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油氣改革啃下“硬骨頭” 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有望雙雙放開
被認為是油氣改革較為艱難的環節,價格改革有了重大突破。
昨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指出,將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和天然氣銷售價格。
具體來看,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思路,推進電力、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改革,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穩妥處理和逐步減少交叉補貼,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盡快全面理順天然氣價格,加快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
據了解,2013年3月份,我國對成品油價格機制進行了調整。國內油價調整周期由原來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且取消了4%的漲跌幅限制。
雖然新成品油定價機制與以前相比市場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屬于政府定價模式。
有成品油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機制一味與國際市場掛鉤,忽視國內供需實際情況,也使得油品批零價格差距顯著。
去年以來,原油價格不斷下跌。有不少專家呼吁,在油價低迷期應進一步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推動完全放開成品油市場價格。
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占據國內成品油份額的70%左右,此前,有市場人士指出,如果通過現貨和期貨交易形成“中國價格”,也可使中石油、中石化擁有更多國際話語權。
前不久,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公布后,發改委對外表示,油氣改革方案將在年底出臺。而在此輪油氣改革中,市場較為期待的就是成品油和天然氣的定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
需要一提的是,近期,有多家社會機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最新的天然氣調價政策預計于10月底發布,最快或于11月1日執行。
安迅思分析師陳蕓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這一輪價格改革中將進一步強調市場對于發現價格的作用,為后期全面的市場化鋪路。
此前,油價不斷下跌,但由于天然氣調價機制滯后,導致天然氣的使用價值逐漸缺失,相關企業使用天然氣的積極性大幅下挫,這與我國加強使用清潔能源的政策相違背。
“結合上述意見來看,天然氣價格下調已進入倒計時,而且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力度或比預期大。”有市場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稱,或將允許天然氣價格在更短時間內適當波動,進而逐步走向市場定價。
能源價格市場化,除了成品油和天然氣,上述意見還提到,有序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在形成機制上分開,單獨核定輸配電價,分步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由市場形成。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合理制定電網、天然氣管網輸配價格。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逐步覆蓋到各省級電網,科學核定電網企業準許收入和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改變對電網企業的監管模式,逐步形成規則明晰、水平合理、監管有力、科學透明的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在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之前,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和標桿電價體系,使電力價格更好反映市場需求和成本變化。
上述意見與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的新電改的思路基本一致。
目前,內蒙古、云南和貴州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相繼獲批。在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7個省區中,還有深圳、湖北、安徽、寧夏的試點方案等待批復。
分析人士表示,發改委將繼續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不斷擴大試點范圍。上述未被批復的省區,應該很快就會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