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施政报告】行政长官梁振英2016施政报告全文

2016-01-13
来源:大公网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一)引言

  1.本届政府就任以来,集中力量推动民主,发展经济,并以务实的态度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处理房屋,扶贫安老助弱和环保等民生问题。

  2.3年来,外围虽然疲软,但香港经济有温和增长,政府财政收入良好。2014-15年度,利得税和薪俸税收入均创新高,政府因而有力量改善民生,尤其在扶贫安老助弱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让弱势社群活得更有尊严,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3.开发和增加土地供应的努力也渐见成效。楼价和租金开始回落,解决房屋问题初现曙光。香港的环境质素,尤其是空气和海港水质,亦逐步改善,在在说明特区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坚持和施政成效。

  4.今年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和创新及科技的开局年,因此是香港重要的机遇年,特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将尤其繁重。政府有决心与社会各界共同掌握好这些难得的机遇,为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添加新动力。

  5.目前全球经济仍然充满挑战,香港社会更需要和谐团结,共同克服困难,为市民争取更好的生活,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上流机会,为香港再闯高峰、再创辉煌。

  (二)经济

  6.过去一年,是自2009年以来,环球经济表现最差的一年。香港外贸因而表现疲弱,但经济仍有温和增长,失业率极低。未来一年,香港将继续受外围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必须自强不息,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改善经营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以及扩大和加强对外经贸关系。

  7.香港的大小产业,都可以凭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既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资金,也可以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和伙伴。

  金融业

  8.香港已经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潜质。金融业亦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人均产值高于所有主要产业。2013年,金融服务业提供约23万个职位,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16%。政府将继续把握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推动金融业多元发展。

  9.沪港通及基金互认有助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并丰富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的选择。政府将继续扩大法律框架及建立有利的税务环境,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主要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10.银行界去年年底推出电子支票服务。政府并正与金融业界及科研和监管机构研究推动香港成为金融科技中心,缔造有利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

  11.自2013年成立至今,金融发展局(金发局)一直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政府重视金发局的建议,并积极落实其中可行部分。金发局会继续致力与业内不同界别进行政策研究、以及加强对内地及海外的宣传推广。政府将增加对金发局的资源投放,亦已预留1亿元推行为期3年的先导计划,提升保险业及资产财富管理业的人力培训。

  航运及物流业

  12.海运及物流行业在2013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3%,提供约19万个职位。

  13.为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内主要航空枢纽的优势,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将成立民航学院,培训本地及区域空运管理人才。政府正制定多项措施,发展香港成为航空融资中心。

  14.运输及房屋局已成立高层咨询委员会,协助监察机管局落实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计划。

  15.海运方面,政府决定整合现时的航运发展局及港口发展局,成立新的“香港海运港口局”,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担任主席,为发展高增值航运服务业全方位推动人力培训、市场推广宣传及研究发展事宜,并协助政府制定策略和政策,提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尤其是推动海运服务业群的进一步发展。

  16.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决定成立一间学院,专门培训铁路管理及营运人才,以提升本地及区域铁路服务质素。对此政府表示欢迎,因为有助推动香港运输专业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并可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策略。

  旅游业

  17.旅游业是香港重要的产业,在2013年占本地生产总值5%,提供近27万个职位。我们不应只追求旅客人数的增长。我去年已强调要求平稳、健康及长远的发展,向产品多元化及高增值方向迈进,在推广旅游业的同时,亦应考虑各区的承受能力,因此,去年实施了深圳个人游“一周一行”。

  18.政府亦要求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加强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推广的力度,并为此拨出8,000万元,另外亦拨出1,000万元的配对基金,支持旅游景点在海外市场宣传。

  19.上述措施已初见成效,整体旅客人数大致平稳,2015年的整体访港旅客数字较2014年微跌2.5%。内地旅客人数有所下跌,而其他旅客,包括东南亚及长途旅客数字,则有回升迹象,人数于去年第四季按年上升约5%。

  20.为发展高增值旅游业,政府将突出香港多元化旅游特色及美食文化,并发展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举办大型盛事,以及吸引更多会议展览活动来港举行。此外,政府正就啓德旅游中枢及大屿山进行规划研究,并正商讨迪士尼乐园进一步发展,包括第二期扩建。

  专业服务

  21.专业服务在2013年占本地生产总值4.8%,提供约20万个职位。其中,解决争议服务有发展空间,更有助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22.发展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工作,取得良好进展。除本地机构外,亦有国际和地区的相关组织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或仲裁中心,包括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此外,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于去年与总部设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分别签订了有关该院在香港开展争议解决程序的《东道国协议》和相关的《行政安排备忘录》。律政司将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创意产业

  23.文化及创意产业在2013年雇用约21万人,占本地生产总值5.1%,发展有关产业有助香港经济更多元化。政府将向“创意智优计划”额外注资4亿元,资助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培育初创公司和人才。

  24.政府计划增加“设计创业培育计划”的取录名额,并由今年开始,推出为期3年的先导措施,加强推广本地时装设计和品牌,为业界提供技术培训及支援,以及推行“时装创业培育计划”。

  25.政府持续促进电影业发展,包括鼓励增加港产片的制作量、培育新秀、拓展观众群,以及推广香港电影品牌,并吸引海外摄制队以香港为外景拍摄、制作及后期制作基地。政府正积极考虑通过地契条款,要求发展商在合适的发展项目中加入电影院。

  知识产权业

  26.近年,与使用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输出和输入总值增长显着,2013年的总值共202亿元。政府将继续加强香港作为知识产权贸易枢纽的地位。

  27.知识产权交易增加,对解决争议服务的需求亦与日俱增。律政司将协助提升香港作为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中心的地位,并研究修订相关法例。

  渔农业

  28.农业的价值并不限于对经济的贡献。发展本地农业可以增加市民对食物产地的选择,亦有助善用土地资源,改善乡郊环境、衞生及保护生态。政府决定落实新农业政策,主要措施包括设立农业园;探讨设定农业优先区的可行性;成立5亿元的“农业持续发展基金”;加强支援和协助农民增值,为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及建立品牌;以及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休闲和教育活动。

  29.“渔业持续发展基金”至今已批出2,800万元的资助额。政府将继续鼓励业界善用基金,为业内人士提供技术支援及培训,包括捕鱼及水产养殖业。

  国家“十三五”规划

  30.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准备工作。政务司司长主持的“与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一直负责督导及统筹各部门进行有关工作。

  31.去年11月,中央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表示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并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以及参与国家双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建议明确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增值方向发展。同时,建议亦指出: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加深内地与港澳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并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等合作。

  32.政务司司长将继续领导各部门,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为策略取向,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家“超级联系人”的作用,积极落实,抓紧未来5年的新机遇。

  加强联系和合作

  33.本届政府致力扩大驻内地办事处的网络和提升职能,将增设6个联络处,目标是每个办事处将下设两个联络处。今年,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将在湖南省和河南省各开设一个联络处。同时,驻上海经贸办将增设入境事务组;驻北京办事处将增设文化专责人员。各政策局和部门将继续推动与内地的多元交流合作。

  34.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关于香港部分,提出深化区域合作,其中粤港合作是重中之重。现时,粤港合作机制除了由我和广东省省长领导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外,就着前海、南沙和横琴三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亦分别归属于深港、穗港和港珠合作会议,由政府高层统筹,深化持续合作发展,以充分把握庞大机遇。三个片区各有特色:前海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面积最大的南沙以推动粤港深度合作、建设粤港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等为主导;而横琴则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及旅游休闲产业。香港在这些产业已累积了不少国际经验,亦拥有充裕的专业服务人才,可以提升与广东省以及三个片区的伙伴合作关系,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为港人港企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5.按“积极参与、共同谋划、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的规划,广东省有意借鉴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的经验,香港特区政府将向广东省提供规划概念和其他意见。

  36.政府亦将与澳门继续商谈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37.在保护投资协定方面,政府今年将继续与俄罗斯、智利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谈判,并与墨西哥展开谈判。

  (三)“一带一路”

  38.2015年3月底,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勾划“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及蓝图,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在政经人文领域的合作。

  39.香港开放程度高、对外关系广泛、人脉关系密切,在国家众多城市当中,有“两制”的特色。特区政府将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家落实“一带一路”策略。

  40.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补性强,发展协同效应的潜力很大。香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如金融、贸易物流、高端服务业和旅游,以至香港的新兴产业,都可以配合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

  41.除了属于第三产业的优势行业,香港企业在内地和外国亦拥有或管理大量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包括农、林、渔、矿业和轻、重工业等,具备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包括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参与沿线的合作。

  集资融资平台

  42.香港可以为各地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也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上市集资、银团贷款、私募基金、一般债券、点心债、伊斯兰债券等。

  43.基建投融资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一带一路”策略的重要一环。除了依靠银行自身的资本外,亚投行亦需依靠金融市场融资,例如安排银团贷款或发行债券,以支持项目发展。香港正积极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工作,已向中央政府表达加入亚投行的意愿,并在香港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

  44.随着内地与“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发展经贸联系,人民币的认受性将不断提高。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庞大贸易及投资需求带动下,“一带一路”地区需要发展健全的国际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满足相关的人民币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需要。香港人民币支付结算的基础建设发展完善,一直为各种进出内地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交易提供稳妥和高效的服务。此外,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活跃,并有不同的金融产品,是内地和国际企业与金融机构理想的人民币资金和风险管理平台。

  45.为配合“一带一路”策略,香港将继续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功能和服务,包括优化市场基建和巩固金融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民币业务联系,促进香港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往来等。香港将加强海外路演,推动海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香港的人民币金融平台进行交易。

  46.在国际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跨国企业财资中心方面,香港有条件吸纳“一带一路”的财富及满足其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于去年7月实施后,进一步推动了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同时也有利于共同增强在国际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香港也有多家具规模的大型保险公司及国际再保险公司、专业的人才团队、完善的法规,并对承保大型基础建设(例如机场及高铁等)有丰富经验及知识,可以为“一带一路”的大型基础建设提供保险及再保险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愈来愈多内地企业在“一带一路”策略下“走出去”,香港将继续鼓励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专属自保公司,为其在“一带一路”策略下扩充的海外业务安排保险,以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

  47.在“一带一路”策略带动下,内地企业将不断扩充海外业务,企业对减低财务成本、优化财资相关风险管理的商业服务需求将会增加。香港是设立企业财资中心的理想地点。为进一步吸引跨国及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企业财资中心,政府建议在符合指明条件下,企业财资中心的相关利息支出在计算利得税时可获扣免,以及就指明财资业务的相关利润,宽减一半的利得税。就此,政府已在上月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48.香港亦致力建立有利伊斯兰金融发展的平台,其中包括强化有关市场基建、培训人才、鼓励伊斯兰金融产品开发和促进与其他伊斯兰金融市场的合作。

  49.香港拥有庞大的商业人脉网络,也是亚洲最重要的会议展览中心、采购中心、商业配对中心,可以协助各地政府和企业物色商业伙伴,成为“一带一路”的主要商贸物流促进平台。

  50.“一带一路”策略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的合作,以沿线中心城市和港口为支点,建设安全高效的经济物流通道。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策略重视基础设施的标准及安全,以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等要求。香港可提供项目可行性及风险评估、研发、融资、管理等支援服务。

  51.在约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香港已经与40个签订民航运输协定或国际民航过境协定。政府将继续争取与沿线其他民航伙伴商讨民航运输协定,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贸易环境

  52.在政府与政府层面,香港将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推动高层互访,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及“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

  53.在2014年,香港的20大贸易伙伴中,有一半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中5个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国家。香港在沿线国家当中,在新加坡设有经贸办,而3个驻欧洲的经贸办则负责欧洲32个国家。政府决定在沿线国家增设经贸办,并于今年在印尼及尽早在韩国各设立一个经贸办。

  54.香港与东盟十国的自贸协定谈判进展顺利,预料今年内可以完成谈判。政府亦争取在协定中保护港商在当地投资。其他重点包括减免关税和开放服务贸易等。香港也会继续研究参与国家与其贸易伙伴,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缔结或将缔结的自贸协定的可能性。

  55.此外,香港亦将扩展保护投资协定、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和就航运入息作出双重课税宽免安排等协议所覆盖的网络,争取与仍未签署这些协定的国家尽快进行磋商,务求为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商务合作,提供保障及便利。

  56.政府将加强调研和建立资料库供业界参考。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已于上月推出“一带一路”资讯网站。政府亦正研究为建筑相关专业构建参与“一带一路”基建的平台。

  专业及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57.沿线地区对专业及基础设施服务需求殷切。香港在多个领域,包括会计、法律、投资环境及风险评估、环境咨询、建筑、工程管理等均拥有优势。其中,香港在营运和管理铁路、机场、港口、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业界也有输出相关服务的经验。香港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提供顾问服务和参与营运管理。香港企业可按自身的优势参与合适项目,单独或联合参与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

  58.此外,香港有完善法制及采用国际商界熟悉的普通法制度的优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优势企业“走出去”等多方面,可为国家提供专业的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协助建立完善海外业务风险管理。

  59.香港的专业服务业可于落实“一带一路”策略的过程中大展所长。政府将拨款2亿元,支持香港的专业服务业业界与沿线国家及其他境外地方(包括中国内地)的交流、推广、合作。

  促进民心相通

  60.“五通”当中,特区政府将率先啓动与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工作,结合香港的半官方组织和大量的民间团体,发展与各地人民的交往。香港可以利用高度国际化和英语普及程度高的优势,搭建教育、文化及青年交流平台。

  61.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大学,并具有以英语授课的优势,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现时有不少“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在香港就读。自2012/13学年起,政府已在香港9所政府资助的院校设有专门的奖学金。政府会将奖学金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一带一路”地区,向沿线国家推广香港的大专教育,招募学生来港入读学士学位课程,促进香港与沿线民众的交往。

  62.政府将向奖学基金注资10亿元,将“特定地区奖学金”的名额,由每年10名分阶段增加约100名,鼓励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并鼓励学校在相关科目和学生活动中,加入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容。同时,“优质教育基金”将设立优先主题,鼓励学生多认识“一带一路”及与相关地区交流,并介绍香港可作出的贡献。

  63.文化方面,香港具备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和环境、多元文化的氛围,以及便捷的出入境政策,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团及文博机构在香港表演及举办展览,以及参与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香港过去多年已经与部分沿线国家有不同层次的文化交流,因此可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积极角色。

  64.青年方面,民政事务局辖下多个交流计划,包括与“青年事务委员会”合办的“国际青年交流计划”及“暑期交流计划”等,为香港和外地青年提供双向交流的机会,扩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及锻链多角度思考。为配合“一带一路”策略,政府将探讨把这些计划拓展至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可行性。

  65.香港大量的民间组织,包括商会、青年组织、社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活动能力强,运作方式灵活,每年均举办大量高水平活动,可以配合“一带一路”策略,建立及加强与沿线国家相应组织的联通合作。

  “一带一路”办公室

  66.政府将成立由我主持的“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并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推动研究工作,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及贸发局、旅发局等机构,以及与中央部委、各省市政府、香港的业界、专业团体和民间团体联络。

  (四)创新及科技

  67.创新及科技(创科)的能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及更安全。

  68.新成立的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将大力统筹、协调、支援和配合香港创科事业的发展,包括统筹好大学、科学园、工业邨、数码港、生产力促进局、应用科技研究院及其他4个研发中心,建设好科研、开发和生产体系。

  69.2015年是香港的创科年:创科局和港科院先后成立,世界着名的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决定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全球第一个海外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亦宣布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来年,我们必须再接再厉,推动创科发展。

  70.香港发展创科事业,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除吸引国际顶尖的研究机构外,香港可以更积极地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与内地合作。

  71.国家科技部目前已在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和浸会大学与香港共建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今年,5所新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会连同已成立的16所“伙伴实验室”及1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多个领域进行研发。政府每年将拨款超过1亿元支援这些项目。

  72.在刚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亦有5个由香港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奖。

  73.2012年起,国家科技部设立了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至今立项80项,其中与香港的合作项目41个,推动香港与内地在生物医药、电子资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合作。

  74.香港已有6所大学进驻深圳南山高新区,科技大学创业团体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合作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亦和深圳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青年创新创业。

  向下游出发

  75.香港的科研力量集中在大学。大学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产品,是香港创科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鼓励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院校进行更多中游及应用研究,政府将预留20亿元予创科局,用投资收入资助院校进行研究。

  发展产业

  76.科学园提供设备完善的研发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全面的技术和企业发展支援服务,并聚焦在“智慧城市”、“机械人技术”及“健康老龄化”3个跨领域的平台。现时有580间公司进驻科学园,雇用11?500名员工,有巨大的集群效应。科学园第三期全面落成后,总楼面面积将增加至33万平方米,可满足未来两三年的发展需要。科技园公司正计划将全园总楼面面积再增加约7万平方米。

  77.“再工业化”有潜力成为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及科技园公司已调整工业邨政策,将利用邨内的剩余土地兴建多层大厦,出租予创科产业,并收回已停用的厂房,以推动智能生产、吸引高增值科技产业和高增值生产工序。生产力促进局亦将协助工业升级转型,使相关企业“再工业化”,转向高增值生产。在检测和认证方面,政府将在本年度推出措施,免收相关豁免书费用,协助实验所在工业大厦营运。

  78.由于科研和新工业用地的需求将会增加,政府将在莲塘/香园围口岸附近物色土地,发展科学园及工业邨。

  79.过去10年,数码港致力培育资讯及通讯科技人才,成功培育了超过160家初创企业,又透过共用工作间的概念,提供租金优惠和租期灵活的办公地方,鼓励创业。此外,数码港的创意微型基金,资助有志创业人士发展构思及开发原型产品。

  支援创科初创企业

  80.近年,支援初创企业的工作有突破性发展。除了科学园和数码港支援初创企业研发和开拓市场外,商界投资营运的企业孵化器和共用工作空间,已由6年前的数间增至超过40间,显示投资者更重视创科发展。现时,在这些孵化器和共用工作空间的初创企业大约1?600间,大部分是创科企业。根据去年的一项国际研究,香港初创企业生态环境的增长位于全球第五名。

  81.政府将继续通过科学园和数码港,全面支援初创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数码港将增加培育计划名额,并设立新的群组,包括金融科技和电子商贸,配合业界及市场的最新发展,亦将在来年增加50%的Smart-Space小型办公室和工作间等设施,以及探讨更善用其设施和空间的方法,满足资讯及通讯科技业的发展需要。

  82.创科初创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均需要资金。除已有的创新及科技基金、数码港的创意微型基金、科学园的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和不同的大学资助计划外,数码港将拨款2亿元成立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投资于数码港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初创企业。

  83.为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本地的创科初创企业,政府将预留20亿元,成立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

  数码及“智慧城市”

  84.互联网对市民的生活愈来愈重要。根据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的科技基础设施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现时,免费的“Wi-Fi.HK”热点已超过17000个。政府将在3年内,逐步扩大免费Wi-Fi覆盖率一倍至34000个,在所有公共租住屋邨(公屋)及公立医院、街市、公园、休憩处、海滨长廊、旅游景点、公共交通交汇处及陆路口岸等,提供免费Wi-Fi,使香港成为全球Wi-Fi热点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同时,现时在政府场地的Wi-Fi速度将逐步提升一倍,安全性也会进一步提高。政府亦将在全港所有政府和非牟利团体的青少年服务中心及自修室提供免费Wi-Fi,并与学校合作提升Wi-Fi质素,以配合电子学习。

  85.创科局将与科研及公私营机构共同研究建设“智慧城市”,包括在巴士站和商场等地方提供免费Wi-Fi服务;开放更多公共数据,以便市场开发便利市民的流动应用程式;以及发展智能家居。创科局也将制定“智慧城市”的数码架构和标准。

  86.大数据(big data)的应用范畴十分广泛,包括分析和推测气象变化、交通路况、疾病扩散及商业趋势等。因应大数据分析的世界潮流,创科局将制定大数据应用政策。政府在去年推出公共资料入门网站data.gov.hk,提供超过5000个资料集。政府将继续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及商业机构开放更多数据。

  创科生活基金

  87.创科可以在通讯、交通、医疗、教育、环境、治安、消费及食物安全等方面提升生活质素。政府将预留5亿元,成立创科生活基金,资助应用创科以改善市民日常生活的项目。

  其他配套

  88.政府将检讨“创新及科技咨询委员会”的职能和组成,配合新形势的需要。

  89.政府将更积极推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鼓励学生选修有关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学科。

  (五)房屋土地与交通运输

  房屋

  90.住屋仍然是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楼价高、租金贵、居住面积狭窄、劏房蔓延、轮候公屋的申请个案创新高,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必须有坚定和坚持解决房屋问题的决心。

  91.本届政府一上任就表明增加供应,和遏抑炒卖、投资和投机需求的决心,并且提醒市民注意楼市在长期超低息和低供应下的走势。

  92.经过3年半的努力,供应明显增多,楼价和租金近来开始回落,扭转了楼价和租金只升不跌的心理预期。有市场人士猜测政府会否“减辣”,甚或减少土地供应。正如过去3年半我和其他官员反覆强调:政府解决住屋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毋庸置疑。政府有责任供应土地和公营房屋,满足市民的住屋需要,没有责任保证楼价只升不跌,楼价亦不应靠人为的短缺维持高企。今天楼价租金仍然远超市民的负担能力,亦扭曲了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我们对解决房屋问题必须继续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93.未来5年,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房协)兴建的公营房屋单位预计约为97?100个,当中公屋单位约为76?700个,资助出售单位约为20?400个。这预计落成量比2013-14及2014-15年度起的同类预计为高。

  94.房委会和房协将于今年预售合共约3?700个单位,2017年再预售合共约2?600个单位。

  95.我去年建议房委会选择合适的兴建中公屋项目,以先导计划形式出售给合资格“绿表”人士,进一步完善房屋阶梯。房委会已选取新蒲岗公屋发展计划并制定执行细节,提供约860个单位,预计可于今年下半年预售,明年年中入伙。

  96.私营房屋方面,预计未来3至4年一手住宅市场的供应量约为87?000个单位,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布供应数字以来的新高。

  土地

  97.土地是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香港不缺乏土地,缺乏的是可发展用地。众多社会、经济和民生问题,根源往往是土地规划及开发速度跟不上社会需要。本届政府上任后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制定短中长期计划,解决供求失衡,但土地开发不时遇到阻力,而且触及不少既得利益。

  98.土地供应也需要有长远规划,为下一代建立土地储备。

  短中期土地供应

  99.短中期方面,政府将继续改划用地及增加密度,并全面检讨土地用途,务求地尽其利。截至去年年底,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已批准41幅房屋用地的放宽密度申请,增加约7?750个单位。

  检讨土地用途

  100.前年《施政报告》公布,政府检讨土地用途,物色到约150幅具发展房屋潜力的用地,争取大部分用地5年间拨作房屋发展,兴建超过21万个单位,当中超过七成为公营房屋。过去两年,政府已向城规会提交63幅用地的法定图则修订建议,估计可供兴建约74400个房屋单位,包括42500个公营房屋及31900个私人住宅单位。当中46幅用地(约41000个单位)已完成法定规划程序。

  101.除上述约150幅用地外,2013年《施政报告》载列的多项增加土地供应措施,42幅可于短中期拨作住宅用途、并已于2013年划作或开展改划工作的用地,共可提供约39200个单位,包括23500个公营房屋及15700个私人住宅单位。截至去年年底,当中38幅(约38600个单位)已拨作住宅用途。

  102.政府下决心继续物色更多土地,并探讨将部分土地的范围略为扩大,藉此增加约17000个单位,其中约九成为公营房屋。

  发展前矿场用地

  103.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及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的法定规划程序已经完成,两项发展共可提供超过11000个房屋单位及超过25000平方米的商用楼面,目标是在2023至2024年开始陆续入伙。

  卖地计划

  104.2014-15年度,政府卖出20幅住宅用地,连同其他供应,共可兴建约21200个私人住宅单位,超过该年度18800个单位的目标,是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

  105.2015-16年度,政府卖地计划已售或将出售合共16幅住宅用地,加上其他私人房屋土地,估计可兴建约20300个单位,超过19000个单位的供应目标,亦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

  106.2012年7月至今,港铁就13个铁路物业发展项目成功招标,提供约21800个住宅单位。政府与港铁正积极探讨现有及未来铁路沿线车站和铁路相关用地的发展潜力,初步估计连大屿山小蚝湾车厂在内的土地,可提供超过12000个单位。

  107.政府将继续卖地,并鼓励港铁发展住宅项目,多管齐下增加私人房屋供应。

  中长期土地供应

  108.政府将积极推动在新界和大屿山的新发展和扩建,供应房屋单位和发展地区经济。现正在规划大屿山和新界北部地区的未来发展,并研究在维港以外适度填海和开发中部水域人工岛,以及发展岩洞和地下空间。

  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计划

  109.政府现正全速推展各项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计划。估计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以及元朗南发展共可供应超过197000个单位,争取在7年后陆续入伙。

  将军澳第137区

  110.政府将重新规划将军澳第137区80公顷土地的发展,研究作房屋、商业及其他发展的可行性。

  发展岩洞、地下空间及维港以外填海

  111.政府将完成制定全港岩洞总纲图。3项搬迁污水处理厂及配水库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将于明年年初完成。

  112.政府将咨询公众,制订4个市区地区的地下空间初步总纲图和物色可优先推行的项目。

  113.政府将尽快开展中部水域人工岛及欣澳填海两项研究,并探讨龙鼓滩填海作为土地储备的可行性。

  大屿山

  114.“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已向我呈交工作报告,建议大屿山北岸发展为一条经济及房屋走廊,人口主要在东涌和小蚝湾,而产业发展,包括商业、旅游及康乐,则分布在机场、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东涌东及欣澳填海区。东北部分则为休闲及娱乐用途。另一个建议是研究发展东大屿都会,透过在交椅洲附近兴建人工岛,长远建设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及居住人口达40至70万的社区,并连接香港岛、大屿山和新界西。发展模式将以交通基建先行及低碳“智慧城市”为主要参考。

  115.大屿山的大部分地方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现时设施不足。委员会和政府均认为在加强保育的同时,应透过短中期改善措施,便利市民享用大屿山,尤其是中部及南部一带。

  116.政府将于今年上半年咨询公众,然后推出大屿山发展蓝图,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实施时间表。政府将尽快成立“大屿山拓展处”,专责有关工作。

  商业及经济用地

  117.除房屋用地外,政府同时增加经济用地供应。各项新发展计划将兼顾市民住屋及就业需要。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以及元朗南发展正按计划推进,共可提供超过780万平方米商业或工业等用途的楼面,创造近24万个不同行业的职位。

  118.下年度政府将继续出售商业用地,并陆续将核心商业区内合适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改划,包括中环美利道多层停车场。短中期方面,还有金钟廊重建及铜锣湾加路连山道政府用地改作商业发展。另一方面,活化工厦措施自2010年实施以来,地政总署已就68宗整幢改装及8宗重建申请,批出并签订土地文件,预计共可提供约106万平方米商业及其他非工业用途的楼面。有关政策已达至善用工厦的预期效果,而过去几年工厦的空置率亦持续下降至低水平,因此有关政策将如期在今年3月底结束。

  九龙东

  119.九龙东新商业区具备巨大潜力,可供应约500万平方米商业或办公室新楼面。两个位于观塘及九龙湾的行动区,可提供的商业楼面将由约50万增至约56万平方米。九龙湾行动区其中两幅政府土地去年已出售,提供超过12万平方米商业楼面。政府正研究搬迁九龙湾行动区内现有政府设施,并即将展开观塘行动区的研究。九龙湾行动区的发展将包括商业、办公室等用途,更会在资讯发放、交通管理、建筑设计及设施管理、废物收集及处理和绿化等方面,引入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概念。

  120.政府将在九龙东采用新政策,包括引入先导计划,豁免修订契约土地补价,鼓励业主根据已规划的行人网络自资兴建行人天桥或隧道,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人车分隔网络,将九龙东发展为优质的商业区。

  啓德发展区

  121.啓德发展区北停机坪东部的基建工程已于去年完成,现时施工的主要为南停机坪及前跑道“酒店带”的基建。区内的住宅及商业用地将在今年稍后陆续出售。改善啓德明渠进口道及观塘避风塘水质的前期工程完成后,水质已有改善,下阶段的工程将进一步改善水质。

  122.政府正推展“飞跃啓德”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和筹划旅游中枢,同时将致力促成更多盛事活动,并尽快提供符合亲水文化的基本设施。

  长远城市规划

  《香港2030+》

  123.香港住屋问题严重,是生活质素急需改善的一环。我们要有承担和勇气,为年青人和他们的下一代确立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景,及早制定香港未来的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物色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地区。

  124.去年正式开展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研究旨在制定稳健、有弹性和超越2030年的全港长远规划策略。

  125.政府将会就《香港2030+》听取各界意见,积极务实,以行动为本,共同为香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制订规划蓝图。

  新界农地及棕地发展

  126.发展新界不免要征用部分农地。现时本港约有4000多公顷农地,当中约15%为常耕农地,其余多数荒置。政府主动支持本地农业发展,同时将会研究在规划及土地管理上充分利用优质农地,透过整合释放部分不再适合耕种的土地作其他用途,并改善乡郊环境。

  127.新界部分棕地有发展潜质,但目前大多已有各自的用途,不可能全部马上停用。政府正加紧研究如何处理仍有营运需要的棕地作业,并致力研究将部分作业迁入多层楼宇的可能性,以改善新界乡郊环境,并释放土地作发展用途。政府在洪水桥新发展区已预留24公顷土地作相关用途,亦正在邻近地区寻找合适用地作试点,尽量整合不同模式的作业。

  建造业

  工务工程

  128.近年建造成本持续上升,几个大型工程亦出现严重超支,政府有必要加强成本控制。

  129.政府将尽快就工务工程推出新措施,包括全面检讨相关指引,在不影响技术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创新的设计意念和方式,减省非必要的设计及合约要求,务求实而不华。政府将为工务工程设立成本指标制度,除特殊情况及已开展设计的项目外,所有政府新建楼宇项目的单位造价必须低于指标。另外,工务部门将加强工程设计标准化、机械化及以预制方式施工,并采取“可建性设计”的理念,保障安全之余亦减省成本。此外,亦将优化工程采购招标的方法,以减低投标风险溢价以至整体工程成本。发展局局长将成立并领导专责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30.政府并将参考外地做法,引入外地承建商及顾问公司,扩大本港建造业整体工程承办能力,避免工程价格因承办力不足而上升。

  加强楼宇维修技术支援

  131.政府十分关注楼宇维修工程的围标问题,会以多种措施处理问题,包括执法、向业主提供支援,以及宣传和公众教育。其中,政府正与市区重建局商讨,由该局推行试验计划,加强对业主的技术支援,包括提供指引及合约样本、安排专业人士提供独立意见、设立投标平台等,降低围标的机会。

  人力资源

  132.为加强协助招聘本地建造业工人,劳工处建造业招聘中心已于本月啓用。

  133.政府将联同建造业议会为建造业工人提供清晰晋升阶梯,推动技能及专业发展,吸引新血加入建造业。

  134.建造业将于明年4月按法例落实“专工专责”的规定。政府将联同业界推动技术工人测试及注册的工作。

  加快处理建造业的输入劳工申请

  135.建造业议会预测,未来数年建造业仍欠缺约10000至15000名技术工人。除致力培训及吸引本地工人入行,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前提下,有必要输入劳工,满足发展需要。

  136.政府将检讨“补充劳工计划”优化措施的成效,确保建造业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

  137.多项大型运输基建项目将陆续完成。今年预计观塘线延线和南港岛线(东段)将会通车。至于沙田至中环线,预计红磡及金钟段将分别于3至5年后通车。届时,香港的重铁铁路总长度将增加至超过270公里,覆盖全港超过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将于2018年通车,为香港带来重大的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道路方面,港珠澳大桥香港境内工程、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中环湾仔绕道和东区走廊连接路,以及吐露港公路和粉岭公路扩阔工程等,将在4年内先后通车。以上基建项目,将加强香港各地区之间及对外的交通,解决挤塞问题。

  138.政府现正规划策略性主干道及相关道路,包括将军澳--蓝田隧道及中九龙干线,并将进行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

  139.政府一直推行以公共交通为本、铁路为骨干的交通政策,并于2014年底逐步展开为期两年半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检视铁路以外的其他公共交通服务的功能,并正优先检视的士及公共小巴服务,重点包括研究引进优质的士及增加公共小巴座位数目的可行性,同时优化出租车服务的审批及监管制度。

  140.近年,政府积极推动巴士路线重组,包括采用“区域性模式”宏观检视和重组多个地区的巴士服务,以及增设转乘站以提高效率,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将继续进行。政府亦继续推动行人友善环境,以及在新市镇及新发展区缔造“单车友善环境”。

  141.政府预留超过8000万元,资助专营巴士公司在超过1000个巴士站增设座椅,方便候车乘客,及安装实时到站资讯显示屏。

  (六)扶贫安老助弱

  扶贫

  142.扶贫、安老、助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我上任初期,即推出“长者生活津贴”,现时惠及约43万名长者。同年实施“广东计划”,让移居广东的长者可领取“高龄津贴”,现时有16300人受惠。3年多来,政府推出的多项措施,渐见成效,2014年的贫穷人口减至96万,贫穷率则跌至14.3%,是2009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我乐见因失业而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综援)的个案数字已连续下跌70多个月,而整体个案亦回落至2002年的低水平。

  143.政府特别鼓励有能力工作的弱势社群通过就业自力更生。我在前年的《施政报告》建议推出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计划,将于今年5月接受申请,计划同样是旨在鼓励自力更生,预料可惠及约20万户低收入家庭共约70万人,包括17万名合资格儿童或青少年。

  144.政府提供交通津贴鼓励就业,并主动提前检讨和优化“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实行“双轨制”。截至去年底,已有超过98000人获发共近12亿元津贴。政府正全面检讨计划。

  145.政府将持续推行“2元乘车优惠计划”。计划自去年3月起,分阶段扩展至绿色专线小巴,现时每天超过93万人次使用。

  146.在安老方面,除了在20个新发展项目预留用地兴建安老服务设施外,劳工及福利局正积极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如计划下全部60多个项目得以落实,可增加约9000个安老服务名额及约8000个康复服务名额。

  147.政府将加强家居照顾服务,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和综合家居照顾服务(体弱个案)的服务名额,于2015年增至共8365个,较2012年增加三成半。除增加以传统模式提供的社区照顾服务外,政府亦推出“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以“钱跟人走”的崭新资助模式,由政府以服务券形式向服务使用者直接提供资助,让他们选择适合其需要的社区照顾服务。第一阶段的1200张服务券已在前年4月初全数发出。社会福利署正筹备第二阶段,增加1800张服务券,预计在今年推出。

  退休保障

  148.“扶贫委员会”正就如何改善退休保障进行公众参与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我呼吁大家积极提出意见,共同深入、知情、客观及理性地讨论。

  安老服务

  149.过去4年,政府投放在安老福利服务的资源增加五成半。政府将继续按“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原则,持续加强对体弱长者的社区照顾及住宿照顾服务。“安老事务委员会”正全力筹划中长期“安老服务计划方案”。

  150.为进一步支援在社区生活的长者,政府由现在至2016-17年度将新增约70个资助日间护理服务名额。

  151.政府将持续增加资助安老宿位的供应,和提升院舍服务质素,同时全面加强监管长者及残疾人士院舍,措施包括加强巡查督导、改善规管机制、推动院舍员工培训等。

  152.政府将加强长者医疗服务,包括将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社区老人评估小组的服务推展至更多地区。

  助弱

  残疾人士

  153.过去4年,政府投放在残疾人士支援服务的经常性开支增幅近五成,日后将持续及全方位地支援残疾人士,包括为学前儿童推出学习训练津贴和试行到校提供康复服务;延长就业后跟进服务,提高就业和在职试用资助金额,并资助雇主改善工作间;以及推出“个案经理模式”支援残疾人士,并为严重残疾人士提供家居照顾服务。

  154.劳工及福利局统筹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已完成检讨“伤残津贴”申领资格。政府将实施工作小组的建议,包括:

  优化现行“伤残津贴”的医疗评估安排;以及邀请“关爱基金”推出试验计划,为低收入的残疾人士照顾者提供生活津贴、提高在综援计划下的残疾受助人的豁免计算入息上限,以及向领取“高额伤残津贴”并从事受薪工作的合资格残疾人士提供额外津贴。劳工处将邀请非政府机构协助跟进对残疾求职人士的就业支援。

  155.政府将持续增加人手,加强推行及监察康复服务,包括增加服务名额和“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买位计划”宿位;增加私家医生外展到诊资助,加强在院舍的基础医疗服务;以及增加和更换复康巴士。

  特殊需要儿童

  156.本年度推出的“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有助轮候服务的儿童尽早获得支援。政府已向16间非政府机构批出超过2900个名额,为450多间幼稚园或幼儿中心服务。

  157.衞生署将增设一所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以落实在6个月内完成评估及专业诊断的服务承诺。政府亦将为轮候特殊幼儿中心的儿童提供更多训练时数。

  158.部分中产家长担忧离世后,有特殊需要的子女,特别是智障子女的照顾问题。劳工及福利局将成立工作小组,探讨设立公共信托机构的可行性及检视相关监护制度,以提供可负担的服务。

  家庭服务

  159.政府现正就“父母责任模式”的立法建议咨询公众,并将透过推行“儿童探视服务试验计划”等措施,宣传离婚后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持续责任。

  160.政府将增加妇女庇护中心及家庭危机支援中心宿位及资源,加强支援家庭暴力受害人和有需要的家庭。

  福利服务规划及护理工作人力资源

  161.政府正积极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其中5个项目预期可在2017-18年度或之前,新增约240个安老服务名额和约450个津助康复服务名额。

  162.政府已推出“青年护理服务啓航计划”,为有志在社福界护理工作发展的青年人安排聘用和培训。5间非政府营办机构正分阶段提供共1000个培训名额。

  (七)应对人口老化

  163.65岁或以上的长者占整体人口比例,将由2014年的15%或107万,增至2064年的36%,即258万。同时,劳动人口将持续减少,由2014年的360万下跌至2064年的311万。

  164.政府在5方面应对人口老化,即释放本地劳动潜力、培育本地人力、吸引外来人才、缔造有利生育环境,以及积极乐颐年。除在去年《施政报告》公布的一系列措施外,我建议在吸引人才和建设长者友善环境这两方面努力。

  吸引人才来港工作

  165.政府已推出多项措施,优化现行输入人才安排。鼓励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回流就业的试验计划反应良好。政府亦计划设立专题资讯平台,为香港移民第二代、在海外高等院校留学的香港大专生及海外专业人士提供就业资讯。

  建设长者友善环境

  166.人口老化将为退休保障、医疗护理和安老服务带来额外财政负担。“扶贫委员会”现正收集社会对改善退休保障的意见,“安老事务委员会”则展开了安老服务的中长期规划工作,而政府亦制定了医院发展蓝图。

  167.新一代的长者将更健康和更有活力,教育程度也较高,足可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政府将继续建构长者友善城市,推广积极乐颐年。

  让长者在区内轻松安全走动

  168.在“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政府正逐步优化现有公共行人通道的无障碍通道设施,目前已完成20多个项目,并将继续全力推展余下遍布18区约180个项目,当中包括每个区议会各自选定的3个优先项目,预计约八成项目将在3年内分阶段完成。政府将再请各区议会由今年第四季开始,选出不多于3条现有行人通道作为第二批推展项目。当中可供区议会考虑的行人通道在符合若干条件下,将不再局限于由路政署负责维修及保养的公共行人通道。

  169.香港斜坡和梯级较多,政府争取在今年第四季逐步展开在青衣、葵涌及九龙城区的3个升降机及行人通道系统工程,以及在将军澳及荃湾区分别提供高架行人道及行人天桥,方便出入。

  170.政府将请区议会选定合适的主要行人通道加建上盖,预计工程可于后年展开,亦将研究应用资讯科技,增加长者及有需要人士过马路的绿灯时间。运输署的“香港乘车易”应用程式也将加入方便长者使用的新介面和功能。

  增设户外座椅和其他设施供长者使用

  171.政府将在现有公共设施如街市、游泳池、体育馆等,加设座椅或长者优先座,亦将在规划和新建公共空间或设施时,加入更多方便长者的设计。

  172.除了按现行设计标准,在公共厕所设有防滑地面、自动感应水龙头、扶手等,如情况许可,政府也将加设方便长者的设施,并考虑在新建的公厕提供面积较大的长者优先厕格。

  为长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家居环境

  173.目前约四成长者居于公屋,新建的公屋多年来已全面引进“通用设计”,包括扩阔单位大门、厨房门和浴室门,和采用防滑地砖等较安全的物料,住户年老后,仍可安居于原有单位。房委会将因应需要,为居住在旧式公屋而合资格的年老租户改装单位设施。

  174.房协正在湾仔、油尖旺、深水埗等5区推行“长者住安心”计划,为居住私楼的长者提供改善家居安全建议。房协职业治疗师将探访长者,评估家居环境及身体情况并提出建议。计划费用全免,业主可自行决定是否聘请承建商施工。未能负担维修费用的合资格长者可向“长者维修自住物业津贴计划”申请最多4万元的津贴。

  175.房委会亦计划为较多长者的公共屋邨增加长者康乐设施,或按居民需要,改动屋邨内公共空间用途或设计等,检讨成效后,再将计划扩展到其他屋邨。

  《设计手册》和长远规划回应长者需要

  176.上述大部分顾及长者能力和日常生活的硬件设施,已专章列于《设计手册》中,作为法例以外的指引,鼓励私营发展商协力为长者创建更舒适安全的环境。屋宇署将不时检讨并建议更新《设计手册》供各界参考。

  177.政府的《香港2030+》研究,将研究老年人口增加对房屋、医疗和安老设施等用地需求的影响;及以长者友善为准则,探讨如何规划适合长者居住和活动的室内外环境。政府将继续为安老设施预留土地。

  数码共融

  178.为协助长者融入日趋数码化的社会,政府资助开发“长青网”,提供长者服务资讯。政府亦推动公私营网站及流动应用程式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长者,并资助开发流动应用程式,为患有认知障碍症的长者提供训练,以及协助长者搜寻活动资讯。

  跨界别合作

  179.政府将结合其他机构,例如香港赛马会、区议会等,回应长者的诉求。来年将向区议会增拨资源,在地区推动建立长者友善社区的工作。

  劳工

  180.“标准工时委员会”于2014年完成广泛的公众咨询及深入的工时统计调查。参考这两方面工作的结果,委员会即将进行第二轮咨询,并尽快提交报告。

  181.政府已新增约1200个服务6岁以下儿童的幼儿中心延长时间服务名额,并向300多间资助独立幼儿中心及提供暂托幼儿服务的服务单位提供资源,加强其督导及行政支援。这将有助释放妇女劳动力。

  妇女

  182.继各决策局及部门广泛应用“妇女事务委员会”订立的“性别主流化检视清单”后,政府将推出先导计划,鼓励社福界非政府机构在制定政策及计划时,参考清单及应用性别主流化。

  (八)教育和青少年发展

  青年发展

  183.政府十分重视青年人的发展,致力提供充足和多元的升学和培训机会,让青年人装备自己,扩阔视野,把握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向上流动。

  184.政府开拓多种平台,为不同志向的青年人提供发展机会。过去数年,政府推出了多项新措施以支持青年的多元发展,包括推出“多元卓越奖学金”、“青年生涯规划活动资助计划”、大幅增加对青少年制服团体的经常性资助、增拨资源扩大“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等。同时,政府继续推行“青年宿舍计划”,让部分青年可以有自己的居住空间。

  185.“多元卓越奖学金”第一批受惠学生已于去年9月入读各大专院校,政府亦已完成“青年发展基金”的筹备工作,待立法会拨款后推出。基金主要以资金配对形式,协助青年人创业。

  186.政府将继续增加“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的名额,并与非政府机构及大专院校优化计划。

  187.警方将在多方面加强少年警讯及对青少年的工作,包括在八乡设立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训练营,预计明年啓用,服务少年警讯会员、学生、青少年团体、少数族裔人士及耆乐警讯会员。此外,警方计划增加学校联络主任。

  188.政府决定由2017/18学年起,落实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循多方面提升教育质素,措施如下:

  向合资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提供基本资助,让幼稚园为所有合资格儿童提供3年优质半日制服务,预计约七至八成的半日制幼稚园学位将会免费。有关估计基于若干假设,例如幼稚园按建议的师生比例1:11聘请教师,灵活运用除教师薪金及特定津贴以外的政府拨款,以及幼稚园的租金开支亦稳定地维持于现时水平等。政府亦将为合资格的全日制及长全日制幼稚园提供额外资助,以及修订规划标准,逐步提供更多全日制学额;

  进一步改善师生比例至1:11,加强照顾儿童的多元需要,并鼓励幼稚园设立专业阶梯及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

  因应幼稚园的学与教经验及社会需要,修订《学前教育课程指引》;

  优化“质素保证架构”,强化幼稚园的管治和透明度,并加强政府监察;

  加强照顾有经济需要的学童、非华语学童及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童;

  加强家长参与及家长教育;

  以及长远而言,改善校舍及设施,并研究增加幼稚园校舍供应。

  189.在新政策落实前,我将请“关爱基金”考虑在2016/17学年,先为有经济需要的家庭提供一次过的幼稚园学生就学开支津贴。

  中小学教育

  190.政府将继续为公营中小学建立无线网络校园及购置流动电脑装置提供财政支援。全港已有一半公营学校完成相关工程。

  191.新学制高中阶段的中期检讨已经完成,政府亦积极推动生涯规划教育。为优化高中课程的推行,以及加强生涯规划教育与相关辅导服务,由2016/17学年起,学校可将现行的“高中课程支援津贴”及“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预计可提供额外约1?000个学位教师职位。我们会在未来两个学年检讨学校的推行情况。

  192.为应对中学生人数短暂下降,政府在过渡期间以“保学校”、“保教师”、“保实力”为目标,实施一篮子针对性纾缓措施,稳定教师团队。政府将继续实施纾缓措施,让中学在整体学生人数逐步回升前保持稳定发展。其中,若学校因缩减中一班级而有过剩教师,保留期由1年延长至3年。为进一步稳定教师团队,资助中学如有需要,可申请延长过剩教师的保留期至2017/18学年。有关措施涉及30所学校约130名教师。

  193.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政府建议成立8亿元的“资优教育基金”,支持香港资优教育学苑栽培10至18岁的特别资优学生。同时,教育局将继续推行“校本资优教育计划”,包括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并成立学校网络分享实践经验。

  194.此外,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在收录大量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公营中、小学,将教育心理学家与学校的比例逐步提升至1:4。

  职业及专上教育

  195.教育局将提前检讨如何扩大“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的资助范围,协助更多有经济需要的学生到内地升学。

  196.我在过去两年的《施政报告》指出,职业教育可以让青年人发挥兴趣和潜能。政府全盘接纳“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向政府提出的建议,并会积极考虑如何落实,包括全数资助中学提供应用学习课程;延长“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先导计划”,以惠及多两届共2000名学生;以及支持主要的职业专才教育机构举办大型技能比赛,选拔香港代表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等。

  197.政府将在市区预留一幅土地,供职业训练局兴建具规模及现代化的校舍。

  (九)环保和保育

  空气质素

  198.在2010年至2015年间,空气质素明显改善,大气及路边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悬浮粒子,平均浓度均下降了12%至25%,只有臭氧因区域烟雾问题上升。年内,政府将啓动检讨空气质素指标的工作。

  199.政府将深化与内地合作,重点包括在珠三角水域设立排放控制区,减少船舶排放污染,监测空气质素,以及研究臭氧和微细悬浮粒子的形成与防治。

  维港水质

  200.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已经完成,整体水质进一步改良。过去一年,生化需氧量下降了20%,大肠杆菌下降了74%。政府将研究如何进一步处理残余污染物排放到市区沿岸引致的污染及气味问题,以助推广亲水文化,预计两年内完成研究。同时,政府正筹备在九龙及荃湾设置旱季截流器及修复污水干渠,尽快减少维港近岸的残余污染物。政府将推行试验计划,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场地设立钓鱼区。

  气候变化及能源

  201.上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取得正面成果,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订出明确方向和目标。政府会积极推展缓减气候变化的工作,亦发表了《香港气候变化报告2015》。政务司司长将主持跨部门委员会,督导和统筹落实工作。

  202.《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已定下2025年将能源强度减少四成的新目标。环境局将扩大“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涵盖更多电器产品,并将在社区推广低碳生活。

  203.政府将与电力公司商讨新的《管制计划协议》,改善规管安排,以提高能源效益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电动车

  204.电动车没有尾气排放,普及使用能减少路边空气污染。电动车数目已由2010年年底少于100辆增至现时近4000辆。

  205.政府将重点推动公共交通使用电动车,并正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在今年内试验36部单层电动巴士。政府将把更多公共充电器提升至中速水平,及协助物业管理公司增建更多充电设施。

  自然保育

  206.政府现正就制定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咨询公众意见,以期在未来数年落实执行加强自然保育的措施及支持可持续发展。政府已预留额外资源推行相关措施,包括提高持份者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知识、加强保育具重要生态价值地点及物种、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监察生物多样性趋势等。

  207.政府十分关注非法猎杀非洲象的问题,将尽快啓动立法程序,禁止大象狩猎品进出口,并积极研究其他适当措施,包括立法进一步禁止象牙的进出口和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以及加重濒危物种走私及非法贸易的罚则。与此同时,政府将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象牙走私及非法贸易。

  废物管理

  208.政府正按照《香港资源循环蓝图》推进多项工作。“回收基金”已于去年10月推出,协助回收业提升作业能力。政府亦在社区推动乾净回收运动,并正逐步落实“绿在区区”计划;同时大力推展各项环保基建及转废为能的工程,以及扩建堆填区。

  209.除了建设新设施,政府也正研究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设施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作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网络的新增部分,提升厨余处理能力。今年内将开展试验计划的筹备工作,确立技术可行性及装置要求。政府亦将研究未来废物管理及转运设施的规划,根据循环经济和“智慧城市”概念,确立香港所需的额外设施及技术,满足至2041年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10.政府正积极引入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制度,推动减废。除草拟法例外,政府正进行收费的相关配套工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已预留5000万元资助社区参与项目,为实行收费制度作准备。

  211.政府正检讨“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并探讨长远发展方向,包括与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衔接。政府已提出方案,尽快把收费调升至收回成本水平,并提交立法建议。

  212.政府根据《香港厨余及园林废物计划2014-2022》,尽快开展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的工作,并在今年为相关工程筹备招标。政府部门将继续在绿化工作的各个阶段减少、重用和循环再用园林废物。

  213.政府将加强动员社会参与,推动惜食文化和推行“咪嘥嘢食店”计划,从源头减少厨余;加强支援非政府机构收集剩余食物,转赠有需要的市民,达到减废和关爱的双重目标;并继续透过屋苑厨余循环再造项目,提升居民认知及参与。

  214.政府将积极落实废电器电子产品和饮品玻璃容器两项生产者责任计划,并总结经验,研究就其他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计划。

  215.为防止废置食用油非法加工处理成为食用油,政府将引入行政措施,规管废置食用油的回收再造,并要求废置食用油收集商、处置商及出口商登记并备存相关交易记录。政府亦计划修订《废物处置条例》,以加强规管效力。

  光污染

  216.政府会推出《户外灯光约章》计划,鼓励在预调时间关掉对户外有影响的装饰、宣传或广告灯光。

  文物保育

  217.政府将继续为111项古蹟提供法定保护。另外,“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第五期将于今年推出。

  218.过去数年,政府成功获得业主同意保育12幢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并鼓励更多私人业主保育并活化其建筑物。就此,政府最近优化了针对私人拥有的已评级历史建筑的“维修资助计划”,以吸引更多业主申请资助以进行维修工程。

  219.政府将预留5亿元,落实古物咨询委员会在检讨历史建筑保育政策后提出的建议,成立专为保育历史建筑而设的基金,资助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活动、宣传活动和学术研究,并把政府现时有关保育历史建筑的部分措施和工作,纳入基金资助范围。

  (十)医疗衞生

  公营医疗

  220.人口老化,医疗服务将承受重大压力。医管局今年将增设约230张病床,以及增加手术室节数、普通科门诊名额、内窥镜检查和紧急手术服务等。

  10年医院发展蓝图

  221.为应付新需求,并改善现有服务,政府和医管局已共同制定整体医院发展计划,在未来10年,将动用2000亿元落实有关发展项目。

  222.今、明两年,天水围医院及香港儿童医院将先后落成。未来10年的医院发展计划,除了已开展的重建广华医院、玛丽医院和联合医院,以及啓德急症全科医院的第一期工程外,亦包括啓德急症全科医院的第二期工程,以及重建或扩建屯门医院手术室大楼、灵实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葵涌医院、北区医院、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葛量洪医院及圣母医院等项目。上述项目将增加5000多张公立医院病床,及超过90个手术室。

  223.政府特别重视增建有规模效益的大型医院,为市民提供一站式、跨专科的医疗服务。啓德急症全科医院计划设有约2400张床,连同香港儿童医院的468张病床,将会发展为具规模的先进医疗中心。这是自1993年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落成以来,另一大规模的医院,突出本届政府对公营医疗服务的承担。

  日间医疗

  224.人口老化导致长期病患增多,医管局将逐步增加日间服务,包括构思兴建日间医疗中心和大型日间医院,集中提供更多日间手术、康复、内窥镜、放射诊断、化验等设施。病人于日间前往医院接受诊断治疗后即可回家休养,既保持病人与家人和社区的联系,有利康复,亦可让医管局的住院病床服务集中照顾有需要的病人。

  基层医疗

  225.我们应从疾病预防开始,鼓励市民注重个人健康及利用社会资源改善医疗服务。衞生署已制定糖尿病、高血压、儿童及长者预防护理的参考概览,供医护人员及患者参考,并建立《基层医疗指南》电子资料库,方便公众求医。政府建议向医管局拨款100亿元成立基金,利用投资回报,常规化及优化以试验性质推行的“临床公私营协作计划”,并发展新的临床公私营协作措施。“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将集中研究进一步推广基层医疗,确保公共医疗系统的长期持续发展。

  226.政府将邀请“关爱基金”考虑推出先导计划,为合资格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女性提供免费子宫颈癌疫苗注射。

  精神健康

  227.根据“精神健康检讨委员会”的初步建议,医管局将继续增拨资源提供新一代精神科药物,同时增加人手改善精神科住院及门诊服务。此外,医管局和社会福利署将合作推行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以“医社合作”模式,透过长者地区中心为患有轻度或轻度至中度认知障碍症的长者提供服务,缩减患者轮候医管局评估和专科服务的时间,并加强认知障碍症的社区护理服务。

  推行检讨医管局的建议

  228.“医管局检讨督导委员会”已于去年年中发表报告,提出10项主要建议,透过优化联网划界及资源分配模式等措施,缩短病人轮候时间,并协助医管局应对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患增多等挑战。政府自本年度起3个年度已预留超过11亿元的一次性额外拨款,推行有关建议。

  公共衞生

  对抗季节性流感

  229.政府于本年度试行把“政府防疫注射计划”及“疫苗资助计划”的范围,扩大至所有智障人士及65岁或以上的长者。政府会于下年度起将措施恒常化。

  对抗抗菌素耐药性的威胁

  230.抗菌素耐药性问题是全球公共衞生的一大威胁。政府将成立高层督导委员会,与业界携手制订应对策略。

  控烟工作及戒烟服务

  231.政府将加强法定禁烟区的巡查工作、加强戒烟服务、研究立法规管电子烟,并就电子烟的潜在祸害加强公众教育。

  中医药

  232.传统中医药学是一个宝库,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屠呦呦女士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向世界证明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可把传统中医药的知识和理论提升至更高层次。香港的中医药根基深厚,拥有国际认可的良好规管制度,又有联系世界级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优势,政府亦决心在科技及其应用上成为区内的创新枢纽,香港有优厚的条件进一步发展中医中药。

  233.本届政府成立的“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谋划中医药四方面的发展,分别为中医服务、人才培训及专业、科研及中药产业。政府已逐步落实委员会的建议,包括在医管局进行“中西医协作先导计划”,以及筹备兴建由衞生署管理的中药检测中心。

  234.政府已预留一幅在将军澳的土地发展中医医院,亦已完成约230种香港常用中药材的《香港中药材标准》,并将进行中药饮片标准的先导性研究。

  医疗改革

  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

  235.为维持香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并确保持续发展,政府即将完成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并将分阶段落实建议,满足未来需求,并确保医护专业规管架构与时并进。

  236.政府将根据策略检讨的初步结果,在2016/17至2018/19学年增加50个医科、20个牙科和68个其他医疗专科以公帑资助的学士学额。政府亦将逐步落实其他规管建议,包括为辅助医疗专业设立自愿认可注册制度。

  237.政府计划今年首季向立法会提交修订《医生注册条例》草案,落实包括议员提出的增加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4位业外委员的建议,以改善投诉处理和纪律研讯机制。此外,政府将详细检讨医委会的组织架构,确保有足够专业代表性和社会参与,以及增加运作灵活性,引入境外专才,满足本地需要。

  私营医疗机构规管

  238.政府将加强规管私营医疗机构,建立新的规管制度,立法保障病人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自愿医保计划

  239.政府将筹备落实自愿医保计划,包括订定保险产品最低要求、拟定标准保单条款及条件、规划现有保单的转移安排等。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

  240.促进公私营医疗合作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将于今年年初啓用。政府将开展系统的第二阶段工作,暂定项目包括加入放射图像互通,和扩大可处理的互通资料范围。

  (十一)文康及市政

  文康及体育

  241.政府继续全力推展西九文化区计划,苗圃公园已在去年开放。政府亦将投放3亿元推行“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试验计划”,为本地艺术团体所筹得的私人捐款和赞助提供配对资助。

  242.“欣赏香港”运动期间,博物馆免费开放1个月,反应良好。政府决定恒常免费开放康文署指定的博物馆常设展览。

  243.我决定落实政纲建议,委派民政事务局负责体育政策的副秘书长担任“体育专员”,统筹及协调跨局或跨部门的体育工作。

  244.啓德体育园区的详细筹划工作已于去年8月展开,预期将于明年完成。

  245.政府将制定退役运动员就业计划,资助及鼓励学校及体育总会聘用退役运动员,为他们的职涯规划及日后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协助学校和体育总会推广体育和培养人才。

  市政服务

  246.不少公众街市位置优越,但管理模式和设施落后。政府正积极跟进几个公众街市的改善工程,提升竞争力,也会为个别公众街市及熟食中心制订改善、转变用途或迁出等计划。

  247.骨灰安置所的供应及管理问题困扰社会多年。政府已获区议会支持提供约45万个新龛位,并将继续就新项目咨询区议会,巩固未来15年公众龛位的供应。长远而言,政府将大力推广绿色殡葬。管理方面,政府正积极配合法案委员会的审议,争取在本立法年度内通过《私营骨灰安置所条例草案》,早日落实发牌制度。

  (十二)地区行政及管治

  地区行政

  248.区议会选举已于去年11月举行。由本届开始,区议会已全面取消委任议席,民选议席增加19席至431席。政府期待与新一届区议会充分合作,服务市民。

  249.在深水埗和元朗两区推行的先导计划,赋权由民政事务专员担任主席的“地区管理委员会”,处理部分涉及公共地方的管理和环境衞生等问题,并由区议会就工作优次提供意见。计划已于去年8月完成,成效理想。政府建议在全港18区推行“地区主导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地区问题地区解决,地区机遇地区掌握”的理念。各区专员将咨询新一届区议会,由“地区管理委员会”决定具体计划内容,积极解决各区急需处理的问题。

  250.全港18区区议会在“社区重点项目计划”下倡议推展共27个项目,部分已取得拨款。政府希望其余项目能获得立法会支持,尽快落实,回应地区需要。

  治安

  251.纪律部队尽职尽责,使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值得市民支持和配合。安全问题威胁全球,香港高度国际化和开放,对境内外的安全隐患必须维持警戒。

  252.政府将全面检讨处理免遣返声请的策略,包括检讨《入境条例》,同时加快审核声请,打击严重的非法入境、逾期居留等问题。

  公务员队伍

  253.我衷心感谢公务员同事紧守岗位,竭尽所能,全心全意支持和配合政府有效施政,服务市民。

  254.为了建立及巩固与公务员队伍的新型伙伴合作关系,我和政治问责官员将与各公务员团体保持紧密联系,并通过司局长恒常探访各部门,促进沟通,深入了解前线同事的工作和诉求,并为公务员提供适切的培训,确保政府的服务与时俱进。此外,政府将筹备一所新的公务员诊所,并为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加强专科牙科服务。

  (十三)结语

  255.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过去一年,本届政府继续本着稳中求变的理念,为香港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未来一年,我们要用好“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和创新科技的全新机遇,就更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为香港的短、中、长期发展打拼。

  256.香港虽然发展水平高,但经济规模细小,而且高度开放,对外依赖度高,因此对外围的变化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257.未来一年,全社会要就几个主要的劳资关系问题,和社会保障的路向寻求共识。在这过程中,政府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各界各阶层的互让互谅,希望各有所得,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58.政府并将继续维护人权、自由、民主、法治和廉洁等核心价值,并全面准确按照《基本法》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

  259.香港的经济发展有独特优势,我们要坚定信心,掌握机遇,奋发进取。今年的《施政报告》以“创新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繁荣共享”为主题,只要大家齐心一致,不失时机地落实各项主张和建议,我们的经济发展将会有新的和更大的动力,民生会继续改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各阶层市民都可以共享繁荣。

  260.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政治任命官员和公务员团队的辛勤付出,感谢行政会议、立法会、法定机构、各咨询组织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

  261.多谢各位。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