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专访世行副行长英卓华:中国风险在于“改革深度”

2016-03-23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邬川、康路)如何更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信号,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共同面临的课题。

  对于中国的监管层而言,在历经股市与汇市的大幅波动后,增强政策的透明性以及预期管理的有效性,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与市场保持良好的沟通?经济命脉系于资源消费国的新兴市场又需要何种外部助力?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与机遇各是什么?

  对于这些疑问,3月20日,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英卓华,在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与市场的沟通要持续可信

  腾讯财经:2016年初,部分西方媒体和投资者认为,1月份,人民币超预期的下跌,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英卓华: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全球复苏疲软影响市场信心。除了美国之外,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仍增长乏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放缓,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进入衰退,比如巴西和俄罗斯。

  总之,2016年全球信心整体下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政策制定者更加谨慎小心。中国正在进入新的转型时代,这在市场预期之内,问题是中国的经济转型,应该如何推进和管理。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放缓,而未来增长的质量将更为关键。这就需要中国从投资型经济转向内需型经济,从制造业占主导转向由消费服务产业推动。对一个经济大国而言,转型并不容易,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另外,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需要调整。人民币已经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市场也期待人民币会定价更多由市场决定。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与市场更好地进行沟通,不仅要指明方向,也把握好沟通的方式。

  同时,资本市场也在去年大涨后面临回调,这是市场出现大跌的又一重要原因。总之,进入2016年市场环境艰难,这也再度提醒了人们2016年经济的下行风险。

  腾讯财经: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期间,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政策发布前后与市场沟通,同时他以美联储为例指出,学会和市场沟通并非易事。你认为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应该以什么策略和尺度来与市场沟通?

  英卓华: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政策的政策制定者,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市场的沟通。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因为市场总是期待获得某些指引,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市场参与人士每天都需要做出投资决策。它不像是传统制造业,决策花费的时间往往更长。

  所以,政策制定者,包括央行银行家,需要意识到这种环境的变化。而且不仅仅限于货币政策制定者,因为货币政策只是经济政策的一小部分,如何能够把复杂的信息通过简单的、有可信度的方式传达出去很重要,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策略如何协调也很关键。比如,如何在信贷增长的环境下,进行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这是很重要的。

  我同意这需要时间去学习,就像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所提到的那样,因为对于中国来说,面临艰难的转型,但是中国的经济和政府本身积累了相当的可信度,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但是需要在新情况下进行相应调整。

  腾讯财经:你如何定义央行的透明度呢?

  英卓华:有这样几个指标,首先,透明度和可预期都很重要。政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很关键,它决定着政策制定者的沟通方式。你到底是瞄准着固定的目标,还是有别的计划。

  比如说 如果你更看重经济增长率,而货币政策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那么市场就会判断,货币政策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工具。如果你盯住的是其他一些指标,比如说看重通胀水平,那么市场的判断也会不同。

  总之,货币政策只是一种工具,宏观经济政策或是财政政策同是工具。为了持续地和有可信度地传达这些综合信息,清晰地沟通很重要,设立最终目标和中期目标也很重要。

  持续性也是达成“透明度”的一部分,否则就会被定义为“不可预知”。如果政策沟通不能前后一致的话,就会激发市场负面反应。

  多种方式支持新兴市场结构改革

  腾讯财经:去年12月份,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首次宣布加息,你认为美联储在今年会采用什么样的加息节奏?

  英卓华:首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美联储内部看重的数据所决定,比如通胀或是失业率。目前来看,美国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而通胀则仍相对疲软。

  我觉得,当下美联储需要平衡。当经济增长良好时,失业率持续下跌时,美联储就可以有加息调整的机会。但是同时,美联储也清楚,需要制造正面向上的通胀率,这是他们的两大目标之一。另外,全球外部环境走弱,成为美联储考虑加息节奏的又一重要参考信息。

  所以,我觉得最终美联储需要更清晰地告知市场,包括利率调整的方向和调整节奏,以便让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稳定性更强,而不是让市场处于猜测和不安当中。

  腾讯财经:在美国加息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新兴市场承受了较大压力。IMF总裁拉加德近期称,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向IMF申请金融援助,世界银行是否收到了类似的求救信号?

  英卓华:目前的市场环境,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很艰难,特别是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

  因为石油价格走低、矿业下行,比如铁矿石,而粮食价格其实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所以对于依赖这些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来说,处境艰难。因为不仅债务走高,经济增长率的下行,也会增大这些国家消除贫困的压力。

  一部分国家同时也和世界银行协商,确保他们的财政政策可以更顺利地调整。但是问题是,大多数大宗商品出口国,不愿意让经济体多元化,比如不愿从依赖原油的传统经济模式中脱离出来。例如安哥拉或是尼日利亚,还有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或是秘鲁。这些国家都饱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

  世界银行正在和上述国家紧密接触,来帮助这些国家更好地调整财政政策,让它们对风险有更强的抵御能力,也让财政更多元化。但它们需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来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世界银行会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

  腾讯财经:具体来说。世界银行会以什么方式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

  英卓华:世界银行是发展银行。我们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合作,给予它们金融支持,比如投资它们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教育等。同时支持那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家,帮助它们进行公共财政、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等领域的改革。

  世行会通过金融工具来帮助这些国家,同时,世行也会提供学术支持。世界银行不是商业银行,而是发展银行,所以学术支持也很重要。

  很多国家需要逐渐学习,什么样的政策是管用的,什么样的政策是有反向效果的,以及到底应该从其他国家学习什么。比如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就很显着,所以很多其他国家就需要向中国学习相关政策制定,而世行就可以提供这种学术交流,比如南南合作等,帮助其他国家更快地学习。

  我们也会使用我们的召集权,每年我们至少创造两次全球央行行长和财长见面的机会,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哪些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比如说今年,会议聚焦气候变化以及难民问题等等,以及我们要如何来面对,当下疲软的全球经济复苏,或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处境。世行召集大家一起商讨,帮助各国解决具体问题,或是共同开启新的发展目标,探讨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

  改革深浅决定风险多大

  腾讯财经:2016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和机遇是什么?

  英卓华:其实最大的风险是可以被预见的,就是新兴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拖累。但是更大的风险来自于自己的邻国,或是本地区。

  世行的研究发现,如果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行,比如说金砖四国经济下行,当下,巴西、俄罗斯正处于衰退,而中国和印度依旧增长相对强劲,南非也处于衰退。这些国家的增长变化,会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挑战。

  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是另外一大挑战,气候变暖增加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率,会增加爆发食品危机的可能性,同时中东地缘政治等,也持续成为全球风险,上述是我觉得新兴市场正在面临的风险。

  至于机遇,我觉得任何危机都可以转化为机遇。只要政策制定者正确地对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更好的基本面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的时间窗口很重要。

  比如当前石油价格走低,这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改革能源补贴的窗口期,但是这个时间窗口很窄,必须现在就去投资新能源,这样才会解决财政问题、能源补贴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气候变暖的长期问题。

  目前的全球利率处于历史低点,但很多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和货币下跌,当你让货币贬值的时候,是否能够增加你的国际竞争力,来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并增加出口,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对于印度尼西亚、埃及、缅甸这类国家,也包括中国,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内需消化产能,来维持增长,而不是依赖于出口。总之,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如何使用当前的时间窗口。如果可以正确使用,任何挑战都可以转化为机遇。

  腾讯财经:中国经济最大的下行风险可能是什么呢?

  英卓华:我觉得中国的挑战在于改革的速度,改革是否能够足够深入,真正触及结构性调整。我觉得中国的问题不是“做什么”,因为我觉得政策制定者清楚应该“做什么”,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写明了。问题是“如何做”以及“以什么速度做”,这是很重要的。

  要抓住中国未来增长的机遇,需要中国进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从投资导向转为消费导向,从制造业主导转为服务业主导,从依赖财政赤字增长,转为依靠生产力提高和创新力提升的发展模式。这需要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也需要政策制定进行重大调整。

  所以,中国最大的风险就是,到底是不是能够真的推进改革,以及改革是不是足够深入、足够快速。如果可以,未来中国的经济会更健康,会更可持续地增长。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