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Spotlight》与纸媒前路

2016-03-21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流深

  纸媒的未来何去何从?在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看来,报纸将在2018年前死去,大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年到2018年下岗。然而,国内着名媒体人曹林却并不认同,他不仅认为王永治的预言「没一个判断经得起推敲」,更认为王的言论不过是「借马化腾的牛逼狐假虎威」。两人的对掐迅速在传媒圈中引起了广泛讨论。平心而论,两人的言论似乎都缺乏明确的证据和压倒性的逻辑,更多的只是情绪性的表达。毕竟,纸媒未来无论生死,并不会因这二人的争论而有实质性的改变。

  巧合的是,就在这场争论发生的同一天,笔者刚刚前往电影院观看了今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Spotlight》,使笔者对於上述争论的结果,也已有了自己的结论。

  2003年,《波士顿环球报》凭藉其对罗马天主教会大量神父性侵儿童的事件所进行的深入调查报道,而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公共服务奖。《Spotlight》所讲述的,就是这一则报道如何由发现线索,到深入调查,再到事实最终真相大白的故事。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情节,亦没有过往常用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力挽狂澜,更没有最后戏剧性的大逆转。片中所讲述的,只是这个名为「spotlight」的新闻调查小组,如何通过一次次繁琐而又无聊的资料调查,如何通过不断的接近和采访受害者和线人,如何从庞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天主教会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掩盖神父针对儿童的性侵行为。

  尤其应景的是,影片中亦有回应「纸媒衰落」的话题:在影片开篇,报社就有一名老记者的离开,编辑部的同仁虽然以各种玩笑消解着失落,却明显暗示了纸媒人才不断流失的现状;而在主编决定对神父性侵题材进行深入调查之后,身边亦有同事告诫他,这一报道很可能将得罪报纸超过半数的天主教订户。所幸的是,在报社记者的坚持和主编独立自主的理念引导下,波士顿环球报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令报道得以最终付梓。

  影片亦不乏对媒体自身角色和作用的反思。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编辑和记者们发现,早在数年之前,他们就曾收到过线人提供的重要数据,他们却因未对其提起重视而忽略在一旁,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他们的疏忽纵容了犯罪的继续。更讽刺的是,在出街的报道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影片在最后仍然告诉我们,涉案的主教最终仅仅被调回了罗马教廷,并未受到任何惩罚。显然,媒体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是令人失望的。但是,这难道能够成为媒体不履行责任的藉口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类似於白描的写实手法,才真正地揭示了媒体人值得受到尊重的原因:他们通过大量辛苦和单调的工作,以自身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向不公义的力量和体制宣战,以螳臂挡车的架势,尽力扞卫绝大部分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正如片中的主编Mathy所说的那样:「报道这样的新闻,才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这一句话即是对纸媒使命的绝佳诠释,亦是对「王曹之争」的最好回答。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