对美好爱情的坚守和祈盼吗?那个巴音老人为什么放不下“库卡”,那是因为“库卡”救过巴音,“她”是“我们的命,草原的命”。这些极为“正常”的人物行为动机,当和前面所有的“反常描述”相连时,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微小说的阅读顿悟”。这种“微小说的阅读顿悟”让我们理解了人物的“反常”,领略了作品在“最后一个”形象和故事里,所寄寓的对传统、对爱情、对生命的坚守和祈盼。这种坚守和祈盼在“转型期”的生活中有如金子般闪闪发亮。表面上看,这些“最后一个”不近情理;但他们内心里却有着真正的善与美;表面上看“现代青年”“我”也世俗,但他们最后对“情与理”的冲突中理解了“最后一个”的善与美。所以,刘斌立机智地选择“最后一个”的故事题材,智慧地将“人物反常言行”与“人物正常行为动机”交叉着肯定与否定的认同,才建立微小说的因果关系,赋予了微小说人物生命,让读者顿悟了微小说人物与故事中所包括的丰富多层的、新颖深刻的立意信息。这就是刘斌立“最后一个”的“人物反常言行+人物正常动机”的创作方法,也就是可以归纳的微小说创作的一个“原理与方法”。

  刘斌立微小说的写人方法虽然可以和微小说创作原理归纳的3条写人原则对接了,但是,他在构思与创作中却把这3条原则具体化、丰富化了。微小说人物创作原理特别讲究要抓住人物的一个性格元素、用3-5个特征化的细节将其写透。而刘斌立在抓住微小说人物的某一个性格元素时却可以用系列的与性格元素表现完全“相反”或完全“不同”的细节材料来构成一个微小说人物的“二重元素”的丰富组合,达到微小说人物真实性与丰富化的审美统一。

  《英才之死》里张默然意外身亡、全公司要追认他是“全能的英才”,但是治丧委在写悼词时发现了三个与“英才”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反的生活材料:他的海外学历有水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硕士与博士);他每年增长的业绩有水分(增长的是虚假应收款);他没有绯闻的好丈夫形象也是假的(一个带着他的私生子的陌生女子来公司吵闹)。这样3个异形同质的材料与作品开端的“英才好人”构成表里不一、内外相异的矛盾的“二重组合”。《婚姻即景》则是揭示男主角与女主角对同一爱情行为的不同的因果理解,用爱情生活中偶然与必然的材料来暗示、隐喻人物的性格本性。晓柔认为与老彭的三次邂逅是他故意取悦自己的,而婚后的老彭却直率点破,三次邂逅纯属偶然。这样从男主角的口中直接点破的因果真相完成了一次“一箭双雕”式的人性描写和人物表象言行与人物性格元素的“二重组合”,富有生命力的微小说人物性格的立体化与真实性就这样形成了。

  如果说《英才之死》和《婚姻即景》是微小说人物的一个性格元素与多个“不同”性格元素的“二重组合”,那么刘斌立写官场、商场人物的《廉》《收藏家》则可以说是两个矛盾着的性格元素的“二重组合”了。《廉》里的铁局长工作上铁面无私,廉洁奉公;但他在提拔下属时,照样收取以“润笔费”为名的5万元行贿款。工作上的铁面无私与业余文化生活中的贪得无厌构成了铁局长性格描写上的“二重组合”。《收藏家》里的“他”是一个即将被拘捕的十足贪官,但刘斌立在作品中却真实地写出了他热爱收藏,在古文物收藏上的极为专业的表现。收藏家的专业精神与大贪官的腐败本性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微小说人物身上,实现了微小说人物的去脸谱化、去概念化的有血有肉的真实描写。特别需要进一步指出:刘斌立在写活人物真实的“二重组合性格”时,还非常娴熟地使用“微小说空白法”。人物的许多性格心理、性格表现,他往往要通过故事讲述人“我”所看到的生活事实和人物表现来客观叙述,而“我”没有看到的人物言行和人物动机全部交给读者去想像和顿悟。刘斌立这种“微小说空白法”的恰当运用,创造了微小说人物和文本丰富的、隐藏的审美信息,使他的微小说人物创造体现了较高的微小说人物的艺术性和微小说文本的艺术魅力。

  刘斌立的情节型微小说佳作为微小说创作原理中的“情节论”提供了新鲜的、有嚼头的情节材料与故事案例。《劫》的情节需要细致解剖:这篇作品实际上是有两条线索的故事,一条明叙的故事(她和他,或者说暗劫匪与明劫匪的故事,他打劫了她;暗线的故事是大劫匪、暗劫匪“她”在1个小时前打劫了珠宝店)。现在,故事从明线的中间开始:他打劫了她后准备过路卡了;她在路卡遇到警察时机智地脱身;警察抓住了他,并认为是“搂草打兔子”,顺便抓到了一个男劫匪,而抢珠宝店的女劫匪“她”却逃掉了,情节最后的“空白法叙述”暗示我们,被劫人“她”的黑色书包里的某件衣服的夹层有两颗“她”劫来的贵重的钻石。明暗两条线在“路卡”处交集后,至此突然暗示隐藏的真劫匪、大劫匪的故事。用下列叙述线索来表示明暗两条线的“线性叙述”流程:

  2—3—1—21—31—-11

  故事从明线的中间讲,而把明线的开头部分(事件原因“1”移到最后讲);明线的故事讲到路卡被警察盘问,“她”逃脱了;同时此刻也回溯明线故事的起因“她被绑”。而当警察抓住劫匪,放走“她”时,才采用暗示法、空白法告诉读者,警察要抓的真正抢劫珠宝店大劫匪却是“逃脱了的她”。因此,用最明确、简洁的语言表述:两条故事线索,都是从中间讲起,而之前的情节起因都被抽移出来放到每条故事线的最后才快速补出,以此形成作品的两次解悬,两次意外结局,两次阅读顿悟。可以说,刘斌立的《劫》机智巧妙地设置2次线索的交叉叙述,将2条故事的“起因”都抽离出来形成故事悬念,并移到情节尾部快速补出,造成2次意外结局的情节反转。能解开刘斌立这一篇微小说相对复杂的情节,那再玩味他的其他作品情节就相对容易了。

  《谋杀》最典型地创建了“跳移式叙述”模型:一个刚刚18岁的青年竟杀害了含辛茹苦带大自己的亲姐姐。当刘斌立把事件的起因经过多次渲染最后移到结尾才快速补出时,“反常人物描写与正常人物动机”的因果联系就这样通过“跳移式叙述”构成。《林之然的历史时刻》有一个“斜升式叙述”模型:1987年的林之然是诗美体验“大于”世俗生活;1997年时,林之然的诗美体验“小于”世俗生活;到了2007年,林之然的诗美体验被世俗生活“删除”。《商道》是一个“半空白式叙述”模型:任金洲的《孤舟栖鸦图》是真是假?吴先生换《孤舟栖鸦图》的古“青瓷堆塑龙瓶”是真是假?那个被任金洲急请来帮忙的“二哥”究竟是个什么人?刘斌立把一半的故事隐去不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微小说艺术空间”。至于《最后一课》的“折叠式叙述”;《廉》的“倒置式叙述”……微小说创作中很多行之有效的情节方法和叙述策略,刘斌立都有尝试,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很多微小说创作的“情节模型”。

  刘斌立的微小说创作时间不长,除了微小说,他还有中长篇小说和随笔集的成功出版。当他想获得更长足的进步时,可以在文学语言、小说语言,特别是微小说的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上再精炼一些,再节制一些,再去掉一些一般性的水分。当充满了叙述情趣的微小说语言和充满智慧的微小说构思立意及人物描写有机地融合时,微小说的文体形象和经典佳作就赫然站立了。

  (刘海涛,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副主席,广东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2
 

  书名:额尔齐斯河畔

  作者:刘斌立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