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業界縱論兩地基金互認平台 10元買港股不是夢

2016-01-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經過3年多呼籲與努力,內地和香港基金互認服務終修成正果。去年12月29日,華夏回報混合證券投資基金,作為南下首隻互認基金產品之一,通過基金互認服務平臺在香港市場成功銷售。今年1月4日,行健宏揚中國基金通過基金互認服務平臺在內地市場成功銷售,標誌著基金互認服務平臺成功雙向開通。1月8號,在見證全國首個基金互認服務平臺正式啟動之際,對於資本市場這一雙向開放新舉措,一眾兩地專業人士表達了他們的看法和希冀。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實習記者 尚家駿
 
自去年7月1日起,中證監和港證監開始接受兩地基金管理人互認基金申請;12月18日,兩地證監會正式註冊互認基金。為配合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業務落地,深交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結算」)、深圳證券通信公司與香港金管局合作,在兩地證監會和深圳市政府支持下,共同推出全國首個基金互認服務平臺。平臺與港金管局CMU平臺(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連接,兩地相關機構只需單點接入平臺,就可實現跨境基金銷售的數據交換、次級登記託管和資金交收。平臺經過多輪仿真測試,市場機構反應熱烈,已有60多家/次內地和香港機構作為管理人、總代理、銷售機構、基金過戶代理機構參加平臺的測試。該平臺去年12月5日正式上線後,於1月8日正式啟動。
 
當日,內地與香港兩地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深圳市政府、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及兩地基金公司、銷售機構、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的100多位嘉賓共同在深圳見證上述基金互認平臺正式啟動,並圍繞這一平臺的運作與改進、兩地基金互認機制的發展與完善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宋麗萍:兩地金融基建合作邁新步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是服務貿易的雙向開放,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從此走向更高層次,對拓寬境內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產品和投資管理服務,促進境內基金管理機構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基金互認服務平臺是內地與香港基金市場互聯互通的金融基礎設施,標誌著兩地基金市場金融基礎設施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宋麗萍表示,第一期順利運作後,平臺將探索對接更多的境外基金服務平臺,支持內地基金管理人自建TA模式,支持香港互認基金深交所場內申贖及交易,優化跨境資金結算功能。
 
中國結算總經理戴文華表示,確保基金互認項目高效、安全運行,維護境內外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以及支持和服務基金互認的監管機構是中國結算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後,中國結算將本著互聯互通、互惠共贏的原則,繼續積極協助深交所推出深港通等項目,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支持。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李建英表示,受益基金互認平臺的遠不止於兩地基金業界,而是兩地投資者。希望有更多的市場參與機構能夠選擇使用標準化、自動化的基金交易平臺,減少操作風險。
 
中證監李格平和港證監蔡鳳儀相繼表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是繼2014年推出滬港通之後內地資本市場實施雙向開放戰略的重大舉措,有利於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發展,有助於消除兩地基金業務運作差異。後續監管安排方面,除了持續監控互認基金的數據統計以及強化對互認基金產品的基金銷售行為與信息披露監管,還將穩步推進互認基金產品註冊工作,並加強兩地證監會的基金互認監管協作。
 
10元投資港股時代來臨
 
「作為首批三支北上香港基金之一,行健資產是唯一一支主動型管理的股票基金。」行健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顏偉華表示,作為一家擁有長期投資港股經驗和業績的香港本土資產管理公司,行健早在5年前就已密切關注並建言探討基金互認計劃的可能性。在香港的基金有超過八成都是在海外註冊,而行健在5年前發行行健弘揚中國基金時,就已放棄了海外傳統流行的常用基金註冊地,如盧森堡、愛爾蘭、開曼群島等,而選擇將香港作為註冊地,這一選擇比較領先,正因這個原因,讓行健弘揚中國基金在基金互認政策出臺伊始,就因符合互認基金註冊地在香港的要求而能更快地作出回應,在去年7月1日申報開放首日,即可參加互認基金的註冊申請。
 
顏偉華介紹,行健資產在基金互認一開始時,就選擇了天弘基金作為基金的內地代理人,委託天弘負責基金在內地的銷售、客戶服務、信息披露,向證監會提交監管報告和在內地的數據交換和清算等工作。行健資產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產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投資的起點較低,在天弘基金的互聯網銷售平臺,投資者只要10元錢就可投到行健弘揚中國基金。這與滬港通50萬元的投資起點相比,門檻大大降低。10元投資港股時代正式來臨!即便是小額投資者也能輕鬆地進行海外資產配置,享受香港基金的服務,可以說是普惠金融的另一涵義。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分享了天弘基金在基金互認業務上所取得的新成果。從1月4日到7日這幾天中,基金累計銷售1400萬元人民幣,一共成交10200筆。從數據可以看出,客戶有著相當的熱情。過去兩天,諮詢兩地基金互認產品的大概有26000多人,一共購買辦理互認基金的差不多就有9000人,轉化率高達34.6%,申購金額則達到500多萬元,平均每個人申購額達1500元。周曉明認為,這充分說明現在購買互認基金的客戶確實比較多。「目前,在線轉化率水平是比較高,這反映出來訪問申購的客戶的理性,以及對互認基金的熱情」。
 
平臺對內地基金業是大考
 
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李一梅說,(去年)12月5日平臺一上線,華夏基金就與中銀香港積極配合測試,隨後成為首批能夠完成測試的基金管理公司,為12月18日華夏基金成為首批獲批的南下基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通過中銀香港基金互認平臺的鼎力支持,華夏基金12月29日成功在港開始發售。「對華夏基金來說,基金互認猶如一次大考。因為基金行業從1998年華爾街成立至今18年,相當於一個嬰兒長到18歲終於要參加高考了一樣。其實,我們一直在學習國際經驗以創建自己的基金行業。這次,我們能夠真正走出內地監管環境,走進國際市場,這對公司的投資理念、產品設計、後臺效率、渠道服務等的專業性以及客服能力,都是非常大的一個考驗,同時也給公司創造了巨大機會。在開展基金互認過程中,華夏基金與中銀香港分析了香港投資人的一些特點,了解到香港投資人特別喜歡分紅型基金,最終選擇了華夏回報基金。」李一梅非常希望隨著投資人教育的持續開展、投資人對華夏基金及A股市場更加了解,華夏基金產品能夠真正成為兩地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的核心工具。
 
華夏基金香港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怡達表示,目前跟華夏香港簽銷售合約的香港零售渠道總共有11家,除中銀香港外,另外10家分銷商都是道富銀行。自去年12月29日基金開賣以來,扣掉由於A股熔斷而停止申購的兩天,有5個交易日都能看到南下基金申購,運作平衡順暢,但未來也有很多需要優化和完善的地方。目前看來,香港目前還有些手動的處理過程,主要原因在於內地跟香港對於數據接受的格式尚有不同。但假以時日,絕對能夠解決這方面的差異,以便讓整個基金互認運作流程更加地自動化。如果能夠提升基金跨境運作自動化水平,提升基金互認效率,提供更完美的基金互聯互通,相信會對兩地基金行業發展有更大助力,讓基金互認能看到更光明的未來。
 
陳怡達還希望未來南下的互認基金也能提供給香港以外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果真如此,將能夠鞏固香港作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同時也真正能夠把內地一些優秀的投資產品推薦給全球一切對中國有興趣的投資人。
 
將兩地基金互認做得更大
 
對於兩地基金互認機制的未來,行健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顏偉華表達了進一步看法。他建議,監管當局將來可以放開互認基金在特定募集基金的規模必須要最多相當於總規模的50%這一規定。因基金管理是一個注重規模的行業,要讓所有參與這項業務的機構都能有空間,可以有機會得到較大的基金規模,這對基金互認計劃的長遠成功是極其重要的。他以北上基金為例,由於香港的互認是新制度,由此鼓勵了境外基金公司以香港作為境外註冊地,但導致基金規模無可避免會比較有限。如果要達到成本效益,便有一定的挑戰。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亦分享了她關於兩地基金互認如何做大的一些構想。據基金公會調查結果,把整個投資管理團隊拿到香港來做對很多跨國金融公司是一個挑戰,因很多時候他們管理的組合多在美國、歐洲和英國做。如果全部放在香港,資源怎麼調配,這一點就可能卡住不少公司;包括近期A股的熔斷機制安排,對行業和投資人都是一個挑戰。另外稅務方面,也是影響到投資人申報的一個因素,香港這一塊已進入立法階段,而去年12月份國家財政部新出的「稅法」裏有提到,利息和分紅稅收由債券基金發行人代扣稅,但這並不是統一做法,未來可考慮由專門機構來處理。總之,兩地可從許多方面優化相關安排最大兩地互認基金。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