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社會病得社會治

2016-02-29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流深

  近些天來,有兩位前途無量的年輕學者先后自殺身亡,在輿論上引發了眾多的猜想與解讀。從表面的抑鬱癥到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不同角度的解讀亦令他們的自殺顯得更加撲朔迷離。無疑,個人的內心世界深邃而神秘,外人永遠無法了解全部。因此對於上述個案的成因,筆者亦無心再多做臆測。死者已矣,惟願安息。

  但是,不知各位讀者是否和筆者有著類似的經驗:身邊似乎正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在不經意間表露出自己的焦慮、迷茫、孤獨,甚至明確的認為自己有抑鬱的傾向。筆者的經驗亦有數字可以佐證:根據媒體2015年底的報道,目前內地抑鬱癥發病率高達5%至6%,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而據2009年《柳葉刀》上的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癥患者已達9000萬,亦相當於內地總人口的約6%;除此之外,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也在困擾著很多人。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癥的發病率為3.1%。換句話說,內地的抑鬱癥發病率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將近一倍。這無疑是一個亟需正視的嚴重問題。

  結構病培養精神病

  談論社會問題,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將所有問題都推給抑鬱甚至自殺的個人,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甚至可以說,社會應該負上更大的責任。一方面,隨著近些年中國社會的超高速發展,每一個原子化的個人都被前所未有的裹脅在社會發展的滾滾浪潮中,面對著眾多陌生的新事物、新概念,而曾經作為社會個體避風港的許多傳統社會組織和傳統觀念,卻不得不面對解體乃至被遺棄的境地。這一點,從當年轟動一時的富士康「13連跳」案例中就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中卻仍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結構性弊病,在培養乃至鼓勵著人們的「精神疾病」。正如網上流傳的一份遺書中提到的,當學校內部都充滿著顯而易見的等級和權力差異,當為人師表的老師都安之若素於自己的特權卻從未反思自己,這樣的世界就「太沒有吸引力」了。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亦比比皆是:電視里的美好與現實當中的苦難成為鮮明的反差,貪污犯恬不知恥的在電視面前誇耀自己的廉潔,而講出了部分真話實話的人卻被禁言甚至失蹤。當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與自己的所思所想截然相反,當每一跟人都不得不做出自己所鄙夷的行為,那麼這樣的社會土壤,又怎麼能夠培養不「分裂」的人生呢?

  社會病,還需社會治。用一種冷血的說法,上述的這些問題,是中國社會轉型這個前所未有的人類大實驗中「不可避免的陣痛」。然而,「不可避免」并不意味著「無需治愈」,「陣痛」亦有可能令轉型的大局提前「夭折」。當我們身處高速狂奔的列車上一往無前時,當我們在虛假和謊言的世界沉默和順從時,我們或許就應該停下來,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原本想要的世界,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