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看不见的光在这一刻绽放

2015-10-13
来源:凤凰读书


 

 1944年8月12日,十八岁的德国士兵维尔纳•普芬尼希与十六岁的法国盲女孩玛丽洛尔•勒布朗相遇。看不见的光在这一刻绽放。

维尔纳和妹妹尤塔在孤儿院长大,他们在矿区的废墟中找到收音机。这成为维尔纳和尤塔的知识启蒙导师,他们搜索到一位法国学者的科普讲座,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仿佛这个世界的奥秘就随着电波传送给他们。维尔纳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能够修理各式各样复杂的、古老的收音机。

此时的德国已经实现法西斯化,完成武装并开始侵吞周边国家,最终全面发起战事。孤儿院养育的孤儿们,以及普通德国居民家庭的孩子,都需要被纳入为战争服务的体系,男孩子进行战备训练,女孩子则需要加入到战备物资的生产体系。维尔纳被选入德军,他所在的部队在盟军诺曼底登陆被安排在法国德占区充当炮灰,并搜捕响应盟军和法国抵抗运动武装力量的法国平民。维尔纳是在很意外的情况下,找到了他和妹妹的知识启蒙导师。

玛丽洛尔不是维尔纳的导师,准确来说,维尔纳当初通过收音机听到的广播,其实是多年前录制完成的科普讲座,主播者已在一战期间阵亡。主播者的弟弟与兄长一起服役,战后长期无法走出忧伤和恐惧,将自己封锁在布列塔尼海边圣马洛小镇的古堡中,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兄长生前录制的科普讲座。

玛丽洛尔是主播者的孙女,她本人在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闪击并迫降法国之后,跟随父亲逃到圣马洛小镇,投靠叔祖父。叔祖父的管家太太私下为法国抵抗运动服务,探查德军驻防,玛丽洛尔也加入其中。

玛丽洛尔的父亲是法国巴黎一家博物馆的钥匙主管,与女儿相依为命。法国突然战败投降,为避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海之焰”宝石被德国人夺走,玛丽洛尔的父亲逃亡中不仅带着女儿,也带着宝石。宝石被藏匿在父亲给女儿做的一个玩具模型之中。德占期间,父亲试图返回巴黎探查消息,但途中被当成投靠法国抵抗运动的不轨分子,遭到逮捕并押送到集中营,很快因为感染伤寒,还被德军预备役训练营当成训练士兵杀人胆气的对象,死前连遭泼水。这个训练营中,就有维尔纳以及他最好的朋友弗雷德里克,后者因为拒绝向已经死亡的对象泼水,被殴打至失忆,前者也将因为跟随式的施暴,将在后来付出生命的代价——盟军解放法国后,维尔纳被俘,踩中地雷殒命。

德国占领当局在占领巴黎后,一直在努力探查“海之焰”的下落。搜捕者终于在盟军占领之前赶到圣马洛,进入玛丽洛尔所在的古堡,盲女孩藏匿起来,直到维尔纳赶来。玛丽洛尔满脸雀斑,却绽放出让维尔纳痴迷的知性之美,是他见过最“美丽的难看”,他解救她并将她送到安全地带。两个人相聚的时间不足一天,但这已经是最长的一天,光芒耀眼的一整天。维尔纳而后被捕丧命,玛丽洛尔会在多年后与尤塔相遇,战争让这两个女孩都失去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所著的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已荣获2015年普利策小说奖。这是一部剧情曲折,书写了战争带给法德两国平民惨痛遭遇和巨大创伤,但也充分绽放出人性光辉的杰出作品。书作者以穿插方式将两大主角成长串联起来,不断埋下读者初读难以觉察的隐线,缓慢的加深悬念,叙述上优雅华美。等到故事发生重大转折(玛丽洛尔的父亲与女儿分别,并一去不复返),读者可以从作者描绘的笔触中体味到深切的痛惜之情;如果读者重读全书开篇,维尔纳与妹妹在孤儿院成长的章节,应当可以感悟到作者对德国少年不自知的卷入纳粹战争体系而表达出的同样情绪。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这本书塑造出多个面目鲜明,向往光明和美好,但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家庭都遭战争摧毁的角色。这些个体汇集在一起,是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血腥战争期间,闪耀出人性光辉的些许微弱光源。几十年之后,人们已经淡忘这场战争,也很少会有人记得那些在战争期间被摧毁的人和美好,不管是维尔纳和尤塔,还是玛丽洛尔的祖父、叔祖父、父亲,还是维尔纳的好友弗雷德里克。玛丽洛尔的叔祖父和弗雷德里克都喜欢幻想,据称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光和事物,但那场战争无情的辜负了他们。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