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1886年世界誕生第一輛汽車 保存完好仍可開動

2016-01-28
来源:中國新聞網
  新聞背景
 
  1月29日,是汽車誕生130周年紀念日。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由汽油發動機帶動的三輪機動車申請了專利,這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汽車的誕生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行”的方式,更開啟了個人交通運輸的新紀元。
 
  尋求機械動力的努力
 
  如果說到車的發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比如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就有黃帝造車的說法。
 
  與車的發明同時產生的,就有一個誰來拉車的問題,用嚴謹點的話來說,就是要尋找車的驅動力。
 
  最自然的,車可以由人來推動或拉動。然而,人的體力、速度太有限了。后來,人們找到牛、馬來完成這樣的工作。特別是馬車作為一種主要的交通工具,服務了人們數千年之久,確實可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畢竟是有生命的動物,同人力相仿,它的挽力和速度也是有限的,那么能不能發明一種機器代替馬拉車呢?也就是能不能發明一種自走式車輛呢?
 
  要找到替代人畜的原動力,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大自然賦予的動力——風,因為它早已被帆船所利用。1465年,意大利技師羅伯特·巴爾丘里奧發表了他的風力推進車的設計圖。1600年,荷蘭人西蒙·斯蒂芬制造出雙桅帆車,實際上不過是將帆船裝上車輪而已。這種帆車曾在海濱做過試驗,最高時速可達24公里。然而風力車的研制,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大自然的風時有時無,時大時小,風向不定,用來驅動車輛難以順從人意,很不理想。
 
  1500年,意大利文化巨匠達·芬奇經過長期的冥思苦想,注意到發條既可積蓄,又能慢慢地釋放能量的特點。他根據這個道理,繪制出以發條為動力并有傳動機構的車輛草圖,可惜未經試制。130多年之后,德國的鐘表匠漢斯·郝丘在前人啟發下,制造了一臺以發條為動力的汽車。當時的瑞典王子卡爾·古斯塔夫“一見傾心”,出于獵奇就將其買下。但是這臺發條車的速度不到1.6公里/小時,而且每前進230米,就必須把鋼制發條卷緊一次,這和人們戴的機械手表要天天上“勁”是一個道理。可是手表上的發條很容易上,而這種車輛的上“勁”,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的勞動強度很大,所以發條車也沒有能夠得到發展。
 
  蒸汽機汽車曾有黃金時代
 
  工業革命中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車輛找到代替人畜的原動力,提供了真正的可能。當時有很多人都紛紛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
 
  法國軍事工程師、陸軍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諾經過6年的苦心研究,于1769年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無需人畜推拉、完全依靠自身動力行走的蒸汽機車。這輛木制的蒸汽機車有三個車輪,前單輪用作驅動兼轉向,發動機有兩個汽缸,最高時速4公里。每行駛15分鐘停車一次,用同樣的時間加水、燒沸,產生蒸汽再繼續行駛。后來,法國陸軍撥款2萬英鎊,支持古諾繼續改進蒸汽車的結構性能,終于把行駛速度提高到每小時9公里,車上可以乘坐4人。不幸的是,在一次試驗中,由于方向盤過于笨重,致使操縱失靈,汽車像脫韁之馬沿著一個陡坡向下沖去,撞到一個兵工廠的墻上,弄得支離破碎而無法修復。
 
  古諾作為研制汽車的先驅者之一,給予后來者以極大的啟發和激勵。1801年,英國工程師特雷威蒂克研制的蒸汽機車,結構性能比古諾的發明更進了一步。可惜也是在一次試車中,因機器發生故障,修理時間拖得太長,鍋爐中的水燒干,整個車子著火焚毀。過了三年,特雷威蒂克又制成載客8人、時速9.6公里、坡道上可持續行駛6.4公里的蒸汽公共汽車。至此,蒸汽機汽車逐漸成熟,跨進了實用階段。
 
  1825年,英國嘉內公爵又使蒸汽機汽車進一步完善,行駛速度增加到每小時19公里,每輛車可載18人。不久,該車便在英國中部地區開始正式營業,成為陸上公共交通的良好工具。1834年,英國成立了蘇格蘭蒸汽汽車公司,從而使汽車運輸走向社會。
 
  19世紀中葉,是蒸汽公共汽車的“黃金時代”,行車最高時速已達55公里。英國因為是制造蒸汽公共汽車最早、最多、最好的國家,所以成為當時交通革命的一個突出的代表國。
 
  雖然蒸汽汽車在那時已很先進,比馬車要優越得多,但同現代化汽車相比較,無疑還是相形見絀的。因為它不僅要安裝上笨重的蒸汽機和鍋爐,隨車攜帶很多固體燃料(煤或木柴等),要花較長時間將水煮沸,產生一定氣壓才能啟動,而且熱效率很低,行駛時,還冒著濃濃的黑煙,所以,它還不能成為一種理想方便的運輸工具。
 
  “奧托循環”奠定內燃機原理
 
  1670年,荷蘭物理、數學和天文學家惠更斯,設想以火藥作為燃料,利用其點燃后可迅速氣化膨脹產生推力,用活塞運動的原理,制造出一臺“內燃機”(它的燃料在氣缸內燃燒。蒸汽機的燃料在發動機外面燃燒,故稱“外燃機”)。雖然用火藥做燃料存在著很多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但他的創造卻是現代內燃機原理的萌芽。
 
  比惠更斯更上一層樓的是法國化學家菲利浦·勒本,他采用從石炭干餾中得到的煤氣和氫氣做燃料(此時石油尚未大量開發利用),于1801年制成一臺將上述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產生推動活塞力的發動機,被譽為內燃機發展史上開拓性的一步。
 
  又過了若干年,法國的力諾瓦赫創制成功二沖程臥式內燃機,它以天然氣為燃料,以此為動力的車輛,1862年曾在相距200公里長的巴黎至勒芒間往返行駛數次,1867年又在世界博覽會上當眾表演,深受贊許。
 
  對內燃機貢獻最大的要數德國工程師奧托,他提出的內燃機工作循環理論(即著名的“奧托循環”),至今仍是制造內燃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之一。1866年,奧托公司成功地制造出在動力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活塞式四沖程奧托內燃機”,翌年,榮獲巴黎博覽會金質獎章。后又不斷改進提高,于1876年取得專利權并成批投入生產。自此之后,內燃機在新的起點上開始大踏步前進,它以輕、小、方便等優點,向蒸汽機提出了有力的挑戰,為汽車制造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1859年,美國得克薩斯州開采出了石油,給內燃機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但開始時,人們并不了解它對汽車的重要性。到1864年,旅居奧地利的德國人馬爾卡斯,在一次研制裝飾燈時,偶然發現石油煉制后的產品之一汽油,在汽化后有很大的爆炸力,在此現象啟發下,他試用汽油作內燃機的燃料,取得成功。但這輛既無離合器也無變速箱的汽車,必須在發動機開動時將驅動輪支起使之離開地面,然后著地就跑。第一次共行駛180米遠。針對這個弱點,馬爾卡斯于1875年又進一步制成裝有電點火汽油機和變速箱的與現代汽車十分相似的汽車。不過,當它在街頭出現時,因發動機響聲太大,被號稱“音樂之城”的維也納市政當局禁止行駛,馬爾卡斯不得不十分遺憾地放棄了進一步的研究。有趣的是,1950年4月16日,這輛古董式的汽車在維也納大街上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招搖過市,重現歷史,博得市民們的一片喝采聲。
 
  德國人最終摘得桂冠
 
  從歷史來看,聲明自己是汽車最早發明者的不下幾百人。依照公論,世界上第一輛汽油汽車是由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宣告制成的,而同樣是德國人的戈特利布·戴姆勒差不多和他同時制成了汽車,只不過前者制造的是三輪汽車,而后者制造的是四輪汽車。
 
  卡爾·本茨是德國一個火車司機的兒子,早年在鐵匠鋪當過學徒,對汽車內燃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從1884年初到次年10月,制成第一輛三輪汽車。這部車重254公斤,單一氣缸,用鏈條傳動,最高車速每小時18公里,可乘坐3人。本茨之所以用三輪車,主要擔心四輪車難以駕駛。1886年1月29日,本茨獲得了專利權。據傳,本茨制成第一部汽車后,由于官方的阻撓,一直無法正式試車,異常苦惱。后來,他的妻子挺身而出。一天,她從車庫里拉出新車,起動后就開跑了,車子“撲、撲”地冒著濃煙,發動機的聲音驚動了正在干活的人們,大家都投以驚訝的目光。她駕車跑了一圈后回到家里,車輛完好無損。夫婦倆非常高興,慶賀試車終于成功。
 
  這是世界上第一輛成功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被認為是開辟了人類交通的新紀元。這輛汽車現珍藏在德國慕尼黑科學技術博物館,保存完好,仍可開動。其發動機和整車的某些構造,迄今仍為汽車制造業所繼承。
 
  戈特利布·戴姆勒是一名工程師,從小就是個機器迷,干過鐵匠和車工,也上過幾年技術學校。他長期參與奧托公司的技術工作,對奧托內燃機的研制有很大貢獻。
 
  戴姆勒認為,奧托內燃機雖然轉速低、重量大,但只要稍加改進即可裝上汽車試用,而奧托本人卻墨守成規,覺得當時制造這種內燃機,銷路比較好,不同意改制。后來,戴姆勒辭去在奧托公司的職務,而與他的朋友威廉·邁巴赫合作開辦起第一家汽車工廠,1883年研制成一臺小型高速煤氣、汽油兩用發動機。戴姆勒在1885年把它裝在自行車上,成為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1886年,戴姆勒將馬車加以改制,增添了傳動、轉向等必備機構,安上一臺1.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最高時速為14.4公里。
 
  是的,現在大名鼎鼎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創始人就是汽車的這兩位發明家,本茨和戴姆勒先生。
 
  流金歲月
 
  我國最早生產的汽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五十歲的老司機我笑臉揚,拉起了手風琴嘮嘮家常。想當年我十八歲學會了開汽車,擺弄那外國車我是老內行,可就是沒見過中國車啥模樣。盼星星,盼月亮,盼得那國產汽車出呀出了廠……”
 
  歌中“那國產汽車”,就是解放卡車。
 
  1956年7月13日,12輛國產“解放”牌汽車緩緩開下長春一汽總裝配線,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制造汽車的歷史。
 
  解放CA10型卡車是以蘇聯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的吉斯150型載重汽車為藍本制造的。長春一汽初期生產的解放牌汽車還參加了1956年的國慶閱兵式,之后一部分在天安門展出。
 
  解放CA10型從1956年7月13日開始生產,一直生產了30年,直到1986年9月“老解放”最終停產。
 
  1957年,時任長春一汽廠長的饒斌提出了試制轎車的工作方針,即“仿造為主,適當改造”,確定給領導人造轎車,發動機和底盤仿造奔馳190,車身結構仿造法國西姆卡。
 
  1958年5月12日,我國第一輛自行設計生產的東風牌小轎車在長春一汽試制成功。工人們打造了一條銀色巨龍作為車標,車的尾燈被設計成古代宮燈式樣。車的側面,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第一汽車制造廠”字樣。該車車頭的“東風”二字,取自毛主席題寫的“東風壓倒西風”。
 
  東風牌轎車一共制造了30臺,由于是第一次制造小汽車,技術不成熟,轎車經常發生故障,最終它也沒有批量生產,所以多數人并不知道東風牌轎車的存在。
 
  東風小轎車雖然造出來了,但車身太小,不適合作為領導人用車,于是提出開發高級轎車。
 
  1958年6月,長春一汽決定以克萊斯勒 1955年型帝國C69為樣車,用一個月時間試制出了紅旗牌高級轎車。
 
  1958年8月1日,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試制成功。車標為象征“總路線、人民公社、大躍進”三面重疊的紅旗。在內飾設計中,座椅和頂棚采用織錦面料,地板鋪有傳統手工地毯,儀表板和窗框選用木紋,喇叭面罩采用國畫裝飾。
 
  1958年8月至1959年5月,長春一汽的設計師又對紅旗轎車作了5次系統試驗。5次試驗后,紅旗轎車被正式編號為CA72,這才是我國有編號的第一輛真正的量產高級轎車。
 
  未來大觀
 
  未來汽車什么樣
 
  隨著能源危機的持續加劇,石油的耗盡將是必然趨勢,而傳統能源產生的大量廢氣也使得汽車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因而能源的清潔化和多樣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趨勢。
 
  氫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完全清潔且取之不盡的能源,氫的燃燒只產生水,同時其燃燒放能又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所以氫能源是未來汽車十分理想的一種能源。
 
  電動汽車零污染零排放,隨著大容量電池和快速充電技術的研發,目前已有大量續航能力達200公里的電動汽車問世。
 
  太陽能汽車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儲能和供能,在陰天和雪天都可為汽車進行能源補充,隨著目前大容量太陽能電池板的研發,未來太陽能汽車的投產并不遙遠。
 
  此外,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智能化技術也正在逐步應用到汽車中,譬如通過GPS對汽車定位并指出行駛路線,利用各種視覺和超聲波傳感器精確探測周圍的行人或障礙物,利用無線通訊判斷車與其他交通設施的關系,最后還要通過人工智能作出判斷并自動執行各種轉向、加速、停車等命令。
 
  專家認為,今后汽車社會將步入“車聯網”時代。“車聯網”實際是把互聯網和以車為主體的物聯網結合在一起而成的新網絡。有人認為,未來幾十年內半自主或全自主的操作汽車的出現,將有助于解決人類面臨的交通擁堵問題,而且將從根本上解決汽車的安全問題。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