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香港經濟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香港2015年按季平均失業率是3.3%,而本年第一季的失業率是3.4%,重災區是零售及餐飲行業。行內人士指出,單是今年3月份已有100家食肆結業。事實上香港旅遊已受一周一行措施的影響。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旅客訪港數字,2015年是59308000人次,比2014年數字下跌2.5%。在經濟不振之際,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往往在資金周轉及融資方面,出現了嚴重斷裂問題。4月初,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蘇錦梁局長,以個人名義發信予香港各大銀行高層,勸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融資時,適度有為,給予支持。這種道德勸諭,對一般商業銀行並無約束力,所以收效不大。既然特區政府還沒有成立中小企業銀行來協助中小企業,業界只能團結一致,互相扶持。透過互聯網internet、電子商貿e-commerce、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及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中小企業及其他持份者stakeholders可以互動協作,達到雙贏局面win-win situation。
港金融科技落後
金融科技在英美金融界已發展多年,香港相對較為落後。所謂金融科技,是利用互聯網平台,根據投資人及受資人的要求條件,撮合雙方達成協議,免了中介機構intermediaries包括銀行及基金公司的參與,成本大大降低,利息一般低於市場水平。籌集的資金或借貸金額都很低,屬微型融資microfinance的規模,一般財務機構都沒有興趣經營。為了完成一個項目而集資者,一般稱為眾籌crowdfunding,而借貸活動,業界稱為p2p借貸(peer-to-peer lending,p2p lending。p2p lending 暫無正式中文譯名,筆者翻譯為人際借貸。眾籌集資模式,包括三方持份者,即提出計劃一方(initiator,包括新產品、新服務及有意義的活動;投資及支持人士(investors/supports與建設平台及安排雙方合作的機構(moderating organization。後者按工作量及投資規模收取傭金。融資方式則有預售(re-ward-based、捐贈(donation-based、股份制(equi-ty-based及債權人制(debt-based。以上林林總總的融資方式,可以滿足各持份者的需要。
香港目前只有數家自稱從事人際借貸業務。有些是需要物業抵押;另外一些是由數家大企業入股,而借款人出示文件在網上申請。他們都領有放債人牌照(money lender's license,相等於網上財務公司。這些營運方式都不符合人際借貸定義,因為在人際借貸平台上,借貸雙方直接選擇對方交易而協作機構只作資料核實及提供款項交收服務。人際借貸乃大勢所趨,特區政府要未雨綢繆,否則將有不法分子乘虛而入,令中小企業及個人蒙受損失。
如何發展人際借貸?
對鞏固及發展人際借貸業務,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特區政府成立專責委員會(task force研究及制訂細則,規管眾籌及人際借貸業務。
二、網上交易,最困難是核實雙方的背景資料,尤其是借款或受資助一方,萬一不能還款或實現承諾都會有一方招致損失,這是窒礙人際借貸的最大障礙。英國的人際借貸平台都設有賠償機制(indemnity mechanism,例如英國Zopa的Safeguard Fund 及Ratesetter 的Pro-vision Fund,都可以在壞帳出現時作出賠償。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ong Kong Mortgage Corporation在擔保賠償方面有豐富經驗,可以參與運作,減輕風險。
三、先由香港的幾家中小企業商會合資合辦一個人際借貸平台,作為倡導計劃(pilot scheme。平台一方面為有需要的中小企業融資;另一方面吸收實際經驗,作為將來改革的基礎。如果借貸雙方都是商會的會員,因為背景資訊較為清晰及可信,壞帳機會大大降低。
四、香港過去十分流行銀會(chit fund的組織,大多是一群互相認識的人,定期存錢於「會頭」。如果會員需要用錢,他或她就要付利息來「標會」。如果多人競爭,則付利息最高者奪得。會員會攤分利息收入。人際借貸其實跟銀會有相同意義,是一種互通有無的融資方式,體驗全球流行的「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特區政府應作鼓勵及支持,例如豁免放債人牌照及承擔部分風險。
要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特區政府必須設立政策性的中小企業銀行,為業界提供不同需要的貸款組合,以扶助中小企業為先,利潤次要。眾籌與人際借貸是輔助性質,暫時不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導角色。當然,對於這些金融科技將來的發展,也不能小覷。