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雙11”影響全球不能只是靠“便宜”

2015-11-11
来源:海外網

  不知從何時起,“雙11”似乎變成了固定節日一般,成為中國網民乃至全球網民的購物狂歡節,每年一度如約而至。

  今年“雙11”到來之前,有外國媒體報道,中國的“雙11”加劇了澳大利亞的奶粉代購緊張局面,許多超市的貨架被一掃而空,澳大利亞媽媽們正因買不到奶粉而大發雷霆。

  這只能算是“雙11”全球影響力的一則花絮。更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今年有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個海外大牌,參與中國電商平台的“雙11”活動。“消費無國界”在“雙11”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相比於一些澳大利亞媽媽的抱怨,國外很多企業和個人受惠於這場源自中國的購物狂歡。畢竟,做生意的基本邏輯是互惠,眾多國外品牌積極參與也是因為能從中獲利。

  “雙11”可算是近年來中國對外輸出最成功地打上中國烙印的“節日”。早在2005年,美國就開始流傳類似於中國“雙11”的“網絡星期一”。同樣在電商平台的推動之下,美國很多網民集中在感恩節過後的第一個星期一集中購物。然而,經過十年的培育,2014年美國消費者在“網絡星期一”花掉的錢,也遠遠不及中國消費者在“雙11”的開銷,僅天貓一家平台就以超過500億元的成交額讓總成交額為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美國電商望而興歎。中國龐大的網民基數和消費潛力,才是網購狂歡節最豐厚的土壤,所以“雙11”的消費浪潮之所以能席卷全球,首先該歸功於中國網民巨大的消費潛力。

  當然,消費者的購買力能迅速被集中轉移到網絡,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台企業也功不可沒。在此過程中,最為人熟知的“大殺器”是便宜。直到現在,“雙11”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點,還是打折、優惠。網店要想讓網民大掏腰包,必備技能是讓消費者覺得占了便宜——不管是真便宜還是假便宜。在“雙11”逐步火爆的這幾年,也始終伴隨著爭議,對產品價低質次乃至假冒偽劣的抱怨不絕於耳。甚至有尖銳批評認為,“雙11”完全不是什么新的商業模式,不過是“揮淚大甩賣”的網絡版。

  去年“雙11”時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曾回應稱,天貓不僅僅是靠便宜來吸引消費者,而是靠新產品、新服務創新。今年國內電商平台大力推動國際品牌的加入,可能也是“新產品、新服務創新”的一種努力。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崛起,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大大提升,很多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中國遊客“買買買”的身影。網購平台當然必須順應這種現實趨勢,不無積極意義。“網購無國界”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對國內企業也應該是一種倒逼和敦促。低質低價,可能會迎合一部分消費者,但企業要想走得長遠,還是要靠優質產品累積起來的信譽。

  這些也正是“雙11”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盡管銷售數據年年攀升,但不代表這種商業模式就是巨大的創新或成功。如果沒有促進網店上遊企業格局的重整提升,只是通過價格優勢涸澤而漁,那這種模式可能難以持續;如果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互惠共享精神,讓企業和消費者建立全新的關系乃至重構商業文明,只是依賴龐大的消費群體、耗盡“量”的優勢,那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種“中國制造”的成功,而談不上“中國創造”的勝利。

  互聯網思維顯然不能窄化為“廉價思維”,“雙11”也不可能長久建基於所謂“物美價廉”的基礎上。“雙11”的影響全球化是一種成功,也是一種考驗,如果沒有價廉這個“大殺器”,“雙11”還能走多遠?在簡單的代購平台之外,“雙11”對網絡時代的商業文明能有多少新貢獻?這些可能才是“雙11”全球持久影響力的最終來源。

  (作者:敬一山)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