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因在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取得的巔峰造詣以及對中國古典詩詞教育的卓越貢獻,華人盛典組委會近日公布葉嘉瑩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葉嘉瑩一生為學,甘願做中國古典詩詞的「擺渡人」。葉嘉瑩說,「我平生都不是自己的選擇」,「這就是命運」。在她的九十餘年生涯中,執教地域之廣、時間之長、受眾層次之豐富都堪為華人教育界之奇跡。許多人是因為葉嘉瑩的文字,而愛上了中國的古典詩詞。有人說,葉嘉瑩就是為詩詞而生的,她一生只懂、只會、只愛一件事:詩詞,她是一個一輩子都與詩詞拍拖的女人。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唯對文字不馬虎
有人說,葉嘉瑩是一個穿裙子的「士」。她說,我身體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國儒家傳統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葉嘉瑩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強者,但她也堅信自己不是一個弱者,她常常強調,她是在順服中完成自己。她早歲喪母,不久遠嫁他鄉,后來丈夫入獄,她也帶著吃奶的孩子蹲班房,再后來遭遇丈夫的性情變異,再后來拖著一家老小五口人在北美討生活,輾轉半生。歷盡了人生的悲哀苦難,就在她滿以為幸福的大門即將臨近之時,一場飛來橫禍又奪走了她的愛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於她再無幸福,她要把感情殺死。
葉嘉瑩對詩詞以心相許,雖歷經磨難,但矢志不渝。年事已高卻仍然高產,晚輩們常驚訝於葉嘉瑩的工作熱情。她的生活極為簡單,兩個三明治、兩個水果、一杯開水就可以在圖書館度過一天。助手張靜曾笑葉嘉瑩說:「您對什麼東西都馬虎,就是對文字不馬虎。」之前每年回國講學,她都要帶著成箱的研究資料,回加拿大時再把所有的資料打包帶走。直到葉嘉瑩決定晚年回國定居南開大學,她已經陸續帶回來數十箱研究資料。
她常用自己極為崇敬的詩人杜甫的詩句「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自勉。她說,能夠做到哪一天,自己并不知道。但一定會盡最大的力量,把詩詞的美好傳統傳播下去。
願做詩詞「擺渡人」
葉嘉瑩的一生,經歷過諸多戰亂、動盪、流離失所。北平、臺灣、美國、加拿大、天津,構成她人到九十的漂泊地圖。葉嘉瑩是為詩歌而生的。她一輩子從事教育,除大學講課,葉嘉瑩更熱衷於在中小學和幼兒園講述古典詩詞,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詩人或學者不願去做的事情。她曾在國內率先建議「振興傳統文化提高國民品質要從幼兒園和中小學做起」。
葉嘉瑩曾說:「每講到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華』,我眼睛里面都是淚水,因為我不知道哪一年能夠回到我的故鄉。」改革開放后,她向政府提出回國教學的申請。終於在1979年於北京大學講了第一堂課,實現了多年夙願。不久后又應李霽野先生之邀去了南開。
2013年,她決定不再越洋奔波,而是定居南開。海外詩詞愛好者獲悉后與南開大學校方聯繫,出資為她蓋了迦陵學舍。在南開大學,她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且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用於獎掖師生。
「蓮實有心應不死」
多年前,葉嘉瑩為蓮葉田田的南開馬蹄湖寫下過「蓮實有心應不死」的詩句。她說,人生寒暑很容易就過去,但自己有一個「千春猶待發華滋」的「癡夢」猁猁在千年以后,自己結下的蓮子還能開出蓮花。
葉嘉瑩一生悲苦,因而她早年耽溺於王國維的獨善其身和「清者」持守的想法和生活,是深受同樣有著悲劇人生的王國維的影響的。幾十年后,從對王國維的文學批評的賞愛,到研討,到反省,到批判(參見《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人間詞話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她早已大徹大悟。莊子有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詩詞研讀不是她的目標,成為學者也不是她的動機,她願意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在一首《浣溪沙》的詞中,葉嘉瑩寫道:「已是蒼松慣雪霜,任教風雨葬韶光,卅年回首幾滄桑。自詡碧雲歸碧落,未隨紅粉斗紅妝,餘年老去付疏狂。」「任教風雨葬韶光」,同樣備嚐人世艱辛的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境界。殺死感情的葉嘉瑩,早已褪去蓮花,只葆有一顆蓮心,只為傳遞詩歌中生生不已的力量。
簡介: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別號迦陵。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曾在臺灣、加拿大與美國講學,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她幼承庭訓,17歲考入輔仁大學,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稱號,也是該學會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出版有《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谿詞說》《中國詞學的現代觀》等專著近20種,《迦陵文集》10冊,「迦陵說詩」「迦陵說詞」系列,2013年起臺灣陸續出版《葉嘉瑩作品集》20餘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