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解住屋難題須各方協力

2016-01-26
来源:香港商报

 城市大學一項「開心指數」調查發現,香港人對生活質素的滿意度,低過日本及韓國人。就客觀條件而言,無論經濟繁榮度、生活水平,還是社會治安、法治自由等,香港並不輸他處,且有令人羨慕背靠祖國的得天獨厚之處,港人何以會淪為不快樂一族呢﹖看市民抱怨所向,最主要還是「香港居,大不易」,脫離了大多數人的負擔能力,無殼蝸牛要捱貴租,有樓一族就要做「樓奴」,生活及經濟壓力不斷增加,許多深層次矛盾因此而起,生活自然不開心。要改變這種狀態,致力解決住屋難題是重中之重。為此,港府正竭盡所能,但要理順供求失衡,讓樓市健康發展,政府固然有重責,亦離不開市民與市場的參與,惟有各方協力才能讓安居夢得以實現,讓港人真正開心起來。

 
房屋問題困擾不少港人。香港是全球樓價最高的地方,根據調查機構Demographia最新公布,香港樓價中位數相當於港人每年收入中位數的19倍﹔截至去年第3季,香港樓價是全球87個主要都會中最難負擔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本港樓價如脫韁野馬,主要還是因為供應不足,導致公營房屋嚴重短缺,私樓租金水漲船高,無殼蝸牛一屋難求,工廈劏房遍地開花。青年人無力置業成家,中年夾心階層負擔有增無減,基層輪候公屋長時間上樓無望,怨氣不斷累積,試想又如何能開心起來﹖
 
毫無疑問,香港的住屋問題必須得到改善。特首梁振英今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經過3年半的努力,供應明顯增多,樓價和租金近來開始回落,扭轉了樓價和租金只升不跌的心理預期。這顯示針對房屋問題的措施漸見成效,然而本港房屋供不應求乃多年積累,政府仍須設法追回落後的進度。報告提出在未來5年,政府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約9.71萬個,未來3至4年一手私營單位約8.7萬個。同時,在中長期發展方面,為下一代建立土儲,提倡發展新界東北地區、北大嶼山一帶及維港以外海域進行填海,發展巖洞和地下空間等,都是為香港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之用,可謂用心良苦。
 
事實上,基於加息及供應即將到位等因素影響,本港樓價開始「退熱」,顯示私樓平穩回調,發揮市場調節效應,若能回到市民較可負擔的水平,消減上車難的怨氣,實屬好事。另方面,公屋供應量雖無下跌,但都趕不上公屋需求的增長,輪候人數在增加,說明公屋仍待繼續興建。難的是,政府四處張羅用以興建公私營房屋的土地,尚未有足夠著落,更面臨重重阻力,如改劃土地用途、拓展新界東北遇到各種理由反對,填海和釋出小部分郊野公園用地更是成為政治禁忌,極端者訴諸司法覆核。
 
如果空有土地動不得,港人的生活空間怎樣擴大﹖居住環境又如何改善﹖希望社會各界走出零和思維,就安居、發展與保育之間務實作出平衡,官民和市場協力,才能解決安居問題。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