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信托業轉型受困“行業周期依賴癥”

2016-01-04
来源:北京商報

  從資產規模爆發式猛漲到五年來首次負增長,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2015年之后,信托業再次被推向轉型的岔路口。事實上,自2013年起,轉型的呼聲就已漸起,然而,對于轉型的方向各家公司至今還沒有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展望2016年,有不少對信托轉型的利好因素,而漸趨明朗的政策也將助信托業轉型一臂之力。

  強周期行業增速放緩

  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火熱的股市給了信托一條新的“生財之道”,傘形信托規模不斷放大,信托業資產規模直破15萬億元。但好景不長,隨著6月開始的股市大跌和監管層高壓清理傘形信托,信托業規模急劇收縮,遭到重創。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信托行業管理的資產總規模為15.62萬億元,較二季度的15.87萬億元下降1.58%,成為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季度環比負增長。

  而回顧信托業的發展歷程,如此的“反轉”劇情已不是首次上演。據好規劃分析師宋華容介紹,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以及證券是信托業的三大傳統業務,早在2010-2013年間,房地產投資及地方融資平臺的快速擴張就曾帶動信托業高速發展。而2014年開始,房地產景氣度下滑和地方債務形勢嚴峻也直接拖緩了信托規模的增速。

  由此看來,信托業對經濟周期的依賴性太強成為攔在其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門檻。宋華容表示,信托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經濟周期依賴性太強,導致信托業成為“強周期行業”,同時產品創新太少。

  轉型有待產品創新

  信托業能否順利轉型取決于能否降低舊的經濟模式在信托產品中的占比,以及能否與經濟轉型同步進行產品創新。

  擺脫傳統業務的困頓,可以從業務的資金來源端拓展創新。平安信托日前發布的業內首份《信托法律與業務發展藍皮書》指出,國內加速推進的國企、金融、土地三大改革,國際發起的“一帶一路”計劃,搭建區域經濟融合平臺和擴大跨境投資等,都將為信托公司帶來新的業務機會與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方正東亞信托研究創新部總經理楊帆和高級主管湯曉華表示,信托轉型的關鍵還有對資金來源端和資產管理端的把控。在從傳統的私募投行向資產、財富管理轉變過程中,信托公司的角色將從融資中介轉化為投資管理人。做真正的受托人,就需要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投資研究能力和信息系統的支撐。

  從產品創新的角度,宋華容認為有不少可行的方案。例如加速信托互聯網化,其中消費信托和金融超市可能是未來的亮點;推出資產證券化,盡管證券類產品曾一度氣勢如虹,但國內目前資產證券化總量仍偏低,預計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利用不斷增多的信用違約事件發展不良資產信托等。

  政策不斷完善助力行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已有不少信托公司嘗試著創新產品,包括家族信托、公益信托、土地流轉信托等。在這背后,離不開監管層的鼓勵和政策的引導。

  一方面,監管層不斷地釋放積極信號。在2014年信托業年會上,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伏安除了提出家族信托業務、合規的投資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和PE并購投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公益信托業務四個信托公司轉型的可行方向之外,同時指出家族信托方面市場體量龐大,可以做更多探索和嘗試。

  隨著信托公司競爭和轉型的需要,銀監會還鼓勵信托成立自己的子公司,這有助于引入專業性人才、拓展業務領域。

  另一方面,政策被不斷補充修正。針對信托互聯網化,2015年7月,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互聯網信托”概念,并明確指出互聯網信托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態之一。

  直接引導信托業的《信托法》更是在2015年進行了多輪意見征集和修訂后,化解了制度缺位,并有望在2016年出臺,這對信托業轉型無疑也是一大利好。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