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熔斷凸顯管理弊端

2016-01-08
来源:香港商報

 

  子木

  美國股市1988年至今26年只熔斷過1次,韓國股市2000年至今16年只啟動熔斷3次,而A股啟用熔斷機制剛剛4個交易日,就熔斷了4次(1月4日和7日每個交易日都玩兩次),看來熔斷機制不是給世界上比較發達資本市場準備的,而更像是給中國內地股市量身訂制的。

  還能笑出聲的自然是內地股市的工作人員,1月4日下午一開盤就歇工了,7日一開盤又近乎全天歇工了。而網絡上的寫手可忙起來了,各路專家學者在網上吵翻了天,啥樣的觀點都有。有說熔斷等於加速股災形成的;有要求管理層認真反思的;有建議管理層改變決策方式,應成立股市改革顧問團的;有批評熔斷制度實際上是人為制造股災的;有批評熔斷機制存在缺陷,造成市場流動性極度匱乏的;有要求證監會立即廢除熔斷機制的;有溫和學者建議放寬熔斷機制觸發線的。

  而境外媒體7日盤中也透露說,中國證監會正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市場情况和討論市場熔斷機制。看來,1月4日的兩次開啟熔斷機制市場尚能以觀后效,而7日的兩次開啟熔斷機制市場各方已經怒不可遏了。

  市場管理思路或出了問題

  1月5日盤前,中國證監會緊急聲明,強調設置熔斷機制是為了維護市場的穩定。可4個交易日4次觸碰熔斷底線,造成市場長時間的停市,就無法再用熔斷機制是維護市場穩定這樣的話來遮掩了。很明顯,熔斷機制事實上已經成為加劇內地股市恐慌的助推器,熔斷機制啟用的結果與初衷完全是南轅北轍。內地改革開放之初就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熔斷機制是不是適合內地股市,是不是真的能如決策者所說的是為了穩定市場,那看一下新年開盤前4個交易日的盤面,答案不就明瞭了嗎?

  其實,何止是熔斷機制,內地股市成立26年來的管理思路好像就經常會出問題。

  眾所周知,內地股市1990年成立的時候是作為試驗品出現的,所謂大膽試,試驗得好,放開;不好,關了就是。后來內地股市被證明試驗是好的,於是就放開了。可26年來,尽管市場規模已經從當初的老八股放大到總市值在60萬億元人民幣上下,在全球資本市場中規模在第二和第三之間游蕩,但是,市場管理思路好像并沒有真的徹底改變。

  內地股市成立26年,可至今還是一個政策市,政策是這個市場的中心,這個26歲的市場幾乎一切還都是圍繞着政策變。管理層還是像管小孩一樣管理着這個市場,一個管字貫穿始終。如為了防止市場出現風險,管理層將世界普遍采用的T+0交易改為T+1了;如為了防止市場風險,管理層設計了10%的漲跌停板制度;如為了防止再現去年的股災,防止出現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千股漲停再跌停的情况出現,管理層引進了熔斷機制。這個市場26歲了,卻還像是媽媽懷中的嬰兒,被一層一層的布條綑綁着。

  其實,中央政府一直是強調市場機制作用的,李克強總理就說過,要讓市場無形的手更好地發揮作用,要限制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可這個提法,在內地股市好像并不靈光。

  關鍵是換思路

  內地股市26歲了,可內地股市的管理思路好像沒多大的變化,管理層基本上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來。如去年一說去槓桿就如暴風驟雨,無視市場的感受;如去年股災中為了護盤,管理層一句話,擴容暫緩了,深港通推遲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擁有的股份減持權利被叫停了。再如去年11月底,管理層也是一句話,擴容重啟了。今年1月4日暴跌之后,管理層7日一句話,又給本月8日解禁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加上了新的限定等等。

  熔斷機制的引進,更是凸顯了管理層思路的問題。股市的核心,是首先要承認,這是一個市場,首先要承認其市場地位。既然是市場,那就必須遵從市場法則,就一定要尊重契約精神,至少也要遵從國家強調的無形的手。既然是市場,政府有形的手作用越少越好,其實,股市早就不是試驗品了,全球有許多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有很多成熟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既然已經有橋了,內地股市就根本用不着再搞摸石頭過河了。就像美國和韓國,人家是沒有漲跌停板才設置熔斷機制的,可內地已經有漲跌停板限制了,為何還要再搞一個中國特色,來一個漲跌停板+熔斷?而且內地還是T+1交易,頻繁的限制只會讓市場形成更大的恐慌。所以現在檢討的不僅僅是熔斷機制,更要檢討管理的思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