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草泥馬"等網絡粗話非治理不可吗

2015-10-18
来源:新浪评论

  作者:朱紫薇

  近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表示,部分互聯網新詞如“草泥馬”、“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被媒體使用。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涌現,聚集了社會戾氣,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從網絡論壇,到博客、微博,最后發展到微信,媒介的變化也帶來了語言的變化。網絡語言開始呈現低俗化、粗鄙化的特點,那么,網絡粗話非治理不可嗎?

  報道中說,“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涌現,聚集了社會戾氣”。誠然,很多人一上網就容易感染網絡戾氣,一開口就是粗鄙的話語,情緒火氣很大,好爭好辯好抬杠起哄,開口就是“草泥馬”、“傻叉”,網絡成了傾倒垃圾語言的秀場。

  這種暴戾之氣之所以能產生,既由于人們掌握了一定的“利器”,在一定范圍內有能力去宣泄戾氣;但更核心的,還是由于人們對未來的焦慮。

  現實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眼花繚亂的營銷方式的出現,增加了人們的欲望,提高了人們對未來和生活的預期。但一旦骨感的現實承載不下豐滿的理想,人們便開始焦躁不安,常有無名之火。這股“無名火氣”在胸口隱藏、壓抑,很容易借公共事件與公眾討論噴薄而出,甚至形成網絡罵戰。

  戈夫曼說,人生就像一場舞臺劇,場上一個樣子,場下才是真正的自己。互聯網時代,由于其匿名性的特點,我們撕下偽裝還原出真實的自己,釋放了壓力。若一味的抵制,或者說依靠“他律”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這些低俗化的網絡語言的產生和使用,并不能真正的說明一個人的品味和格調,畢竟很多人只會在網絡之中使用,只是用來宣泄,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掛在嘴邊。同時,當這些詞語成為網絡流行語時,原先字面上的不雅意味已經被淡化和修改了。

  因此,網絡爆粗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武器功能,沒有了真實場景的打擊效力,罵人就淪落成為弱小者精神勝利的法寶了。對被罵者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件騷擾的工具。大部分人都會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抱著看客的心態去“觀戰”。有時候也只是去站隊,罵人的目并不明確。

  更何況網絡語言本身就具有自凈能力,語言不管是日常用語還是網絡流行語,其實都是社會狀況的晴雨表,而現代化本身就是一個世俗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粗鄙化是全世界語言面臨的共同問題。

  但一定要認識到,語言粗俗等文明問題,是社會自治范疇。行政機關之手,不能伸太長。對網絡低俗語言管制,恰恰是一種壓抑,而這種壓抑一旦沒有了宣泄之口,可能比“說出來”更糟糕。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