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龍華同鄉會提供了會員跟謝國輝簽署的借款合同,不少高達數千萬,甚至高達億元。
謝國輝。資料圖片
水果營行的突然崩塌,帶來一系列蝴蝶效應。據媒體報道,去年12月2日水果營行柳州關店一事爆發後,其實際控制人謝國輝曾在一夜間將其一手創辦的聯和國際集團旗下的16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其他人,並且在“聯和國際”公司網站刪除了所有與水果營行相關的字牌、宣傳資料等。
水果營行崩塌後,謝國輝已被深圳警方網上追逃。而在警方網上追逃次日,一張疑似謝國輝的“死亡登記證明”開始在網絡流傳,使得這一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商海浮沉逾半生,王國傾倒於旦夕。從泥工到國王,謝國輝演繹了一段超越時代的創富神話。自發跡到沒落,資本遊戲的泡沫似乎在一刹之間破滅,由此引發的強震危及謝國輝的整個商業王國。
成也蕭何敗蕭何。謝國輝的成功與其擔任會長的香港大龍華同鄉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事敗後,同鄉會也成為受害的“重災區”。大龍華同鄉會秘書長鄭繼昌用了兩個詞評價謝國輝:“梟雄,冒險家”,可謂恰如其分。
聲望極高的同鄉會會長
2016年1月8日,一場新聞發布會在龍華新區某酒店召開。除去數家媒體,參會人員均為香港大龍華同鄉會的核心會員。發布會上,80多歲的退休老幹部卓老突然離席大呼:“騙子謝國輝還錢!”繼而所有會員都議論開來。
這是一場“聲討”謝國輝的發布會。事實上,大龍華同鄉會曾是謝氏王國的核心組成部分。6年前幾乎在同一時間,大龍華同鄉會在香港成立,謝國輝也被推舉為會長。據同鄉會官網介紹,該會有3000多名會員,同鄉會常務副會長楊愛華(化名)稱,謝國輝確有過人之處,“他能將如此龐大的一個會聯合在一起,在會內有極高聲望。”
偷渡香港曾經做過泥工
1954年,謝國輝出生在深圳龍華大浪村(現大浪辦事處)。與謝國輝同村的吳道華回憶,年輕時謝國輝學習一般,有股聰明勁,生性特別要強。1978年,謝國輝偷渡至香港,30多年間他白手起家創立龐大商業王國,其間發生了什么?
楊愛華1979年到香港。當時楊、謝二人同住香港沙田,結識得知都是龍華大浪人,謝國華對楊十分客氣,“他稱呼我為楊哥,說自己在香港做泥工,想發達。”
1989年左右,謝國輝曾找到楊愛華,希望拉他一起投資房地產。楊愛華說,自己並沒有答應投資。事實上,當時謝國輝已獨自創辦了聯和國際集團,身家上千萬。
此後,聯和國際集團走上了瘋狂擴張之路。同鄉會官網一篇文章顯示,謝國輝的聯和國際集團旗下有30多家子公司,分布於深圳、廣州、上海等多個核心城市。而這30多家公司裏幾乎都看得見謝家人的身影,且關鍵負責人均為謝家家屬。
在賽馬會先後養有10匹馬
發達後的謝國輝,在香港也頗為注目,2014年,他曾公開自揭身家達120億港元,並揚言要在香港上市。謝國輝在香港賽馬圈是一個十分活躍的人物。賽馬會一直都被視為香港最頂級的私人會所,馬主曆來都非富即貴。據香港《明報》報道,謝國輝在香港素有“龍華首富”之稱,也是大馬主,先後養有10匹馬,均以“龍華”冠名,且多個賽季都表現不錯。
在位於龍華新區金龍華廣場的聯和國際集團總部,謝國輝的辦公室內擺滿了古董,雖然真假尚不可知,但排場確是十分強大。楊愛華曾經到過謝國華的辦公室,他如此描述:“像宮殿一般金碧輝煌,裏面幾千平方全都塗上了金燦燦的顏料。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栩栩如生。”
在楊愛華看來,謝國輝此人太愛面子,“表面工作做得很厲害,有幾千萬的古董放在那。”楊愛華表示,謝國輝太講排場,近乎膨脹。
同鄉會裏拆東牆補西牆
事實上,在謝國輝龐大的資本王國中,同鄉會是一個資本注入的核心機構。楊愛華表示,謝國輝依靠其極高名望和光鮮的頭銜,以個人名義向會員“借錢”,“每次借錢都是做一些項目或者填補一些盤口的缺漏,大家礙於交情,往往會將錢借給他。”
大龍華同鄉會提供的證據材料顯示,謝國輝與出借人簽訂的均為借款合同或借款收據。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借款合同還是借款收據,謝國輝均是以個人名義借款,所借的款項均打入謝國輝的個人賬戶或其核心成員賬戶。
大龍華同鄉會秘書長鄭繼昌透露,據統計,謝國輝共向同鄉會會員借款7億多元,其中少至10多萬,多達上億,其借款作為抵押的房屋產權和開具的支票均不能兌現。龍華警方證實,目前已接到多起相關報案,案件正在調查中。
水果營行母公司“未存在過”
據報道,由謝國輝創立的水果營行母公司“香港聯和國際集團”在工商系統中似乎根本不存在。無論是在全國工商查詢系統還是香港政府公司查冊處,這個集團幾乎沒有任何備案記錄。
1月5日,謝國輝被網上追逃。然而,在警方發聲不久後,一張疑似謝國輝的“死亡登記證明書”在網絡上流傳。這張圖片上,寫著謝國輝的姓名、性別,同時蓋上了香港九龍死亡登記處的藍色公章。但其出生年月、因何死亡、何時死亡的信息並未出現。
對此,楊愛華認為,這張死亡登記證明書很有可能是謝國輝偽造,“一般香港人死後,要放10多天供親友瞻仰,但我在香港卻絲毫沒有得到這樣的消息。”
采寫:南都記者劉晨晏嬋嬋
攝影:南都記者陳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