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電商打假,不能像“打地鼠”

2015-11-12
来源:人民日報

  長久來看,假貨問題必定會成為電商平臺發展的攔路虎。建立健全大數據、完善個人征信體系,政府與企業合力、平臺與店主齊心,方有治本之望。

  又逢“雙11”。“買買買”的節日氣氛洋溢在城市的空氣里。

  足不出戶,即可購物,網購確實給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由此出現一批新的行業,比如每月收入不菲的淘寶店主;也造福了某些區域的經濟發展,像農村物美價廉的特產,通過電商平臺可以更好地銷售出去。

  自淘寶2009年選擇“雙11”舉辦商品促銷以來,“雙11”購物節到今年已經七年了。這是一場無處可躲的營銷戰,只要你上網,只要你出門,從進入11月起,總會看到與電商有關的信息。今年上演的橋段,與往年并無二致,先是京東舉報阿里擾亂電商秩序,隨后阿里回應說,這是“雞舉報了鴨,說鴨壟斷了湖面”;接著蘇寧加入戰局,除了直接去京東總部樓下“刷臉”,還推出了多幅調侃海報。而在電商大戰狼煙四起、營銷手段花樣百出的同時,假貨問題依然備受關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特別指出,要用3年左右時間,有效遏制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打擊網上銷售假劣商品是《意見》所突出的監管重點,不只是電商巨頭需要整肅自身,其中還明確提及,針對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制售侵權假冒商品等現象,也要研究相關監管和防范措施。

  國辦此次出臺意見措施,并制定治理時間表,反映了互聯網領域的侵權假冒行為的嚴重性以及整治的決心。其實,不只是大型電商平臺售假頑癥未除,這兩年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野蠻生長的微商也亟須規范治理,比如,無孔不入的面膜代購中,就藏著不少有毒有害面膜。

  今天,當線上與線下越來越難區分,互聯網對生活的嵌入越來越深,電商的概念也在不斷擴大。從寡頭式的電商平臺,到“網紅經濟”的興起,再至內容創業者群雄角逐,在中國電商的夜空版圖上,一輪圓月旁邊,已是群星閃爍。每個人都可能是假貨的受害者,每個人也都有可能是假貨的出售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打假,應該說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問題。

  光是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電商平臺,監管處理起來就已經是應接不暇,一旦出現“人人皆店主”的局面,難度無疑更會增大,這就提醒我們:電商打假,不能像打地鼠游戲一樣,這邊按下葫蘆那邊又浮起瓢,不能在這家店被標注查出了的假貨,換一家店或者換一個平臺又照售不誤。

  電商打假,知易行難,說到底還是利益攸關。目前的監管關鍵,也還是電商平臺。盡管對品牌、消費者與店主而言,電商平臺與他們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看,平臺很難簡單地只替某一方說話,更多的時候還是在選擇利益平衡點。可是,終歸還是應該有超脫的勇氣與膽識。長久來看,假貨問題必定會成為平臺發展的攔路虎,建立健全大數據、完善個人征信體系,政府與企業合力、平臺與店主齊心,方有治本之望。

  中國互聯網,可以在全球互聯網第一梯隊中有一席之位;中國制造,也應該在全球市場上一樣揚眉吐氣令人信賴。為何造得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走向國際市場的高鐵、大飛機,卻造不好一個馬桶蓋?中國制造所面臨的尷尬,不妨先從電商打假突破。(徐達內)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