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總理“敲打”主管部門的言外之意

2016-02-18
来源:鳳凰網

  在春節后首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就直接“敲打”相關金融主管部門,這在過去很少見。

  1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強調“在保持就業形勢穩定的同時,必須要高度警覺,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之后,話鋒陡然一轉,“我明確講,去年針對股市、匯市異常波動,采取穩住市場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符合國際慣例,而且在一段時間內拆掉了一些‘炸彈’,避免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但回過頭來看,主管部門也要總結經驗教訓,包括適時有效應對的問題、在技術層面主動作為不夠的問題、甚至還有內部管理的問題。”

  盡管李克強總理在講這番話時,采取了二步式的“先肯定,再批評”,但是,語氣仍然是極其嚴厲的,對所涉問題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

  回顧近20年的當代金融史,過去的一年,絕對是我國金融市場波云詭譎的一年。股市匯市動蕩的幅度、金融維穩政策出臺的頻率、金融腐敗案例集中爆發的密集,均堪稱極其罕見。

  雖然2015年已在忐忑中度過,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也未在中國引爆。但是,在過去一年A股市場極其罕見的暴漲暴跌中,無數投資者的財富已經化為灰燼;屢屢倉促出臺的政策,其不審慎性也嚴重損害了監管部門的公信力。去年人民幣匯率不間斷的急速暴跌,事實也對我國經濟穩定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2015年中國金融市場的教訓是慘痛的。無論是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的復雜程度,還是基于當下我國經濟的低迷程度、以及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中國都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慘痛的教訓之后,必須有深刻的反思。2015年A股市場罕見的暴漲暴跌,肇始于2014年下半年人為開啟的杠桿牛市,在場內融資急速推出、且對場外配資選擇性忽視之下,A股市場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上證指數從2000點左右急速拉升到5178點,漲幅高達160%,創業板指數更是一路飆升漲幅高達200%——在這種“股市暴漲、妖股頻出”的搶錢效應之下,無數的老股民為之心醉神迷、忘乎所以,無數的新股民急不可耐地撲身其中。

  忽視經濟基本面的人造杠桿牛市已然是錯,而“上杠桿上得過猛,去杠桿又去得去急”則更是錯上加錯。在預料到A股市場有可能失控之后,監管部門于去年5月開始先是叫停傘形信托入市資金、再是禁止證券公司為場外配資活動提供便利。受此影響,A股市場急速調頭持續上演跳水模式,短短3個月時間,上證指數一路暴跌到2850點,創業板指數更是腰斬過半。

  在“去杠桿去得過急”極可能引爆金融風險之后,救市的慌不擇路又開始上演。回顧去年6月下旬至8月的一連串救市舉措,包括央行的連續雙降、證金公司托底式入市、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輪番表態等,不僅彼此之間缺乏應對危機的緊密協同性,彼此之間政策出臺亦缺乏有效的連貫性和組合性,而且還為內部人“以救市為名私相漁利”天然地打開了后門,隨后,有“救市先鋒”之稱的中信證券集體腐敗窩案爆發。

  在心有余悸地穩定住市場之后,監管部門又基于避免市場暴漲暴跌的心理,嘗試、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推出指數熔斷機制。但是,監管部門的好心又一次做了壞事,指數熔斷機制的推出,不僅沒有開啟新一輪慢牛行情,反而再次迎來了連續不斷的千股暴停景象。個中緣由在于,A股市場缺的并不是形式上對投資者的保護,而是實質上、亦即是強化監管和給予投資者集體訴訟層面的保護。沒有后者的依傍,在市場情緒依然不穩之下,必然會加劇市場的恐慌性情緒,并嚴重弱化市場流動性。

  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較短的客觀背景下,相關政策“試錯之后及時糾錯”不是不可以有,但是,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已經不容許我們再“摸著石頭過河”。相關監管部門的政策邏輯,不能老是停留在救火、滅火式的亡羊補牢,而應廣納市場意見、并在事前的沙盤推演上下足功夫,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將系統金融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在去年的金融動蕩之后,尤其是針對A股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回歸其監管本位,盡快讓市場之手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核心作用。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