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生鮮O2O“水果營行”轟然倒塌

2015-12-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自去年10月份在南寧開設門店以來,這家宣稱要打造生鮮界“阿裏巴巴”的O2O電商企業,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其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水果營行已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廈門、成都等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餘家線下實體店鋪。而在未來的3年,水果營行還欲繼續擴張為10000家連鎖店,實現遍地開花。

  暴力式的擴張,也留下可預見的風險。高額的生鮮成本以及積重難返的買贈會員模式,幾乎蛀空水果營行初具雛形的商業帝國。最終資金鏈的斷裂,壓垮了這匹生鮮界“黑馬”。在來自供應商到終端會員的一片討伐聲中,水果營行轟然倒下。

  一個注冊資本多達10億的生鮮“巨無霸”,卻在旦夕之間總部人去樓空,廣州、東莞等多個城市門店也相繼關閉。到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被警方帶走,水果營行完全停止運作。有媒體統計,截至2015年12月17日上午10點,該案涉及金額已達到3億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昨日通報,警方已對“水果營行”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進行立案偵查,該公司執行董事(CEO)伍某(此人對外公開用名為“易德”)已被刑事拘留。

  “圍攻”總部

  昨日上午,龍華新區金龍華廣場,水果營行公司總部,數千名維權者蜂擁而至。包括水果營行供應商、投資人、員工及會員在內的維權者,將水果營行總部團團圍起,而位於金龍華廣場5樓的公司總部早已人去樓空。

  供應商的貨物欠款、投資人的投資欠款、員工的工資以及會員的儲卡餘額,蟄伏多時的風險在一瞬間爆發。龐大的資金鏈條一旦斷裂,自上而下的每個環節都會亮起紅燈。

  實際上,諧音為“水果銀行”的水果營行集資模式並不罕見。一名在水果營行田貝店辦理會員卡的郭先生表示,今年5月份,水果營行推銷人員曾前往其公司推銷會員卡。在“充1000送300”的巨額優惠之下,郭先生的公司有幾十人辦卡,其中優惠力度最大的是“充5000送3000”。

  郭先生稱,在辦卡之初,水果營行的服務及果品質量十分優質,“每天送鮮榨果汁,水果也是精挑細選的。”但自上月以來,水果營行果品質量每況愈下,“不僅賣得貴,質量還比以前次。”幾個月來,盡管多次前往購買水果,但郭先生的會員卡裏仍有近1000元。

  水果營行力壓同行的會員優惠,曾吸引大量資金,也為各家實體門店帶來創紀錄式的營業額。今年,水果營行位於深圳布吉大衛華庭的門店,曾創造了水果營行內部營銷“吉尼斯”紀錄,日營業額達到驚人的68.8萬元。

  運營模式:眾籌+推卡

  那么,水果營行到底是怎么運營的?

  公開資料顯示,水果營行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9日,注冊資金10億人民幣。

  水果營行宣傳稱,該公司采用“合夥人眾籌”融資方式,以加盟形勢推廣品牌,單點投資額100萬元,北上廣深為120萬元。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以投資100萬為例,共收回200萬,同時獲得水果營行10萬股原始股權。

  水果營行的運營模式,除了收取加盟費外,其獲得資金來源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讓消費者充值會員卡。水果營行發放的會員預付卡,在不同的門店,根據購買時間和位置不同,買送金額並不一致,有的門店做的活動是充值2000元送2400元,有的是充值2000元送800元。

  廣州一家門店的艾小姐表示,為了激勵員工給消費者辦卡,公司規定所有門店員工的工資都靠基本工資加提成,成功銷售出一張2000元的會員卡,門店可以獲得100元的提成,辦卡的那位店員拿40%,剩下的由該店員工集體分。“那時我們做店長,位置好的店每個月有七八千元的工資,差的門店也有五六千元”。

  據水果營行企業顧問、聯合發起人曲先生介紹,整個水果營行的管理架構如同金字塔一般森嚴。以公司CEO易德(伍慧)為首,自上而下分別為運營團隊(核心利益機構)、區域經理、店長、員工。按照“推卡”模式,在此過程中,區域經理、店長及員工均能從中分一杯羹。

  但是這樣的模式被不少業內人士詬病。曾有分析文章指出,會員預付費的充值、實體店的加盟費再加上供應商的貨款,實際上水果營行賺錢的方式並不是銷售水果,而且不斷融資。

  而這一說法,離職員工小梁也表示贊同。他認為,水果營行的實際銷量無法滿足它的擴張需求。

  調查

  生鮮O2O行業瓶頸在哪兒?

  水果營行到底怎么了?億歐網分析師付昊認為,水果營行是內部問題、管理層的問題,他們發生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水果營行的事件只是這個行業問題的縮影。中國果品協會副秘書長莫清風認為,目前大家沒有找到一個特別符合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

  異軍突起的黑馬

  業內普遍認為,2015年是生鮮O2O行業的爆發年,在這一年中,各類資本湧入生鮮的江湖。從年初就不斷傳出各家生鮮類電商的獲得融資的消息。

  這其中,水果營行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在別家都在拼線上的時候,水果營行卻逆流而行———大力開拓線下直營店。

  曾號稱要做生鮮業的“阿裏巴巴”的水果營行在一年之內開了300餘家實體店。一位已離職的員工小梁告訴南都記者:“開實體店確實燒錢,一家店就要投資一兩百萬,就算融資一兩千萬人民幣,也燒不了多久。”

  而該離職員工還透露,就在傳言水果營行疑似資金鏈斷裂的前不久,水果營行獲得了約1000萬元的融資,“投資人前期投了那么多錢,都是一條船上的了,誰都希望它走下去。”

  此外,水果營行創始人、CEO易德早先在一個論壇上提到,水果營行是第一家提出線下往線上走的水果公司,今年年底會突破1000家體驗店,通過先開體驗店,先抓住體驗者,再往到批發市場,打通整個水果的產業鏈。

  生鮮O2O的野蠻生長

  生鮮O2O行業作為新起之秀,在業內看來是塊大肥肉。從2013年起,短短的3年間它高速發展。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電商巨頭紛紛布局生鮮業務,天貓、京東、亞馬遜、順豐優選、一號店等綜合型電商均無缺席。

  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2015年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水果在生鮮網購者中的滲透率達到51%,僅次於奶制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也表示:“去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260億元,較2013年增長100%.”

  現在的生鮮O2O市場正是群雄混戰的階段。

  億歐網聯合創始人、O2O分析師黃淵普認為,水果行業中獲得融資的將近20家,目前這個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並不是爆發的階段,因為體量還是太小。2013年下半年物流的基礎已經做好了,生鮮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未來對它發展起最大制約的也就是物流,冷鏈這一塊差一點,今年下半年不少冷鏈方面已經獲得投資了。

  億歐網分析師付昊認為,生鮮行業還是不理性,不少企業認為融資比較容易,到了下半年,二級市場都不太好。O2O有點炒得過了,大部分企業融資不夠了,資本市場已經趨向理性。雖然有許多企業倒閉,但整個市場還是往健康方向發展,競爭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優勝劣汰。大概到明年,這一批不行的都會被篩掉。

  中國果品協會副秘書長莫清風認為,目前大家沒有找到一個特別符合水果行業的商業模式。大家雖然習慣於在網上消費,但唯獨生鮮這塊兒很難進入,從根本上看還是模式和技術上的問題,一旦被解決了,水果市場就會普及得和其他行業一樣。

  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

  雖然現在生鮮O2O行業炒得火熱,但是業內人士指出,成功運營生鮮行業的畢竟只屬於少數。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至少有3000家生鮮電商,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生鮮電商平均毛利水平在40%左右,其中海鮮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約20%,凍肉20%-30%.

  分析

  六大因素制約生鮮O2O

  生鮮O2O行業雖然是電商看重的一塊“大蛋糕”,但其發展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那么,阻礙生鮮O2O行業前行的瓶頸在哪?

  1.生鮮難以保存,運輸中容易損耗。

  生鮮電商從業者,如果沒有降低損耗的辦法,虧損幾乎是一定的。最理想的狀態是零庫存,即消費者下單後馬上從農場拔下新鮮的商品運送過去,中間不需要多餘的存儲環節。

  2.生鮮商品的配送時間要求高。

  生鮮商品如果配送時間不精確,則會造成食品無法食用。

  3.物流成本高昂。

  平均物流成本占15%到20%,有的則高達30%到40%.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比較合適的服務公司並不是很多,物流價格或冷鏈磨合也不理想。

  4.用戶習慣難以培養。

  生鮮電商最大的阻力其實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只要消費者不改變親臨選購的習慣,生鮮電商就無法做大。此外,線下店鋪不可能只承擔原有的零售職能,而是要和線上業務對接,這需要很多的新嘗試和成本投入,中間能否達到效率的最大化也是生鮮電商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5.產品標准化低。

  中國農產品的標准化程度比較低,電子商務往往無法讓老百姓看到實物。另外有的時候,老百姓已經被線下渠道品相完美但都是化學方法進行保存而忽悠。

  6.生鮮價格偏中高端。

  隨著生鮮電商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部分電商為搶占市場,在促銷活動時將價格拉低,部分生鮮價格甚至低於實體超市,這也吸引了部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開始嘗試網購生鮮。但線上電商一般推出的生鮮產品多定位中高端,普通百姓能否享受到線上的便利,還是說只能“偶爾”享受。

  莫清風表示,百果園在果品連鎖內是頭一家,是先驅,他們經曆過一些磕磕碰碰,目前發展的步伐很快,最近又和果多美合並。一米鮮的經營方式也是值得借鑒的,該公司使用零庫存的方式,下單之後再調貨,將成本減到最小。

  億歐網分析師付昊認為,生鮮行業的未來,他更看好B2B的模式。互聯網長遠目標是高效透明,做B2B的商家是想先把產業鏈做好,把上遊的完善之後,再去開展2C面向消費者就比較容易了。

  現在做得比較大的,肯定會涉及到原產地等各個環節。一種是做自營,原產地、物流、儲存都獨立完成,涉及的人員比較多,管理壓力大,好處就是各個環節涉及。還有一個是做產業效率提升,搭建一個平台,把水果商聚集到一塊,讓他們在此報價,我就做一個交易撮合。優點就是起步快、模式快速擴張,但這樣商家能抓住的點很少。

  管理架構

  公司CEO

  易德(伍慧)

  ↓

  運營團隊

  (核心利益機構)

  ↓

  區域經理

  ↓

  店長

  ↓

  員工

  店鋪眾籌引資

  單點投資額:100萬元(北上廣深120萬元)

  收益:投資者每月分享10%銷售額,收滿200萬元為止;此外能擁有10萬股原始股

  會員卡吸金

  “優惠”辦法:充2000元送2400元不等

  員工提成:銷售一張2000元卡,門店提成100元

  注冊資本

  10億元

  注冊地

  2014年成立於深圳

  店鋪規模

  截至目前,水果營行已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廈門、成都等20餘個城市,開設了300餘家線下實體店鋪

  計劃未來3年,擴張為10000家連鎖店

  “水果營行”

  水果營行控股有限公司是2014年成立於深圳的一家水果生鮮電商企業,母公司為香港聯合國際集團。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成立之初的法定代表人為香港聯合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輝。該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有300多家門店,有員工數千人,曾是國內生鮮電商中規模較大的企業。

  今年12月開始,南寧市率先出現水果營行門店突然關停情況,隨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水果營行門店先後關停。到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被警方帶走,水果營行完全停止運作。

  水果營行突然關停,公司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被拖欠。深圳羅湖田貝店店員說,公司從10月份就沒有發工資,一直拖著。此前公司解釋稱暫時遇到困難,沒想到突然就倒閉了。

  還有大批會員要求清退預付款。水果營行推行的會員制是預付款方式,會員在會員卡中存入一筆資金,然後刷卡消費。水果營行以“存2000元送4000元”等誘餌,誘使大量消費者存入大額預付款,多的達上萬元。

  相關新聞

  廣州門店依然緊鎖員工申請仲裁自救

  廣州市工商局消保處、市消協已介入

  12月15日,水果營行的“關店潮”吹到了廣州,一夜之間,全市43家門店全部關閉。16日,近700名水果營行廣州分公司員工前往勞動部門申請仲裁,昨日,近300員工再次前往廣州市天河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申請仲裁,嘗試最後的“自救”。據了解,目前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已收到超過290起投訴。

  “重開”諾言並未履行

  “本公司因近期受各方謠言影響,門店遭大量會員擠兌,瘋狂搶貨導致果品供不應求……門店將停業兩天(12月15日至16日),兩天後保證果品充足重新開業。”

  閉門兩天後,位於華景北路的水果營行華景新城分店昨日仍然大門緊鎖,店內售貨欄空空如也。

  “重新開業是不可能了。”水果營行天河區區域經理漆先生表示,目前整個公司已經癱瘓,什么時候開業,並沒有收到上級的通知。

  除了門店停止營業,水果營行的配送中心也已停止運營。水果營行廣州配送中心的一名員工透露,負責貨運的配送中心昨天也沒有重開。

  “公司欠供應商約2000萬元,供應商早就停止供貨了。”該員工透露,廣州采購部已經停止運營了半個月,由於采購部長期欠款後停工,運營部只能拿著現金去市場采購水果,暫時維持果品供應。

  無路可走,員工申請仲裁

  “我們只希望拿回自己應得的工資。”昨日下午,水果營行廣州分公司的近300名員工來到天河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申請勞動仲裁,嘗試最後的自救。

  有廣州分公司員工透露,目前廣州的所有員工已被拖欠工資兩個半月,總計約有700萬元,此前公司曾承諾15日會一次性發還拖欠的工資,如今卻杳無音訊。據了解,拖欠工資情況發生後,廣州地區已有100多名員工選擇離職,但如今仍有近700在職者等待總公司的回應。

  昨日,記者從天河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了解到,大隊昨日已陸續受理了這些員工的投訴,同時,將於12月29日14時開庭,仲裁此事。

  廣州消協收到投訴290餘宗

  記者從廣州市消協了解到,截至昨日下午4時,海珠區消協共收到由12345平台轉來的有關水果營行投訴34宗,涉及金額達46050元。海珠區6家水果營行都是關門停業狀態。根據12345的統計,全市前日收到的投訴有140宗,截至昨日發稿前已增至290餘宗。上述投訴目前還未做分類,涉及預付卡、勞資糾紛等各類。廣州市工商局消保處、市消協已介入。

  南都記者徐勉黃雅熙羅苑尹實習生沈雨捷朱婉舲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