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蔡英文時代,兩岸如何“和平發展”

2016-01-17
来源:鳳凰論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結束,國民黨慘敗,島內藍綠的政治版圖為之大變。
 
  國民黨慘敗的原因很多,馬英九跌至個位數的支持率是朱立倫最大的包袱,經濟增長低迷,而物價不斷上漲,普通民眾沒有從國民黨的政策中獲得紅利。八年之后,蔡英文逐漸擺脫了當年陳水扁的政治負資產,以“清白之身”來攻擊國民黨的慘淡政績,她用的口號跟當年里根攻擊卡特的非常相似:你們的生活比四年前更好了嗎?如果沒有請投蔡英文。普通選民關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能不能賺更多錢,能不能住舒適一些的房子。
 
  馬英九在為朱立倫助選時也說,自己八年中的施政方向絕對正確,但是具體的政策上有疏漏。的確如此,大政方針好制訂,但選舉與施政都需要入細入微,在這一點上,街頭政治起家的民進黨無論在政治組織動員還是議題設定上都比國民黨做得精細。
 
  馬英九八年任期內最大的政績是奠定了兩岸和平的制度基礎。國民黨慘敗并非兩岸政策錯了,毋寧說,國民黨在島內民生、經濟以及政黨建設上幾無起色,最終被選民以“試錯”的心態給換掉了。三次政黨輪替之后,選舉議題已經多元化,兩岸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島內兩黨的最大公約數。
 
  2012年大選的時候,蔡英文輸在了兩岸政策上,因為在一中的原則上閃爍其詞,由此也可以看出兩黨風格的差別。這一次蔡英文在選前就承諾要“和平發展”,也會與各方進行溝通。“和平發展”這一承諾至少表明蔡英文會延續馬英九政府時期的兩岸政策基礎,也不敢貿然打破目前兩岸和平的現狀。當然,也很難希望在蔡英文時期兩岸關系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方面民進黨內含“臺獨”的因子;另一方面兩岸關系的“低垂果子”已經基本采摘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開辟新的合作空間。
 
  于臺灣而言,兩岸關系的穩定與發展,是臺灣避開大國政治博弈的最優選擇。馬英九時期,臺灣已經不再是中美關系的熱點,這種“邊緣化”才是臺灣的福音,也是兩岸和平與發展的基礎。臺灣問題的復雜性超乎想象,既是中國國內政治的一部分,也嵌套進了中美關系的框架之中。“九二共識”框定了臺灣問題的本質,必須在一中框架之下實現兩岸的互動與合作。沒有這個共識,臺灣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安全議題,關乎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若扮演“不沉航母”的角色,那就成為中美大國博弈的棋子。從這個角度來說,馬英九成功拆解了兩岸軍事沖突的引信,奠定了臺海和平的基礎。
 
  “九二共識”不僅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也是臺灣擺脫大國博弈,分享和平紅利的關鍵。蔡英文要想讓臺灣經濟再出發,就必須保持兩岸和平的底線,摒棄“不依賴大陸”的非白即黑的思維。馬英九時代,兩岸關系最大的特征是大陸讓利于臺灣,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配套,臺灣未必能夠吸納這些“紅包”,加上藍綠惡斗,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隨著兩岸交流渠道和平臺的開拓,兩岸之間的互動從政黨高層延展到社會層面,最終,兩岸的持久和平與統一依賴于欄桿社會之間的理解與共識,唯有如此,才能尋找與確認同文同種的文化根底,架構起兩岸社會現代化的價值共識。
 
  當下國際體系正經歷一個重塑的過程,多元權力中心的時代已經來臨,兩岸關系的發展不僅是“中國”內政的問題,更是新一輪區域化與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大陸還是臺灣都在經歷經濟與社會的轉型與升級,提升在全球政治經濟鏈條中的位次,這不僅關乎兩岸和平,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應該構成蔡英文政府兩岸“和平發展”的題中之義和必然選項。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