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為什么周小川總是被“誤讀”

2016-03-28
来源:經濟觀察報
為什么周小川總是被“誤讀”

 

  上周,央行行長周小川“希望或鼓勵儲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消息瘋傳,股指應聲躁動。央行隨後澄清,這是又一次媒體曲解和誤讀。3月20日,周小川行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演講,重點闡釋中國企業杠杆率偏高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並表示:“解決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股本融資能夠使國民儲蓄中更大比例資金進行股本融資,也就降低了債務占GDP的比重,也降低了債務股本的比例。”

  這段話沒有“鼓勵儲蓄入市”的字眼。央行稱,周行長講話的原意是指解決我國借貸比例高的辦法,其中之一是股本融資。

  這是不長的時間裏,周小川的講話又一次遭到誤讀。今年2月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市場瘋傳周小川表態 “樓市加杠杆是對的”,其時樓市正熱,周小川的確在答記者問時談到樓市加杠杆的問題,不過追根溯源,市場所傳還是斷章取義的成分更多一些。

  資本市場關注周小川的一舉一動乃至片言只語,因為他是央行行長。無論是經濟運行、股市、彙市、樓市,任何政策信號都可能讓市場隨風起舞。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說周小川的表達頗有些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風格,也是一位模糊語言大師。既不透露確定的政策信號,但也讓你了解央行對特定時期經濟問題的理解。但是從上述兩次講話的內容來看,周小川傳遞的信息還是相當明確的。為何市場依然誤讀乃至曲解呢?

  我們認為,這或許跟投資者的“刺激”期待有關。盡管決策層明確不搞強刺激,不過一些投資者對更加寬松的政策是有想象的。對於加杠杆,雖然有一朝被蛇咬的教訓,但投資行為中的非理性因素還是很容易被點燃。風不動,投資者的心在動。低迷的市場行情下,這種心理預期加上有意無意的曲解,的確可以給市場增加一點點溫度。

  但這當然不是周小川的語意所有,也非決策邏輯本身。1月份2.5萬億元的天量信貸讓很多人相信“放水”已成現實,樓市會成為另一個股市。2月份信貸增速回顧常態,7200多億元的新增信貸無疑證偽了“強刺激”。

  解決借貸比例高其實是努力了20年的命題。在中國,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占比80%左右,直接融資僅為20%,但在美國等發達市場經濟體正好相反。無論從避免風險集中於銀行體系,或者優化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角度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都是一件很緊要的事情。中國有超過60萬億儲蓄,這給股本融資提供了龐大的資金池,逐步建立和正在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更給股本融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通過資本市場股本融資能夠使國民儲蓄中更大比例資金進行股本融資”,可以說是必然趨勢。

  不過趨勢不等於現實。正如周小川所說,中國的股本市場發育比較晚,股票市場在90年代初才開始出現,市場發展的時間還短,民間的股本融資也相對薄弱。由於民間財富積累不足,變為股本的機會也相對比較少。更何況,過去很多年裏,為國企脫困,為指數漲跌,股市很多時候被種種複雜目標幹擾,市場的地基打得並不牢靠。拔苗助長,後果不問自知。正如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所說,泡沫怎么吹起來的,就會怎么破滅。

  當下的股市正處在休養生息的階段。在經曆去年的異常波動之後,無論市場還是監管,股市需要正本清源的變革。今年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透露,他到任後對股市異常波動做了專門的了解和研究,此後注冊制暫緩,熔斷機制擱置,戰略新興板停擺,直到最近ST博元退市,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場務實的市場導向的監管革命。果真如此,直接融資比重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妨說,對周小川的誤讀,固然是對貨幣政策取向的誤讀,也是對中國經濟現實的誤讀,更是對決策者理念和改革決心的誤讀。有人說,投資本身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若做如此想,不僅僅是投資者,包括監管者在內的市場主體都能少一些浮躁。

  《經濟觀察報》社論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