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香港振基電子集團董事長周振基:鍥而不捨創新天

2016-03-14
来源:香港商報

周振基事業有成,在家中亦是個好爸爸、好爺爺。

  【香港商報網訊】白手興家的成功人士,向來受人敬仰,畢竟累積財富,最難的不是百變萬,而是由零變百。香港振基電子集團董事長周振基憑自身努力,赤手空拳打出一片青天,由三十多年前的清貧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富甲一方的大企業家,成功之道,全憑一顆鍥而不捨、迎難而上的心。

  文:翠珊 圖:馮俊文(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半工讀練就刻苦個性

  周振基本來生於富裕家庭,爺爺早年從事米業,辦得有聲有色,惜周父不幸早逝,米舖一間接一間賣掉,令年少的周振基陷於困難之境。然而,周振基沒有被苦難磨蝕鬥志,反而自給自足考上美國金門大學,先後取得商學院學士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1年回港創立振基電子,同時在香港大學修讀經濟及工商管理哲學博士學位,「雖然我在美國半工讀,情況艱苦,但從來沒想過放棄,反而在香港大學讀博士時最辛苦,要兼顧學業與生意,當時教授有勸退過我,自己亦想過退學,但我好勝心強,不能半途而廢,始終退下來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走下去卻不是人人做到,我定了目標就一定要達到,所以多辛苦也要捱下去。」

  苦讀八年考獲博士學位

  經過八年堅持,周振基終於完成博士課程,在終生學習的路上跨出一大步,亦完成了人生其中一個理想,「我一直都想憑自己努力戴圓帽,而不是別人給的榮譽博士,還記得畢業典禮上臺那刻,我不斷跟自己說『周振基,真的服了你,這樣也能捱出一個博士學位來。』這不是錢可以買回來的,十分充實,令我充滿成就感。」其實修讀課程的頭兩年,周振基經常會半夜起床唸書及搜集資料,但往往被教授罵到一臉屁,「始終我是生意人,寫的東西太實際,但學術上卻有另一套研究方式,這是我面對的最大困難,要如何由實踐家變成學者?後來懂得拋開實踐家的身份,用學者的角度去想,總算勉強畢業了。」

  視困難為挑戰

  成功,或許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但當挫折來臨,卻容易讓人氣餒,令自己與成功的距離再度拉遠。然而,周振基卻把種種挫折看成挑戰,從不放棄,令振基電子越做越強,至今成為全球主要超聲波鋁線供應商,也是一系列半導體及電子工業物料的主要供應商,更是廣東省唯一認可的半導體及微電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獲政府認可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業以來一直遇到很多挫折,記得1983年,正值創業不久,銀行卻因為經濟環境差而準備把資金收回,基本上這個難關足以令公司倒閉,但我不願意放棄,於是跟供應商洽談能否延長還款時間,然後不停催收客戶貨款以應對危機。每次面臨難題、困境,我總會將之看成為挑戰,並化為動力越做越好。」

  成功靠三項管理要訣

  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要令公司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企業則是難上加難。周振基帶領公司走上今時今日的地位,全憑三項管理之道:「第一,要有清晰目標,做生意賺錢當然是目的之一,但記這不會是最終目的。我在創業初期已立志要帶領公司成為世界上其中一間最成功的企業,有了這個目標,做事方法便隨之而有所不同,追求的是更高的層次,而不是單單想做多點生意;第二,要鍥而不捨,不要輕易放棄,做生意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衝擊一浪接一浪,所以有問題時不應追究為何這樣,而是要尋求解決方法;第三,管治方面要找適合的人,我就很幸運有兒子博軒這個繼承人,亦有一支出色的團隊。同時公司要不斷培訓人才,幫員工報讀課程、訓練班等,人才增值,才能提升公司整體質素。」

  對兒子接棒有信心

  近年城中不少「富二代」開始接棒,周振基的兒子周博軒亦已經加入公司,準備子承父業。年僅34歲的周博軒擁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已漸漸把父親的生意越做越大。兒子正邁向成功,周振基的教育之道可謂功不可沒,「小時候我沒有迫他讀書,但就迫他要做個盡責任的人,要好好計劃將來,加上公司有困難時會跟他分享細節,從小培養他要有危機意識,了解到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一帆風順。所以他現在工作很淡定、很清晰、很積極,亦很有親和力,集齊了我和太太的優點。我很放心把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權給了他。」家庭事業兩兼顧的周振基,絕對是人生勝利者,這也是他活到耳順之年而自覺最成功的事,「說事業的話,很多人做得比我好,富有的人亦比我多,社會地位比我高的人更多不勝數。但我有穩定的事業、美滿的家庭,自問對社會亦有貢獻,這已經讓我很自豪。」

  勉勵年輕人貢獻社會

  現今的青少年常被指做人欠缺目標,即使有目標亦會訴說社會環境差令他們難以達到。周振基認為年輕人在抱怨前,應先問問自己付出了多少,「無論身處任何環境,也不應該是你做得不好的藉口。每一個人的際遇不盡相同,若只懂眼紅他人成就,自怨自艾,遇有不滿即埋怨政府提供的資源不足,這是不可能成功的。做人應該要靠自己努力才會開心,要達成理想就要自己爭取,這樣滿足感才會更強。最重要的,凡事都應用正面態度去爭取,不要發放太多負能量,不要問為什麼我沒這樣沒那樣,而應該去想,自己為社會貢獻了多少?」周振基在艱難環境下靠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由他說出這番勉勵說話自然是別具說服力。

  任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

  促學生多與內地交流

  周振基於年初獲政府委任為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在為期兩年的任期內,他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香港中西文化交融,西方表演藝術固然要發揚,中國的傳統藝術也不能忽略,惟這方面卻有一個問題,舉例說北京藝術學校的一年級生已經很厲害,因為他們從小開始接受訓練,但我們的學生未必是這樣,要提高水平,就要在交流上多做工夫;另一個挑戰是,學院開設的是學位課程,所收學生必先要達到一定學術水平,同時又要有表演藝術天分,兩者的結合並不容易。」要在香港推動藝術說易不易,幸周振基早已在三十多年前開始接觸藝術,在這方面有相當的造詣,自然在推動藝術上有一定見解,「行政上,演藝學院已有32年歷史,如何令香港及外地更了解我們?就要加強在公關和市場推廣方面的工作;學術上,會邀請海內外的優質導師教學,亦會找著名藝術家和學生交流,令學生從中學習,亦可以憑他們的成就促使學生做得更好。」

  與林家聲亦師亦父

  周振基孩提時喪父,故與粵劇名伶林家聲認識後,一直保持亦師亦父的關係,「30多年前和太太在美國讀書,生活很悶,便買了林家聲的粵劇錄音帶聽,覺得很動聽,很細膩,相當欣賞他的造詣、唱腔,便自己跟著唱。後來在香港正式學粵曲,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林家聲師父,當時我在他面前唱了一段他的《沈三白與蕓娘》,自此他便對我有印象。」正如做生意和讀書一樣,周振基對興趣亦保持鍥而不捨的心態,經常在粵曲上請教林家聲,久而久之,二人的感情便越來越深厚,「有一段時間,我們每天早上5點半都會到飛鵝山晨運,到山頂時就學『叫聲』、學樂理、練功架,彼此建立了友誼,到後來他在記者前公開稱我是他的徒弟,真令我很開心。」林家聲生前做人的宗旨一直影響這位愛徒,而周振基亦無負師父遺願,盡心盡力把粵劇發揚光大,並協助將粵劇課程引入中學及大學,「師父跟我說『學藝先學德』,他有數件事令我很深刻。第一,無私奉獻,不看重功利,只想如何做好粵劇的承傳,只要有人找他請教,師父都樂意傾囊相授;第二,做事非常認真,他早上做完戲,睡到半夜會起床重新練一次,把做不好的地方改善,精益求精;第三,師父為人謙虛謙厚,對人十分厚道,這三點,都是我在他身上學得最多的地方。」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