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全球性的现代主义与国家认同所产生的矛盾关系,是印度现代艺术主要上演的戏码。18、19世纪时,源工业革命的现代主义,使西方社会的群体形态逐渐瓦解,所谓现代艺术,即以艺术反映出个人生活的疏离感及不安。1920年代的印度,虽然有英国殖民统治下带来的文化认同问题,但因尚未完全工业化,所以并未造成西方国家中个人与社会疏离的现象,再加上当时代表国家主义的孟加拉学院派(Bengal School)的兴盛,因此不但没有附和西方个人主义,反倒形成一股为塑造国家文化而生的凝聚力量。在西方个人主义与反殖民国家主义两股力量的拉扯下,艺术家在面对冲突时所采取的反应各有不同,丰富的印度现代艺术便如此交织而成。
1922年冬季,在加尔各答举行了一场包豪斯艺术家展览,邀请了包括克利(Paul Klee)、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伊田(Johannes Ittes)等知名艺术家参展,这关键性的展览种下西方现代艺术在孟加拉发展的种子。一开始,印度艺术家推崇西方的立体派,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泰戈尔(Gaganendranath Tagore),以一系列平版印刷卡通式作品最为人所知,而他晚期扭曲物件制造万花筒般炫目效果的作品,则曾被艺评家称为后立体派,与德国表现主义相提并论。
泰戈尔(Gaganendranath Tagore)《柏德岛上的诗人泰戈尔》(Poet Rabindranath on the Island of Birds).1920.(本刊资料室)
然而在1922至1947年印度独立期间,有三人对促使印度现代艺术发展相当重要,分別是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雪–吉(Amrita Sher-Gil)和罗伊(Jamini Roy),而三人对于本土艺术的关注与提倡,形成了印度现代艺术的第二时期:原始艺术(Primitivism art)时期。原始艺术在印度的发展,表面上受国际艺术潮流影响,事实上可追溯至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带领印度农民反抗殖民统治运动,自1920年代起,印度的国家主义艺术便与国土不可分割。诗人泰戈尔是第一位运用原始艺术元素创作的艺术家,泰戈尔传奇地在他诗人声望达到巅峰的67岁时开始自学画画,其充满爆发力的想像创作不比克利和恩斯特(Max Ernst)逊色。对泰戈尔而言,孟加拉学院派太狭隘,他倾向用世界性的艺术语言来创作,他的画作与其正规的文学风格截然不同,这种必要性的自发创作,和西方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潜意识论述来革新的动机是不同的。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鸟》(Bird).约1930.(本刊资料室)
印度现代女性艺术家第一人,非雪–吉莫属。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1934年从巴黎回到印度,提倡印度本土艺术,雪–吉对原始艺术的热爱是受到高更(Paul Gauguin)大溪地作品的影响,她的作品多以贫穷、聋哑、默默无名的人为主题。早逝的雪–吉,在她生命的晚年,发展出强烈颜色及平面造形的绘画風风格,以及展现对女性的怜惜之情,《童婚妻子》(The Child Bride)就是其中一幅代表作。
雪–吉(Amrita Sher-Gil)《童婚妻子》(The Child Bride).1936.(本刊资料室)
罗伊是1922到1947年期间第三位重要的先驱艺术家。毕业于加尔各答美术学院(Calcutta Art School),罗伊致力融合东西方艺术,想要找到真正属于印度的艺术表现方式。他不断尝试各种艺术形态来汲取灵感,从卡利格特绘画(Kalighat Paintings),到印度的农村艺术,到三绍斯(Santhals)部落的艺术,最后追寻到他自身家乡西孟加拉班古拉(Bankura)地区的民间艺术,经过漫長的自我探索旅程,最后终于创作出线条简单粗犷、色彩单纯明快的风格。罗伊对本土艺术有严格的定义,第一,他拒绝用西方的油画颜料,转而用印度本地制作的天然颜料;第二,放弃主题与城市及殖民文化紧密连结的卡利格特绘画,第三,排斥个人主义,不但工作室匿名,推动集体创作且不署名,他的这些坚持,使他成为印度现代艺术甚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罗伊(Jamini Roy)《女子》(A Woman).1940年代.(本刊资料室)
接近殖民時代的尾声,艺术因背负社会责任而与社会运动产生共鸣。所谓改革派艺术团体(Progressive art groups)突然涌现印度各地,他们反对国家主义,提倡社会正义公平,他们不认同孟加拉学院派、罗伊、雪–吉、甚至泰戈尔等曾为印度现代艺术奠定基础的人物,而热情拥抱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特別是印度人民戏剧协会 (Indian People’s Theatre Association,IPTA)和其他激进的写作团体。最早的激进艺术团体,1945年成立于加尔各答,成员包括达斯古塔(Pradosh Das Gupta)、森(Paritosh Sen)、苟思(Gopal Ghose)、马祖德(Nirode Mazumder)、太格尔(Shbho Tagore)和阿贝丁(Zainul Abedin)。最早的艺术村则成立在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村落朱拉曼达(Cholamandalam)。这些团体中,又以「孟买激进艺术家团体」(Bombay 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最为人所熟悉,其中的成员有亚拉(K. H. Ara)、巴克( S. K. Bakre)、盖德(H. A. Gade)、胡珊(M. F. Husain)、拉札(Sayed Haider Raza)和苏札(Francis Newton Souza),成立于1947年,随即于1956年解散,虽然时间短暂,却是对印度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团体。
拉札(Sayed Haider Raza)《水滴》(Jala Bindu).1990.(本刊资料室)
1950到1970年代,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国家冷战,写实派因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主义联想而被冷落,抽象派则因自由世界艺术家的推崇如日中天。然而在全球性的抽象浪潮里,印度不断有股力量把艺术家们拉回具象创作,完全放弃人物画或敘事画的人屈指可数。这段时间,有些艺术家追随雪–吉的脚步移居巴黎,有些则搬到纽约、伦敦这些当时的新艺术中心,其中曾是孟买激进艺术家团成员的苏札和拉札是第一批海外艺术家。从国外回到印度的艺术家,带回了从法国抽象画衍伸出来的半具象风格,形成印度独立后特殊的艺术环境。对电影、音乐、摄影、文学、珠宝、织品都有兴趣,才华洋溢、充满生命力的胡珊,则成为印度经济改革所带來的活力象征。具象画复兴于1970年代,但沾染了许多讽刺与政治色彩,这反映出当时印度艺术普遍政治化,及后殖民时期写作与女权运动对艺术的影响。
独立之后,印度艺术家逐渐开始反驳现代主义,主张文化的独立性。此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发现他们的根,源于国土和人民,于是试着打破高级与次等艺术、精英与平民的界线。总而言之,独立之前,现代主义踌躇地进入印度;独立后快速散布开来,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持续发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