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體育產業灼燒2015 健身與馬拉松帶動創業熱潮

2015-12-11
来源:新華網

  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引線,中國體育產業領域燃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熱焰,從2014年末到2015年末有越燃越旺之勢。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日前在總結《意見》貫徹落實情況時用四句話做了概括:“一是文件出台適時。二是社會反響強烈。三是前景一片光明。四是可以大書一筆。”

  2015年,是中國體育產業步入快車道的標志性一年。在接連不斷的利好政策刺激下,體育產業在多個層面出現“井噴式”發展局面。體育在多個維度釋放出巨大活力,資本紛至搶灘登陸,全民健身風起雲湧,呈現一派欣欣向榮。

  政策紅利覆蓋全國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意見》發布一年來,包括體育總局在內的有關部門已經出台了15份配套文件,另有8套文件已經形成初稿正在制訂中。這些文件覆蓋審批制度改革、賽事收費、場館運營與開放、彩票公益金管理、體育產業基地與聯系點建設、體育產業統計等多個方面。

  在地方貫徹情況方面,截至目前,31個省(區、市)全部出台了本地區的實施意見。10月份,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全國體育產業工作會上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各省(市、區)上報的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總和已經達到7萬億。福建提出了1萬億目標,廣東和江蘇也分別列出8000億和7200億的計劃。

  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在1-3%,而中國在2013年的占比是0.63%,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存在著十分強烈的錯位,供給明顯小於需求,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各地制定的很多具體政策對《意見》的相關政策進行了創新和拓展。雲南、重慶等地打通“醫療”與“健身”,探索實行醫保健身“一卡通”;江蘇計劃定期發布體育產業統計數據、消費指數、研究報告和投資指南;內蒙古、遼寧等地計劃完善或加強體育產業統計工作;北京為體育服務業單獨制定了《體育服務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

  《意見》發布一年來,政策逐漸細化、延伸、拓展,逐漸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網絡。

  資本搶奪核心資源

  阿裏巴巴獲得世俱杯八年冠名權的消息在2015年的12月初引起各方關注,而相同級別的爆炸性消息搶頭條現象,在年內出現了不止一次。

  一年以來,體育產業投資大手筆頻出,國內、國際體育賽事的核心資源成為哄搶對象。

  出手最闊綽當屬華人文化與萬達兩家,華人文化以旗下的體奧動力為先鋒豪擲80億攬下2016-2020年中超聯賽電視公共信號制作及版權,並同時收羅大學生足球聯賽運營權、中國之隊媒體版權,一舉打通中國足球產業鏈的上中下遊,成為足球媒體領域巨無霸型的存在。萬達雖然一度遠離足球,但其體育底蘊仍在,收購馬競股份20%的頭條新聞只是萬達收購行動的一個開始,該公司隨後接連用10.5億元和6.5億元獵取盈方和世界鐵人公司這兩大世界體育營銷的高端資源,並將兩者合二為一成立萬達體育,確立了觀賞性體育、參與性體育和服務這三大核心業務,描繪了一幅縱貫高低端、橫跨中外的藍圖。

  阿裏巴巴聯手新浪和雲峰基金成立了阿裏體育,成立後雖然一度陷入沉寂,但摘取世俱杯冠名權這一大動作依然彰顯了其在數字化、全球化領域的雄心。

  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擊敗樂視、新浪等對手,用一張5億美元的大單成為了未來5年NBA中國數字媒體獨家合作夥伴。樂視雖然痛失NBA陣地,但在過去的兩年收攬各項體育賽事IP,經過一年近乎瘋狂的版權收購擁有了200多項10000多場賽事的內容版權。

  巨頭們激戰正酣,規模相對小的公司也頻有亮點,合力萬盛收購荷甲海牙俱樂部,互動娛樂收購西班牙人俱樂部,貴人鳥、雷曼股份等設立體育產業基金等,也均是資本搶奪體育產業核心資源方面值得記錄的大動作。

  11月末,由達晨創投與維寧體育首倡發起,萬達體育、阿裏體育等20家機構聯合發起的“互聯網+體育中國會”在京成立。在這樣的競爭與合作中,各路資本正摩拳擦掌,未來一年甚至數年,資本搶灘登陸體育產業的硝煙必然將會繼續彌漫。

  健身熱潮風起雲湧

  《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們的健身熱情也在這一年攀上高峰。草根足球、草根籃球、廣場舞、太極拳、馬拉松……人們正在以各自的方式,邁向一個“健康中國”的未來。

  “馬拉松熱”是2015年全民建設領域的熱詞,2015年,僅田協注冊在案的跑步賽事數量就激增到130場左右,一年當中平均每3天就有一場馬拉松賽事上演。隨著馬拉松賽事審批權的全面放開,更多的商業賽事、草根賽事、眾籌賽事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共同造就了一個“奔跑的中國”。

  除“馬拉松熱”外,其他項目如足球、籃球、自行車等基層辦賽也掀起熱潮,全民健身熱潮攪動一池春水,人們更舍得在體育運動上花錢,大大小小的創業者也從中覓得機會,進而帶動了體育用品、場地租賃、賽事服務等相關體育產業。

  1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調查狀況,2014年我國城鄉居民中有33.9%(含在校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了5.7個百分點。在體育消費方面,2014年20歲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過體育消費,人均926元,比2007年的消費人數比例增長67.7%,人均消費水平增長52%。

  前景一片光明,不過路還要一步一步走,正在朝陽期的中國體育產業,與西方體育強國體育產業之間的差距依然不小。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能夠達到1-3%,而中國除了少數省份剛剛沖破1%大關以外,大部分地方的體育產業占比並不算大。《意見》中提出了一個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的目標,不過從目前來看,人均場地面積僅為1.5平方米。

  馮建中表示:“第一,現在我國和先進國家相比,名牌競賽培育不夠,國內世界知名品牌還是很缺乏的,特別是高水平世界知名競賽表演品牌還不夠,要加大這方面培訓、培育,通過政府、社會、市場共同推動,才能把這塊做好。第二,我國現在是制造業生產大國,很多體育裝備產品在我們國家生產,但是在名牌創新形成自己制造的一些生產品牌還是不夠。這塊要靠社會資本、政府的推動,在創新、提升品質、轉型升級方面下大工夫。因為創新這件事還是需要有各方面條件的。第三,這方面人才比較缺乏。有管理學家說,落後的國家不是天然落後,是管理和人才意識不夠造成的。要采取綜合措施,在人才培養、名牌賽事培育、吸收社會資本等方面下工夫,還是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