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中俄液化天然气项目敲定在即

2015-11-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副總理德阿爾卡季·沃爾科維奇在會后向媒體表示,中俄北極亞馬爾項目的主要條款已基本談妥,預計最快于今年12月簽署。

 
  中俄能源合作正在進入蜜月期。
 
  繼今年9月中石化與俄油、中石油與俄氣兩對伙伴分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后,中俄能源合作又有亞馬爾LNG大單為中俄能源“蜜月”添色。
 
  據俄新社消息,中國和俄羅斯有望于12月就亞馬爾液化天然氣(Yamal LNG)項目簽訂協議。亞馬爾LNG項目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總投資預計將達300億美元,總產能1650萬噸,首期550萬噸計劃于2017年投產。
 
  重磅項目成果可期
 
  11月16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12次會議在京舉行。俄羅斯代表團團長、副總理德阿爾卡季·沃爾科維奇在會后向媒體表示,中俄北極亞馬爾項目的主要條款已基本談妥,預計最快于今年12月簽署。
 
  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從亞馬爾項目的控股方、俄羅斯最大的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Novatek)方面獲悉,目前諾瓦泰克已經與中國絲路基金達成協議,諾瓦泰克將向后者出售其亞馬爾項目9.9%的股權。有俄媒報道稱,這一交易金額預計可達14億美金。
 
  目前,亞馬爾項目的另外兩個大股東分別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和法國道達爾公司,兩者分別持股20%。若此次交易順利完成,中方在亞馬爾項目中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29.9%,成為第二大股東。
 
  而根據諾瓦泰克向21世紀經濟報道提供的資料顯示,亞馬爾項目位于西西伯利亞北部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亞馬爾半島上。該地區是全世界最大型天然氣開采區,目前俄羅斯天然氣開采量的90%及全球天然氣開采量的17%都來源于此。因資源豐富,亞馬爾項目號稱全球最大LNG項目,也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的一顆能源明珠”。
 
  該項目主要氣源地為南塔姆貝凝析氣田,其天然氣探明及可能儲量為9260億立方米。氣田設計天然氣年產量280億立方米,凝析油產量100萬噸。而直接建在氣源地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設三條生產線(每條年產550萬噸),分別將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投產。到2019年3條LNG生產線全部建成后,該項目每年將可生產1650萬噸液化天然氣及100萬噸凝析油。
 
  目前,亞馬爾項目96%的液化天然氣產品已簽署長期購銷合同。具體而言,西班牙天然氣公司每年250萬噸/年、中石油300萬噸/年、道爾達公司400萬噸/年、諾瓦泰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286萬噸/年,以及俄氣營銷與貿易公司300萬噸/年。
 
  2013年9月,諾瓦泰克和中石油簽署了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20%權益的買賣協議,該協議在2014年3月生效。根據該協議,中方需要負責協助吸引中國金融機構的資金。同時,還規定諾瓦泰克公司每年向中國供應不少于30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長期合同。液化天然氣工廠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40%以上,年底前力爭完成50%。
 
  諾瓦泰克方面表示,未來亞馬爾項目生產的83%液化天然氣產品將供應到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國家市場,尤其是中國地區。
 
  另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張高麗16日在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表示,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繼續保持高水平發展。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年內舉行四次會晤,確定了新形勢下擴大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中俄全方位務實合作的重點方向和領域。
 
  在該會議上,中俄雙方一致商定,下一步要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為契機推進能源合作對接,做好能源合作長期規劃,實現雙方能源合作可持續發展。這也被外界普遍視為全新政策的風向標。
 
  中俄合作助推天然氣“黃金時代”
 
  除了亞馬爾項目,近日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也有利好消息傳出。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近日公布了三季報。這家俄羅斯最大的石油企業第三季度收到了9965億盧布(約972.6億人民幣)的石油預付款。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方所支付的購買俄羅斯石油的預付款。
 
  根據2013年雙方所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石油交易合同,俄羅斯將在25年內向中國增加供應3.6億噸原油,每年約1500萬噸左右,合同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
 
  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之后,俄羅斯企業更難融資借貸,中國所支付的這筆巨額預付款對俄羅斯極為重要。事實上,在西方制裁、油價暴跌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正大力實施“東向戰略”的俄羅斯開始積極向中國示好,并大力兜售油氣資產。
 
  今年9月,北京大閱兵后的雙方領導人會談中,中俄在能源等領域簽署了二十多項合作協議。其中,中石油與俄氣、中石化與俄油的項目堪稱國家級合作大單。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中俄在能源領域合作的機會將越來越多,說進入中俄能源合作的蜜月期也不為過。
 
  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從150多美元的高位持續下跌,經歷腰斬式下跌到80美元后也未曾停下下跌的腳步。近1個月來,國際油價一直在40多美元左右徘徊,本月17日一度下探40美元低谷。以歐佩克為代表的中東產油國與美國、俄羅斯之間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各方都堅決不減產,價格戰讓各大油氣公司損失慘重。
 
  油價下跌對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公開資料顯示,俄羅斯一半多的財政收入來自油氣出口。而據此前業內測算,油價每跌1美元,俄羅斯財政收入就隨之減少700億盧布(約合15億美元)。
 
  “油價都跌到40多美元了,嚴重依賴資源出口的俄羅斯前所未有地需要中國,更甚于中國需要俄羅斯。”林伯強稱,而從中國油氣公司海外擴張的角度來看,在低油價時期到海外購置油氣資產,相對風險較小,加上俄羅斯政局相對穩定。從長期能源戰略的角度看,此時牽手俄羅斯能源企業對中國還是收益大于風險的。
 
  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提出,在美國頁巖氣革命和中國環保壓力的推動下,中國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亞馬爾LNG項目極有可能成為中國能源清潔化轉型的一個良好開端。盡管油價低迷已經跌到了40美元左右,但由美國頁巖氣革命推動的全球能源轉型仍在繼續。”
 
  事實上,頁巖氣革命增加了油氣資源供給,改變了目前全球能源的供求格局。華爾街各金融機構介入油氣行業極大縮短了油氣資源開發生產的周期。而呼之欲出的能源體制改革,也預示著未來中國天然氣的價格與石油脫鉤即將成為趨勢和現實。“油氣價格的脫鉤以及LNG運輸方式將使天然氣很快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宗商品,這也將助推天然氣黃金時代的到來。”
 
  “中國的石油工業已經進入第四個發展階段,發展目標轉變成調整能源結構和提高行業的運行效率。”陳衛東直言。而除了油價低迷的因素,中國能源結構調整也受到價格體系等因素的巨大挑戰。
 
  陳衛東稱,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核心是能源價格體系的改革。目前,中國天然氣的價格仍是煤的4倍多。
 
  “中國能源的價格大多單項調控,但能源已經到了可以相互替代的階段,氣可以替代電,電可以替代煤,所有這些東西已經是一個能源體系。但因為中國的價格體系已經固定,調整單向能源價格的辦法肯定改變不了當前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陳衛東說,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應該讓市場的手形成完善的能源價格體系,讓能源的價格、質量,與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效率目標自動掛鉤。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