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中國中東合作意義大

2016-01-29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習近平主席日前訪問中東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等三國的行程,乃中國又一項重要外交行動,并獲得了良好效益,除了可強化中國與中東地區的經貿合作外,還有重大的西進及地緣政經戰略意義,對此必須充分了解。

  強化經貿合作

  此行中加強經貿合作乃重點收穫之一:中國與三國簽署了52項合作協議,令穩步發展的交流更上層樓。事實上,雙方的經貿結構互補性很強,故共贏合作的基礎很堅實。何况在目前的雙方及國際形勢下,加強合作尤為必要和緊迫:三國需要中國,中國也很需要三國。沙特正面對油價暴跌帶來的經濟及財政失衡困境,需大量變賣資產來支撐大局,故特別需要保住中國的石油市場。沙特要進一步發展和令經濟減低對油氣的依賴,同樣需要中國的投資及技術支持。埃及經過多年政治動蕩及軍方重掌政權后,也急需發展經濟、創造就業及改善民生以謀求長治久安,故十分需要中國的投資。事實上,中國的投資已起着重要作用,在訪問中,習近平便與埃及總統共為兩國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二期揭牌。伊朗剛被西方解除制裁,正力圖加快石油產銷及經貿復蘇,故要積極開拓中國石油市場和吸引中國投資。無論如何,從長遠看中國的廣大市場和投資、產能實力,都是三國的殷切需要者。

  另方面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與開放也需要與三國加強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更少不了三國的配合。中國需要中東地區的市場及能源,而該區更是「一帶一路」西進的重要路段及樞紐;中東地處歐亞非三洲交匯點上,乃天然及必然的人流物流通道。何况三國在歷史上便曾通過海陸絲路來華,與中國有着深厚悠久的交往「集體記憶」,現時重新煥發光華乃順理成章的承先啟后之事。中國在習近平訪問時,分別與三國簽訂了關於「一帶一路」的合作備忘錄,可為今后的全面性深化合作提供框架及指引。值得注意者是,習近平行程不單是三國之旅,實際上覆蓋了更廣泛的地區。沙特乃海灣地區國家的龍頭老大,與沙特合作幾乎相當於與海灣地區協作,故中國已與海灣國家啟動自貿協議商談。此外,在沙特時習近平還會見了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聯盟等國際性組織,并在阿聯總部發表了加強中阿合作的講話,顯見這次行程也是跨文明的交流之舉。

  文明交流通道

  歷史上絲路不單是經貿交流通道,同樣重要者是這也是文明交流通道;通過商旅及產品的來往可讓不同文化有機會接觸及相互影響,讓不同民族間增進了解,并提供了互動以至融合的機會,東方及伊斯蘭文明間基本上能和平共處,不如伊斯蘭與西方文明間曾長年互相攻伐,結下了千年恩怨。「一帶一路」宏圖除了建設經貿的物質交流機制及設施外,還在這基礎上推動了文明交流的建設。習主席在阿聯總部的講話中,便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中阿人才的「百千萬工程」,要安排百名專家學者互訪,阿方千名青年領袖培訓及1500名政黨人士來華考察,和萬名獎學金、培訓及藝術家互訪等。這對增加中阿民間相互認識了解和建立人脈關系自有重大意義,對經貿及其他方面的交流必有利好作用。如果一般的貿易及投資是「硬」交流,則人才流動及服務貿易乃「軟」交流,「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大特點就是軟硬交流兼具。

  具地緣政治意義

  除了上述交流外,習近平出訪中東之行,在當前國際大形勢下還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包括:一、今年伊始沙特與伊朗關系破裂,反映遜尼及什葉兩派斗爭的激化。中國兩方同訪「兩面下注」,既不會得失任何一方,還可形成作為調停人的功能,有助緩和地區緊張。二、近年美國在中東的政策不定,盟友疏離令其影響力漸降,給予中國更多的外交發揮空間,看來中國也正積極把握這個新機遇。三、中東乃反恐核心地區,現時西方大國均出兵武力反恐殺氣騰騰,但反恐的根本出路是政治協商,中國力推和平與發展有利於地區尋求政治解決,其取向與西方形成鮮明對比,歷史將證明中國策略的優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