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創業企業如何度過融資寒冬

2015-12-17
来源:環球時報

  “中關村的咖啡涼了嗎?”——這是國內創業圈近來普遍的擔憂。在遭遇股市劇震、IPO暫停、P2P平台違約頻發之後,創業公司想融到錢越來越難。以前端著一杯咖啡、帶著一個想法,就能在中關村遇到一個願意砸錢的天使投資人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嗎?創業企業如何度過資本寒冬,在近日由《環球時報》主辦、財行者協辦的尖峰對話:“新經濟形勢下金融創新的變革與機遇”中,來自銀行業、創業圈的專家們各抒己見,討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建立多層級資本市場來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在創業大潮的助推下,國內不少中產階級選擇辭職創業。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秘書長易歡歡指出,2014年企業的注冊從實繳改為認繳以後,工商總局登記的中國新增中小企業多了2500萬家。他們是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核心和要素,如果融資體系沒建起來,這些企業未來的存活率不到10%。由於中國A股暫停IPO、股市估值下滑導致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不願意投錢。易歡歡舉例稱,國內某基金公司之前准備募集100億的創業投資基金,但是它的合夥人在今年的股災中出了問題,拿不到那么多錢來投資企業。

  投資者“錢緊”、融資渠道過於單一直接導致創客們目前的籌資難題。但與會的多數專家認為,細究起來,中國金融市場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不匹配是深層次的原因。作為業內人士,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表示,在銀行的供給系統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是主體,而目前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才是需求主體。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如何讓國內大量儲蓄資金有效配置,盤活銀行資產,使其能夠支持中小企業是問題的關鍵。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也認為,“中國不缺錢,缺的是優質投資項目,幾十萬億的居民存款是能夠轉變成為資本的。”

  銀行“嫌貧愛富”,P2P、眾籌等形式的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旨在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但是由於監管跟不上創新,P2P平台因無法及時兌現資金導致創始人跑路的情況近來時有發生。途牛天使投資人王童表示,P2P金融應該以信用為基礎,而不是以抵押物為基礎,而目前中國的征信體系乃至整個監管體系都還沒有建設起來。易歡歡以美國的P2P平台借貸俱樂部為例,表示該平台最大的核心就是根據用戶不同的信用評級來自動產生貸款利率和期限,這樣一個浮動的價格機制體現算法層面的很多變化。“我們的互聯網金融體量很大,是因為我們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我們在遊戲規則、技術核心、風險把控上是非常有缺憾的。”

  北京大學校友會副秘書長王健認為,給初創企業的小微貸,什么樣的人、資產有多少的才能參與要有一定門檻,否則移動互聯的募資非常可怕。“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不是優質的投資人,而是優質的跟風人。千萬不要把所有的老百姓都當成是一個移動互聯金融的籌資平台。如果一塊錢、兩塊錢都能加入進來,影響是非常大。這件事只有銀行才能做,因為它代表國家給老百姓一種安居樂業的保障。”

  財行者CEO劉浩也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核心是風控。一些相應的監管辦法和制度應按照傳統金融的方式來打造,風控還是要很傳統、很保守、很穩健地去做。

  要完善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平台,發展多層級資本市場勢在必行,而這不僅僅是股市,還包括互聯網金融、新三板等平台。民建中央財經委副主任呂益民指出,中國的資本市場分為場內市場即股票市場,以及場外市場,包括新三板、四板等。美國的場內市場,像納斯達克、紐交所僅僅是金字塔塔尖,占融資平台的20%,剩餘的80%都是場外市場,而在國內,我們資本市場80%是股票,是上海、深圳的證券交易所,新三板只有兩萬多億,四板五板幾乎沒有交易,就形成不了市場。而股票市場市值中50%多是屬於不缺錢的金融機構,真正留給中小企業的機會並不多。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