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中國人的錢都花在哪兒了?

2015-11-06
来源:海外網

  近日,一則《我國出境遊人數連續3年全球第一 購買力外流嚴重》的新聞,讓國人看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這明白說明中國人的腰包鼓起來了,不僅開始大批走出國門“看世界”,而且還開始“購買世界”,這在改革開放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可另一方面,在目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需要消費提升為經濟提供支撐的時候,國民消費很大一部分卻都流向了海外,甚至在國外成了著名的“中國特需”,不免讓人感慨。

  當然,境外消費和境內消費並非完全互相替代的關系。對於一些消費者,追求的就是國外某些商品更好的質量、更優的服務,國內市場現在還不能滿足他們。不過,有些國人出國,買的也是“中國制造”的茅台、中華煙之類,這就令人深思了。

  目前,中國國內市場流通費用過高是一個突出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世界工廠”,很多商品在出廠時的價格很低,低到了甚至沒有利潤的地步。日前筆者曾到河北一家全國最大的樂器廠參觀,經過數十道工序制作出的一把吉他,利潤也就是幾塊錢,這使得從事制造業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可這樣一把吉他,到了國內消費者手中,就是上百,甚至幾百塊錢,其中的價差,主要都出在了流通環節。

  流通之中有“黃金”。國內大超市、大商場高額的“進場費”,長途貨運中林林總總的“過路費”,這些廣受詬病的經濟“痛點”,最終都轉化成了嚇跑消費者的把把“尖刀”。有學者計算過,1公斤貨物從上海運到紐約只需花費1.5元人民幣,而從上海走到貴州卻要花費6、7元,這也是一些廠商放棄國內市場,專做外貿的原因。如果這些費用都是稅收、進了國庫也還罷了,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層層關卡、步步檢查中,進了一些有“權力尋租”權的個人腰包,這就更令人痛心了。

  事實上,包括國人出境遊人數連年創新高,也有對境內遊票價過高、服務低劣表達不滿的因素。在過去,中國不夠開放,大家沒得選擇,只能接受國內低水平的消費環境。隨著簽證等環節越來越便利,中國人終於有了“用腳投票”的權力,“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么?”目前,一些富裕人群甚至連買房、定居都不在國內,要賺他們的錢,是越來越難了。

  國內商業環境的問題,當然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但其影響卻在全球化的今天集中顯現。如果不加應對,這種情況還將繼續深化。這就提示我們,在我們現行的經濟體制中,還有很多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完善。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正是為了克服這些舊有弊病,使經濟更加合理化,這既包括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幹預,也包括讓必要的監管更加“有力”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天價”進場費、過路費的出現,切實把國內的消費環境提升上去,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心,讓已經開始嚴重外流的消費者購買力重新“流回來”。(文/王少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