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言冰
舊歲已辭,新年已至。目前看來,全球股匯債及商品等多個市場劇烈震蕩,都在釋放外圍經濟前景不太樂觀的信號,香港作為一個小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惟有審慎應對,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提升競爭力,強壯體質,以抵禦可能面臨的各種沖擊。新的一年,香港至少要過三關,在三個方面下功夫:首先是「穩」,穩物價,穩樓價,保民生,社會整體上保持穩定;其次是「穩中求進」,發揮背靠祖國的優勢,爭取做大經濟這塊餅;最後是「穩中求變」,力求把餅分配得更合理,更公平,讓最多市民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縮小貧富差距,促進政通人和。要做好上述三點,需要政府、社會、民眾共同努力,香港才能繁榮穩定,市民才有好日子過。
穩樓價 保民生
踏入新的一年,世界經濟危機四伏,國際油價暴跌不止、新興市場爆發債務違約風險急升及歐日發達國應對通縮與衰退威脅束手無策等,環球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不安,香港股市、匯市面臨頻繁沖擊,足見環球經濟體復蘇乏力,金融環境和投資市場正處於不平衡和不穩定的狀態,股市、匯率和資金流向,隨時會出現新的變動。自美聯儲步入加息時代以來,本港樓市亦出現明顯向下調整的趨勢,產生頗大負財富效應,加上內地經濟明顯放緩,面對如此復雜的環境,香港作為開放型的經濟體,無可避免會受到波及,本地經濟前景極不明朗。
面對困局,穩樓價,保民生是政府當務之急。房屋和通脹都是市民最關注的問題,也是香港當前要處理的難題中的「難中之難」。雖然樓價調頭向下,但目前本地的房屋供求仍處於失衡的狀況,樓價與市民的負擔能力仍然脫節。巿民置業負擔比率在去年第三季升至約64%,遠高於1995年至2014年的46%長期平均數。換言之,樓市的下調趨勢對解決市民置業問題只是杯水車薪,更遑論解決香港長遠房屋問題。而用膳、電費、交通費樣樣加風續吹,也牽動著廣大市民的心,政府如何解決民生住屋需求,保障樓市健康發展,如何幫助市民對抗通脹,遏制公共服務漲風,緩解民困,主宰民心向背,關系到本港社會的的穩定,不容輕忽。
振興經濟
只有經濟好,才能庫房足,才會民生厚,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上。從本地經濟數據來看,情況更不容樂觀,單就旅遊及零售業來說,在赴港遊客大減的前提下,香港零售店舖屢屢出現結業,黃金地段商舖出現空置,都顯示整體經營環境在進一步惡化,更不用說其他一系列趨冷數據,均說明香港經濟面臨重重困難。不要以為香港的經濟在過去長時間維持不錯的增長,就可以富裕長久。加速香港發展,提升自身競爭力,發揮傳統支柱產業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對香港尤為重要。特首梁振英在最新施政報告提出要用好「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和創新科技等全新機遇,以此作為振興香港經濟的主軸。港府的工作重心應如何調整,相信心里有數。
分配正義
最後,分配正義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任務。香港近年貧富懸殊急速加劇,小商人和打工仔處於弱勢,無法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小市民的生計總是捉襟見肘,凡此種種,造成大量社會矛盾滋生。應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民眾,平衡各方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符合香港根本利益。
要達成目的,最重要的是政通人和。政府固然要「有所作為」,帶領香港經濟向前發展,推出更多利民紓困措施,同時需要立法會順從民意,鼎力支持,確保符合公眾利益的政策得以通過,而不是制衡有餘,配合不足。立法會濫用「拉布」現象司空見慣,曠日持久,不僅阻礙了政府依法施政,更令許多經濟民生事務、工程基建項目受到拖累,耗費天文數字的社會資源,嚴重阻礙了香港的正常發展,如何保證議會的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問題不容回避。此外,大年初一不幸發生的旺角暴亂事件,凸顯本港激進狂潮日益失控,暴戾之氣四處瀰漫,社會亂象紛呈,如何嚴懲暴徒,制止暴力,彰顯法律尊嚴,避免社會陷入動蕩不安的深淵之中,必須得到重視,更事關香港的長治久安和未來發展。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成事事成,希望香港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