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挑戰兩岸 小英沒籌碼

2016-02-22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平凡

  蔡英文1月16日勝選至今已滿月,民進黨上下沉浸在「分贓」的算計中,唯民共關系毫無突破,蔡英文兩岸論述仍提留在「維持現狀」的空洞詞藻上。可以說,臺灣政黨輪替後,兩岸已陷入僵局,蔡英文始終不肯妥協承認「一中」,卻輕視了北京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決心。

  這不得不讓關切兩岸關系的人士憂心,因為一旦民共無法對話,兩岸勢必回到阿扁時期的冰凍狀態,兩岸協商中止,已簽署而為啟動的服貿,以及仍在談判的貨貿,一並都將停擺,這對經濟低迷的臺灣無疑是雪上加霜。

  臺灣經濟陣痛遠未完

  如果說馬英九2008年執政是先天不足,遇上了全球金融危機,馬上接棒的蔡英文同樣懼患貧血癥,碰巧遇上了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大增,尤其是臺灣景氣急凍。有島內學者解讀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指她對抗大陸的籌碼是「搞好經濟」。雖蔡英文仍未上臺,是騾子是馬更未顯成色,但幾乎可斷定,所謂的「籌碼」,蔡英文兩手空空。

  上周,臺灣主計總處大幅下修今年經濟增長率為1.47%,而出口連12黑,外資赴臺大幅減少,各項數據都顯示,臺灣經濟寒流才剛剛開始。尤其是美國、日本經濟陰霾密布,而大陸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這些幾乎佔據臺灣絕大部分出口的市場需求下降,已經預示著臺灣出口未來的慘況,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經濟自然難獨善其身。無法控制的外圍因素尚如此,自身可掌控的內部動力,臺灣更心有餘而力不足。以公共建設投資為例,過去每年均超6000億元新臺幣,如今卻僅剩2000億元,不是當局有意為之,而是沒錢!地方政府更甚,負債累累,甚至連公務員工資都拿不出。內需起不來,經濟怎會起來,把賭注壓在不可預測的外銷上,臺灣經濟形同暴風雨中漂泊在無際汪洋的大船,隨時都會出現側翻危機。

  說到手中無糧,蔡英文即便能提出標新立異的政策,展現出驚豔的財經才能,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蔡英文的堆柴理論只會成為一堆廢柴,中看不中用。拋開蔡英文個人因素,臺灣經濟轉型並非當下立見之事,如同大船掉頭,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在經濟寒流襲擊之初,臺灣經濟還需經歷兩年甚至更久的「陣痛期」,即便蔡英文上臺能助力經濟,見效之日恐是蔡英文任期結束之時,經濟復興的籌碼只是美好幻想。

  大陸仍是最強引擎

  事實上,馬英九之所以能成功躲避金融危機的沖擊,得益於兩岸經合的強大動力。而對目前的臺灣經濟而言,仍保持中速增長的大陸經濟,仍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更是唯一能藉助的東風。臺積電日前30億美元登陸,也證明了大陸商機依然蓬勃,依然是臺商發展的最好舞臺。對臺灣來說,目前找不到能夠替代大陸市場的其它市場,蔡英文不但沒有對抗大陸的籌碼,徒剩迫切搭上大陸發展的快車。

  換句話說,兩岸陷入僵局,臺灣著急,大陸淡定,而臺灣民間和企業更著急。如果新的執政團隊無法延續兩岸交流,導致臺灣經濟受挫,僵局恐變成困局。當然,蔡英文是個聰明人,深知兩岸與臺灣經濟儼然孿生兄弟,不可切割。從將「兩岸監督條例」來看,蔡英文已展現實務的作為,放棄「兩國論」版本,預示著「極獨」走向已漸失可能性。不過,聽其言、觀其行。而兩岸必須有對話、有協商基礎才有兩岸協議可以監督,不然空有監督條例也沒用。如果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沒有做出真正的調整,依舊模糊以對,民共對話期望落空,兩岸監督條例成為一個沒有協議可監督的條例,徒增笑柄罷了。

  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不止象徵了選民的權力,也象徵了選民與政客之間的契約關系。但臺灣的民主,充斥著太多的權謀斗爭,演變成為奪權而不擇手段的虛偽。蔡英文勝選後承諾「維持兩岸穩定」,是騙局還是心懷大志,坐等處在十字路口的蔡英文如何抉擇道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