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印度實地調查:國產手機廠商蜂擁掘金

2016-01-20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印度實地調查:國產手機廠商蜂擁掘金

  目前進入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可以列出一長串,包括小米、榮耀、金立、魅族、聯想、酷派、一加等。除了手機品牌廠商,手機供應鏈廠商也在伺機而動,不希望錯失印度這下一戰場。某種程度上說,印度正在走中國的老路,以市場換取技術,希望通過廣闊的市場吸引產業鏈的轉移。

  走在印度首都新德裏的街頭,街道兩側密布的廣告牌中間,或可以看到VIVO、OPPO、金立等中國手機廠商的身影。然而,相對三星、索尼以及當地本土品牌的氣勢,這些中國品牌顯得依然微弱。

  事實上,2015年,幾乎所有的國產主流手機廠商都進入了印度市場。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印度淘金熱已經感染了整個中國手機行業,印度市場還遠未被中國廠商攻下。IDC數據顯示,2015年3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30萬,較上年同期增長21.4%。三星領跑,市場份額占比24%。本土品牌Micromax、Intex和Lava分列第二、第四和第五。依靠摩托羅拉較好的出貨量,聯想成為唯一躋身前五的中國廠商,占比9.5%。

  必爭之地

  1月20日,樂視將在印度舉辦超級手機發布會,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目前進入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可以列出一長串,包括小米、榮耀、金立、魅族、聯想、酷派、一加等。

  VIVO廣告牌是新德裏街頭上最常看到的中國手機品牌,這得益於它近期對印度線下渠道不吝成本的投入。目前,VIVO已經在印度建立工廠,首期投資1.25億人民幣。據悉,VIVO還建立了一個擁有7000名員工和10000個零售商的業務體系,手機已進駐200餘座城市。此外,公司還計劃2016年底前在印度建立200家售後服務中心。此前,其還斥巨資冠名印度板球超級聯賽2016年和2017年兩個賽季。作為國內最重視社會化渠道的手機廠商之一,vivo顯然希望將國內經驗移植到這個新興市場。

  然而,並不是所有廠商都具備這么強的資金實力。當前,對中國廠商來說,線下渠道依然是一大痛點。印度當地隨處可見的夫妻店是其零售業的主力,當地缺乏大型連鎖的電子賣場。據GfK統計顯示,印度線下有50萬個有賣手機的店面,分散而且規模很小。政府出於對零售的保護,對線下渠道投資把控嚴格。

  同時,作為一個松散的聯邦制國家,印度有28個邦,6個聯合屬地,各邦之間法律、稅收、文化、政策各異,在印度也很難找到一個國包商。這種情況下,進入印度較早、在印度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的金立,也將印度全國的業務分為八個大區進行管理。

  2015年年末宣布進軍印度的迪信通,目前正通過與本土企業Spice合作打開印度零售市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由於與Spice收購價格並未談妥,目前迪信通派出了5名高管進駐Spice。迪信通副總裁、印度業務CEO雷濤介紹,印度全國性的渠道鋪設困難重重,目前迪信通進入了“觀察期”。

  印度市場的確是一塊讓人垂涎的大蛋糕:12億多的人口,在這個充滿年輕人的國家中,6億多年輕人不到25歲,7億多人口低於30歲;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7100萬部,占整體出貨量的25%,智能機占比還相當低。在印度比較貧困的比哈爾邦等地區,手機普及率僅為54%;本土手機產業鏈孱弱,缺乏強勁的合作夥伴;本土品牌基本沒有研發,依靠中國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廠商,沒有絕對領先的對手,剛剛從貿易模式起步轉向生產模式;在移動互聯網上,印度也還是一個3G的世界,僅有少量運營商在少數城市提供4G網絡。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可以預見印度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未來兩年內仍將保有35.9%的年複合成長率。印度已經成為手機廠商下一個廝殺的戰場。

  品牌競爭的背後,是整個產業鏈的支撐。對於這個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手機市場而言,下一步要建立起一個零部件生產的生態系統。如此一來,部件供應鏈將從中國逐漸轉向印度。

  因而,除了手機品牌廠商,手機供應鏈廠商也在伺機而動,不希望錯失下一戰場。在近期赴印度的考察團中,100多位供應鏈廠家前往新德裏進行實地考察。多位供應鏈廠商表示,“是在為未來兩三年做打算”。

  供應鏈圖謀出海

  與中國制造的代名詞“Made in China”不同,“Make in India”的“制造”(make)由被動語態變為了主動語態。顯然,印度希望吸取中國的經驗,不希望印度制造僅僅是低質量低附加值的加工,還要有原創的技術。

  印度政府計劃通過推動國內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發展,到2020年實現電子產品零進口。為鼓勵國內產業發展,2015年3月,印度政府將移動設備的進口稅率由6%大幅調高至12.5%。印度政府電子和信息科技部秘書Ajay Kumar在第一屆中印手機高峰論壇上透露,未來關稅可能提升到17%。

  相對而言,SKD(半裝散件)的關稅則只有1%,這將使更多手機品牌選擇本土化生產,“印度制造”也成為了中國手機產業鏈廠商的下一站目標。

  目前,富士康已經在安得拉邦建立了工廠,首批客戶是小米和富可視。ODM廠商上海與德表示,2016年4月也會孟買啟動SKD組裝,每個月計劃有一百萬的產能。液晶顯示屏及觸摸屏生產商江西合力泰科技,計劃在3到5年內在印度投資開設一個制造廠。同時,印度手機協會預計到2019年,印度本土將生產出5億部智能手機。

  作為印度最大的本土手機制造商,Micromax創辦人之一維卡斯·真透露,Micromax計劃2018年實現所有手機印度本地制造,“這裏雖然還沒有具備手機產業鏈,但是我們正在努力吸引中國的供應鏈企業落戶印度。”而隨著更多的中國手機供應鏈廠商進入印度,本土品牌也有了更多的選擇。Micromax產品線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產品的科技含量將成為其挑選供應商的主要考慮因素,比如電池的耗電量、屏幕的工藝和性能。

  與本土企業Videocon合作進行本土化生產的酷派集團,近期發布了其第一款本土化生產的手機。其副總裁、海外業務負責人羅忠生介紹,與本土企業合作進行SKD組裝是第一步,接下來將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實現Design in India。

  他認為,不管產業鏈怎么轉移,“Make in India”是一條主線。當前以招商引資為先導的“在印度制造”必然向真正的“印度制造”邁進。某種程度上說,印度正在走中國的老路,以市場換取技術,希望通過廣闊的市場吸引產業鏈的轉移。

  中國手機行業經曆了20多年的積累,得以形成當前珠三角從研發到生產、銷售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多位國產手機供應鏈廠商表示,手機產業鏈長且複雜,轉移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未來十年產業鏈依然會在中國。

  但可以預見,未來,印度企業將更多地參與產業鏈細分環節,逐漸掌握更多主動權,中國ODM廠商的價值將逐漸弱化。當然,另一方面,產業鏈的轉移本身是先進制造能力的體現。轉移的規律和國家經濟發展階段息息相關。以全球家電產業作為參照,從美國到歐洲再到日本,如今,韓國和中國家電制造企業占據主導。然而,美國雖然退出制造鏈,但專攻標准和技術,並沒有退出產業鏈。日本、韓國、台灣的產業轉移過程也一樣,其在轉移中不斷實現產業的升級轉型。當然,就中印目前的產業鏈關系來看,這還只是一個相對美好的願景。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