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手機資費一直降 但為何總被罵?

2015-11-24
来源:腾讯科技

  這一年,提速降費成為全民熱話。三大運營商一方面加大網絡覆蓋提升速率,另一方面優化業務降低資費,盡管如此,還是遭到用戶不斷批評,甚至謾罵。究其背後原因,不光是運營商一家的問題,監管與資費市場化是關鍵之處。

  眾所周知,電信資費近幾年一直在下降中,寬帶網速也在逐年提高。工部信副部長尚冰曾表示,三年來,我國手機流量資費水平下降了約60%,固定寬帶資費水平下降了約30%。

  外界普遍認為,從現在看來,寬帶中國戰略2020年的目標將至少提前三年實現,不過這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和運營商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說到資費,多數用戶會拿國內資費與國外以及港澳台的資費進行對比。例如中國移動(微博)香港的資費屢次被拿出來片面曲解,但實際情況是內地與香港資費相差不大,此前報道的媒體將香港的優惠價格與內地的標准資費進行對比,而且在計算香港的套餐資費時忽略了諸多附加費用。

  之前騰訊科技也曾實地調查過,外界所言HKT(香港電訊)的語音服務完全免費,實際是針對合約計劃用戶的本地語音通話無限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不收錢免費。且在數據流量上還要比國內的貴。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先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移動數據流量費用占人均國民收入比重為2.67%,在調研的110個國家中列57位,居於中間位置。

  2015年3月完成的一份全球運營商抽樣結果表明,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包為例,中國移動流量價格低於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主要運營商40%-70%。同樣的1GB、2GB流量包,以人民幣計價,美國AT&T分別收費155元、248元,英國Vodafone分別要92元、138元,中國移動則分別收費50元、70元。

  那么,為什么還被全民吐槽呢?

  首先電信運營商的身份使其無法向互聯網公司那樣完全“免費”。作為國資委下屬的重點央企,三大運營商背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利潤的目標,完不成任務則意味著業績考核不過關。

  最近的現實也表明,在受到移動互聯網及OTT的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在營改增及壓縮營銷成本的影響下,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利潤持續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罕見地出現了三大運營商利潤同時下滑的局面。

  顯然,運營商面臨國資委業績考核壓力,績效決定其薪水和升遷,一定程度決定了運營商的行為選擇。所以當初八成用戶表示運營商降費無誠意,實際上要降費,也應給運營商KPI考核減負。

  2014年5月9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放開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取消電信資費審批,所有電信資費將執行市場化調節。這意味著電信資費將完全市場化,由企業自主定價。即從理論上說,電信總體價格水平的升降均是可能的,但實際是一直在降。

  其次,影響電信行業價格水平的技術性因素很多,技術進步推動是其一。銅線到光纖、從2G到3G和4G,流量單價都有大幅下降,光纖通信實用化30多年以來,極大地降低了通信的傳輸成本,因為技術進步使得流量成本也大幅下降。所以運營商一直在降低資費,從未像其他民生服務有過漲價,但也無法做到完全免。

  還有就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成本只是決定價格的一個因素,價格還需要考慮競爭結構。如國內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有目共睹,前些年為了拉攏用戶,火車站、學校、社區等,你都會看到無數難以想象的超低價、超優惠的營銷標語。但這種服務僅是短期的營銷,過後恢複基本服務易遭到用戶吐槽。

  業內人士指出,提速降費不能依賴於總理一句話後立馬就能實現,作為上市公司,三大運營商的一切行為都得按市場規律辦,行政命令只能表態;只有盡快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以降低成本,同時增加用戶數以實現規模運營才行。另外還需要國資委保證降低利潤等業績指標。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