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3%,漲幅同比回落0.3%。媒體引述專家意見稱,由于溫度降低加上雙節臨近,今年最后兩個月的物價將結束下行態勢。“豬周期”的結束讓物價有所回落也算正常,但CPI增幅過度下行,也可能造成市場衰退和蕭條。在這樣的背景下,外界迫切期待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不久前,央行[微博]再度實施了“雙降”,這對降低市場融資成本大有裨益,有分析稱,年內再行降息不太可能,但降準概率依然存在。如今,更受關注的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會出臺,以及何時出臺。當然,這本身還有爭議,有人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差強人意,無需動用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但也有人認為需要未雨綢繆,在經濟進一步下行之前就推出積極措施,引導經濟穩定在合理區間。
在各方分歧尚無定論之際,11月初,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公開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2009年以來最為嚴峻復雜的形勢,從金融危機的教訓中,需要考慮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否要做調整,3%的財政赤字率紅線、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可以反思調整。這話被外界視為別有一番深意,反思3%的赤字率就意味著這條紅線有可能抬高。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的財政赤字率僅為2.1%,2015年的財政赤字目標雖然提高到2.3%,但仍遠低于國際警戒水平3%,也明顯低于2009~2010年的水平。按照3%的紅線,目前較低的財政赤字率已經為下一步擴大財政支出提供了空間,而反思3%紅線則意味著,財政赤字拓展的空間會比現在更大。
不僅朱光耀有此表示,國務院參事夏斌10月初也公開表示,基于中國潛在的增長情況,這幾年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擴大到3%,加大有效精準化的投資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網管投資之外,應大力彌補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費的公共服務的投資,如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健康保健、旅游。中國的老百姓消費沒減弱,應該進一步深挖減稅的潛力。
實際上,3%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它來源于1991年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并成為其他歐盟國家加入歐元區必須達到的重要標準。不過,這未必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只是歐盟各國折中的一個數字。對于歐盟來說,3%是紅線,對亞洲來說,3%可資借鑒,但未必就是天條不可碰。
看來,關鍵不在于3%的紅線是否可以突破,而在于增加的赤字如何使用,即有助于經濟復蘇、民生改善。只要不違背這個初衷,赤字多一點少一點都不應該成為問題。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推行改革時曾說:“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3%與60%的兩條紅線既不是祖宗之法,也非天下公認的教條,不過是部分國家共同遵守的慣例。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我們認為當前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加靈活務實的舉措,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只要對恢復經濟增長活力、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有利,那么就應該大膽啟用。只要確保這些資金財盡其用,好鋼用在刀刃上,那么就不用太擔心它會造成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飆升、金融風險提高等問題。
毋庸置疑,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才是科學的治國理政思路。只有讓經濟持續發展,保持合理的增速,民生得到保障,消費得到滿足,我們才能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設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包括但不限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